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最近两位妈妈彻底火了。

一位是演员朱雨辰的妈妈,她在《我家那小子》中的言行可谓是石破天惊。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作为39岁的实力派演员朱雨辰依旧单身,有人说“看了节目之后深深觉得,他的妈妈是凭实力让他单身的啊!”那朱妈妈究竟做了什么呢?

朱妈妈说:“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会去干扰。”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

朱雨辰的妈妈每天都会给他榨果汁,一天两瓶,必须喝完,晚上要把空瓶带回家,证明他喝完了;

不让他做饭,不让他在外面吃饭,拍戏时,跟着儿子跑剧组,儿子在哪儿,她在哪儿;

不让他接古装戏和武打戏,因为她不想看到儿子被别人打;

她不仅会看朱雨辰发的微博,全面监控孩子的一言一行还会大段大段的抄在本子上,儿子不发微博,就会催促,甚至威胁“你要不写,我就抄你博客去!”

……

嚯,真是密不透风的控制和让人窒息的爱。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而另外一个很火的妈妈是《少年说》里付轩昂的妈妈。

与一心一意培养妈宝的朱雨辰妈妈不同,这位妈妈给孩子安排了很多的家务活,甚至给孩子灌输了将来一定要成为“泡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的好男人理念。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两位妈妈在媒体上得到的评价果然大相径庭——朱雨辰的妈妈几乎得到了一面倒的批评:

☟☟☟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而付轩昂的妈妈基本上成为了朱妈妈的对立面,无数网友声称被这样一位“未来婆婆”圈了粉,甚至说儿子就是要这么培养!

☟☟☟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可是当我们在不断赞赏付轩昂妈妈时,却极少有人注意到付轩昂这个孩子在节目里谈到妈妈时的表情,跟朱雨辰谈起妈妈的样子如此相似。

☟☟☟

朱雨辰说:“妈妈真的很爱我,可是她给我的东西真的是我不想要的。”

而《少年说》里付轩昂也说:“妈妈,我觉得我现在不想做这些事情,我压力很大,我不要做这些家务!”而妈妈却觉得:“我这也是为你好啊,你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所以妈妈觉得你一定要去做这些事情。”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尽管网友观众一边倒的认同付轩昂妈妈,讨伐朱雨辰妈妈……但以我的角度来看,这两位妈妈在教育的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以自我认为正确的观念去影响孩子,渴望塑造出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孩子。

朱雨辰妈妈想塑造的儿子就是能够被她照顾得极尽周全,吃得白白胖胖,生活无忧无虑;而付轩昂的妈妈想要塑造的是一个很能干家务活的儿子。

可实际上,这些都并非是两个孩子自己的意愿:朱雨辰想要做家务,妈妈不让他做;付轩昂只想好好学习,妈妈却非得要他做家务。

总而言之,两位妈妈根本不在乎孩子到底怎么想,就是要用我觉得正确的方式去教育你!这恰恰就是今天国内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今天的中国父母特别容易犯的错误独断的用自我理念去教育孩子,至于孩子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我们是一概忽视的。

如此的“一概忽视”,也不仅仅出现在这两位妈妈身上,如果你去看《少年说》,节目里的妈妈们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特点。当孩子在一旁呐喊,我要如何如何、我要怎么样的时候,大部分妈妈却认为这些事情很渺小啊,这些事情很微不足道啊,而正确的做法才应该是这样的……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作为观众,我们的评价通常也是由我们对这位妈妈的价值观念认同与否来判断其好坏。但我们都忘了判断是与否,最重要的是问一问,作为妈妈,她对孩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也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已经认同这个观点了。可什么才叫独立的个体?

孩子的独立个体指的是孩子具有自己的生命力,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他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做父母的把孩子看成独立个体的时候,其实就是要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发展轨迹,而不是用我们所谓的正确方式去挟持他!当一个孩子呐喊:我不想做家务活的时候,也应该尊重他的合理性。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中国的孩子跟美国的孩子不一样,中国孩子的学业压力是极其繁重的;并且,在他的身边也很难形成一个同伴互相支持肯定的圈子——于是他的同龄人无法认可他“做家务”这样的事情;当然,对孩子来说,他也没有这样的需求。

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就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妈妈曾经非要我学会刷马桶,她说,如果一个姑娘家不学会刷马桶,将来结婚了,你怎么去照顾家庭?所以你必须要学会这样的家务。当时的我就告诉我妈,为什么非得学会这些?只要将来努力,我也可以不需要去刷马桶!若干年以后,我发现这辈子就没有刷过马桶,我也生活得很好。因为时代的发展,很多的家务活是不需要彻底学会的。

所以付轩昂的呐喊是完全有其合理性的。我并不是说做家务不好,而是说在这个背后是,父母还没有听到孩子的心声。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我们父母真正要做的事情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去问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讨厌做家务?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你讨厌做家务?而我怎么做能让你更好得成长?我们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帮手,而不是替他成长,去决定他成长的方向。极端且错误的理论是——付轩昂的妈妈与朱雨辰的妈妈,犯了同样的错误。

《少年说》另一个案例,也让我印象很深。

一个小姑娘对着镜头喊:“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给我这么大的压力!因为我妈妈在对比!对比的是我那个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的闺蜜。我妈妈老是说,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和你做朋友?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然而,她被妈妈直接怼了回来:“我认为我是比较客观的……我觉得你没有领悟到重点,我是希望培养你好的习惯%……&*&¥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振振有词的父母和感受不到爱的孩子,这样的对话是很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的表现。虽然《少年说》里父母与孩子产生矛盾的案例多种多样,背后却普遍存在同样极端且错误的教育理论——孩子,你只有走我这条路才叫成长,你走另外一条路就不叫成长,就叫堕落。这恰恰是做父母最大的可怕之处!

很多年前,我们会讨论父母皆祸害,当然这句话是很偏激的,因为我们的父母本意为善。但是这些恰恰也反应的是,父母从来没有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平等地去对待,父母总会用各种立场去干涉孩子的成长。

我在很多场合里说过,人们做的大部分决策都是面对自己的当下,唯独教育,大部分决策都是面对他人的未来,这是家庭教育难于一般事业的所在。所以当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必然要谨慎,因为孩子不是那个比我们晚出生二三十年的人,而是在我们死后仍要存活于世二三十年的人,他们才是未来。所以倾听他们的心声,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更好地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走自己成长的轨迹,远远好过捆绑于我们父母的决策!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优势累积教育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能量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可能只有“286电脑”,我们用286的机芯去拉拽一个作为“数码时代原住民的”孩子的成长,我们是拖不动的!

所以当我们讨论朱雨辰妈妈和付轩昂妈妈,当我们去赞扬付轩昂妈妈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从一个价值观走向另外一个价值观,这两个价值观都忽略了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性。

我非常希望父母能更多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仅仅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去破坏孩子。我们说除了上帝可能掌握真理,所有人都无法做到永远正确,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也需要经常反省,去探寻事物背后昭示的问题?要记住,孩子的想法有他的合理性,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有些母爱“毒”入骨髓,有些母爱“毒”而不自知……

启发式提问:让你与孩子更好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轩昂   家务活   合理性   母爱   骨髓   马桶   心声   个体   儿子   父母   独立   事情   正确   错误   少年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