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拍坏电影院荧幕,换新需将近2万元,家长称电影院亦有责任

事件回顾:

前几天,又有一个熊孩子事件发生。

河南洛阳,一家电影院里,一个熊孩子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走到荧幕跟前不断地拍打,长达半个小时。

据工作人员陈述,期间他们试图和家长沟通,喊了好几次“这是谁家的孩子?”,但是并没有找到孩子的家长。

孩子拍打荧幕半个小时之久,家长都没有站起来阻止孩子。等到电影放完之后,工作人员找到家长进行协商,表示荧幕损坏需要进行赔偿。家长一听这话立马不干了,不但不赔偿电影院的损失,还倒打一耙:你们影院并没有一对一地告知我们不能够触摸荧幕,造成的损失不应该由我们承担。而且小孩在观影的过程中出了这么多的事,你们还报了警,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不让你们赔钱就不错了。


熊孩子拍坏电影院荧幕,换新需将近2万元,家长称电影院亦有责任


2010年10月4日,在海口影城的一个放映厅,一个小朋友在放映期间先是肆无忌惮地在空座位上爬来爬去,随后多次上前用脚踹电影银幕。

据影城负责人杨先生事发后证实,该厅当天时段仅售出3张票就是该熊孩子一家的,一位成人家长带着两个小朋友来看电影。在孩子踢荧幕的时候,孩子家长当时就坐在下面,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放任孩子在捣蛋。

熊孩子拍坏电影院荧幕,换新需将近2万元,家长称电影院亦有责任

为何这种熊孩子事件屡有发生?让人大惑不解的是,熊孩子的行为一致也就罢了,熊孩子的家长反应也是如出一辙。


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熊家长

熊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是非不分、颠倒黑白、毫无原则和底线的熊家长。

从上述案例中就可以看出,当孩子在破坏他人财物的时候,这已经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了,只要是正常的家长,看到孩子这样做,一定会严厉阻止。然而是非不分的家长看到后,他会觉得:踢坏就踢坏呗!反正也不是自家的东西,更何况,我可是花了钱进来的。

然而在听到电影院要求赔偿的时候,这下碰触到了自己的痛处:什么?踢坏了要赔钱?这怎么行,这钱我一定不能出。于是找出各种理由:你们电影院有一对一告知责任;你把我的孩子都吓坏了,我还没找你要精神损失费呢,你怎么能找我要损失费呢;他还是个孩子,你要啥赔偿?

家长的这种“损坏了你出钱那我就可劲造”的极度自私的心理,给孩子造成了没有原则和底线的行为,也给他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熊孩子拍坏电影院荧幕,换新需将近2万元,家长称电影院亦有责任


规则和自由

很多网友把熊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归结为家长的溺爱。从我上面的所述中,就可以看出,其实所谓的“溺爱”,根本原因在家长那里,而孩子却是“溺爱”的受害者。

“溺爱”这个词被广大父母应用,但是我感觉,溺爱这个词,在国内含有十分广泛的范围,而案例中的熊孩子,不是“溺爱”,而是父母毫无原则和底线的爱。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友一定会知道,我文章中提到最高的一个词是:自由。我提倡给孩子自由,但这里的自由,不是对孩子毫无原则和底线的自由,用一句话归纳:自由和规则并不冲突。

规则是让孩子学会处理和他人的边界感。

无论多大的孩子,最大的规则范围便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公物。这一点,家长一定要和“为了成人的便利而设立规则去限制孩子”区别开。

孩子想到户外去玩耍,你因为天气不太好等原因不想孩子出去,这就是限制孩子;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候,想和谁玩,不想和谁玩,这是孩子的交友自由,家长劝告就是限制;和朋友自由玩耍的过程中,看到小湖边竖立的“禁止游泳”的警告牌,用脚使劲地踹,想把警告牌踹倒。这时候,孩子就是在破坏公共财物。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一定要及时阻止,告诉孩子这是公共财物,不能破坏。

规则和自由,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这个世界没有完全自由的世界,在建立规则的基础上,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既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又会让孩子懂得边界感。


熊孩子拍坏电影院荧幕,换新需将近2万元,家长称电影院亦有责任


规则让孩子学习社会规则

《零零后》这部电影当中的男主角池亦洋,是一个探索欲望十分强烈的男孩子,在家长眼里,这个男孩十分调皮,不遵守规则,欺负别的小朋友,甚至调皮到其他家长找到园长大李老师,要求劝退池亦洋。

大李老师顶着家长的压力把池亦洋留下来了。后来大李老师回忆道,她当时对池亦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教池亦洋学会遵守规则。

影片中的一个片段我十分深刻:大李老师、池亦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踢足球,大李老师讲了一下规则,开始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但是池亦洋屡次用手抱着球走,被大李老师拦下后还气势汹汹地喊:“我就抱着走,我想抱着走就抱着走。”

大李老师没有评判孩子的行为,批评池亦洋你这样做不对,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对池亦洋说道:“你犯规了,足球是不能抱着走的,得用脚踢。”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等到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集体生活之后,就会避免很多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学业要求都比在幼儿园的时候要严格。如果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丝毫没有规则意识,会适应很困难。


熊孩子拍坏电影院荧幕,换新需将近2万元,家长称电影院亦有责任


让孩子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并不意味着处处禁止孩子,规则是一种“教养”,是人和人,人和物的边界感。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合理而科学的规则不仅不会抹杀他们的天性,还会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并且在今后漫长的一生中获益良多。

让孩子做一个守规则的人,第一要务,家长必须是一个守规则的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是诺妈育娃记,80后全职宝妈一枚,一手带娃一手码字,致力于做科学育儿的践行者和分享者。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感谢您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探讨育儿那些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荧幕   电影院   毫无原则   家长   孩子   影城   溺爱   财物   边界   底线   小朋友   损失   规则   自由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