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有多少父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然而,家长也有翻车的时候。

这不,妈妈用同样的话训斥了孩子之后,没想到的是,孩子欢天喜地地拿着两个塑料袋走到了大街上,翻着路上的垃圾桶开心的捡起了水瓶子。


“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不少家长表示,我家同样遭遇了翻车现场。


“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还看到一个用同样方式教育孩子的视频,孩子不好好读书,父亲于是惩罚孩子去工地刷墙,告诉孩子,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找这样的工作。没想到尽管工地上的工作强度很大,睡觉也睡不好,但孩子硬是坚持了一个月也不说回家读书。

这段时间,这样的教育方式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但经常看到家长如此教育孩子,并且被大量家长赞同和实施。

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如此的教育方式,对有的孩子确实管用。

我老公姑姑家的表弟,初中毕业后,不想读书了。姑父是在建筑公司当项目经理,在暑假的时候把表弟拉到工地上,告诉他:“你初中毕业的话,找工作就只能找这种卖苦力的活,既然你不想上了,那就到工地搬砖吧!”

表弟在工地上干了一个星期,因为是儿子,又是老小,家里上下都很疼爱,从小没有干过多少活,更加没有吃过这种苦,干了半个月,就不干了,要求去上学,后来尽管只是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但结果也比初中辍学要好很多。


“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尽管身边有着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但是我个人仍旧不赞同家长这样的做法。

1、二元对立的思想局限

家长告诉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捡垃圾。这是一种二元对立的说法,意味着告诉孩子,这个世界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然而这个世界并非如此简单,在黑和白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灰色地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经常无意识地犯这种错误:宝宝,你要吃这个,这个有营养,那个没有营养;宝宝,你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宝宝,你要吃饱饭,不能饿着肚子;到了超市,只能选一样……

这些种种的要与不要,对和错,选择了这项,就不能选择那项,都是二元对立思维。

但凡有些理性的人,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一个问题,通常我们会有第三种、第四种答案;一件事情,通常我们会有第三项、第四项甚至更多的选择。甚至连个看上去是对立的选择,也有可能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们很多的家长,生活在一种执念里,认为这就是对的,其他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于是坚持自己的固有思维,在执念里越陷越深。就好像跳进井底的青蛙,觉得井底的天空就是那么大的,一旦跳出井底,才明白自己之前有多么的可笑。

实际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如此教育孩子,不好好学习,结局真的只有捡垃圾吗?恐怕我们自己都不相信我们说的话。


“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2、逻辑关系混乱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是不好好学习和捡垃圾没有任何关联。

如果家长对科技的发展了解一番,就能明白,以后的垃圾处理,是会被AI智能取代。这就意味着,等到孩子长大了,他连垃圾都没得捡。

如果家长把世界的发展方向、科技的力量,垃圾的处理等,再结合家庭的实际状况不能为孩子铺路一一展现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认知,正常的孩子,通常就会明白怎么做了。

当然,这种方式方法只适用于对这个世界有着一定认知基础的孩子,年龄太小的孩子,比如学龄前的孩子并不适用。

3、发现孩子的特长

有的孩子确实对学习兴趣匮乏,但天生是个跳舞的好苗子;有的孩子对音乐有着天然的敏感;有的孩子就喜欢做手工,没事了就做各种陶泥、手办等。这些孩子,在品德和基本科目的学习基础上,发展特长难道不是一条正经的路子吗?

跳舞,哪怕孩子不能成为一个专业舞蹈者,当个舞蹈老师也可以吧;学音乐同理。就连孩子仿佛不务正业的做手工,各种手办了解一下,价格贵得吓人,孩子如果精通这些,还怕孩子以后没有饭吃?

“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4、给予孩子正面导向。

即使捡垃圾,你以为只有在大街上像老头老太太一样捡垃圾吗?那是家长对于捡垃圾的错误认知。接下来给大家看一看一位荷兰小哥的故事。

如今的海洋,已经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垃圾场,以至于海洋清理成为了一个保护环境的重要项目。

2011年,出生于1994年的荷兰小哥哥Boyan Slat,16岁正在上高中的他在一次潜水时发现,海洋的塑料居然比鱼还要多,于是他做了一个清除海洋塑料垃圾的学科项目。

“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所有人都认为Slat在拿了分数,赚足了名气之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荷兰小哥哥偏不。为了让这个项目继续下去,他干脆中断了自己在知名学府的航空工程学习,成立了非盈利机构清理海洋垃圾。

本身是理工背景的Slat坚信,清除海洋垃圾最终靠的还是技术。经过对海洋和垃圾的各种研究,他组建的海洋清理团队对自己的设计也作出了各种调整和改变。同时,海洋清理团队也收到了来自硅谷等很多企业的捐助,靠着这些捐助,海洋清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新的设备。

Slat在201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在2019年末,他们已经收集了60立方米的垃圾,清理了相当于1.4万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海洋面积。尽管和地球上海洋的所有垃圾相比,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是它证明了海洋清洁项目是可行的。

清理海洋垃圾项目有了进展,为了更好的保护海洋,他们还利用人工智能监控计算来控制河流进入海洋的垃圾,从源头上控制了80%的海洋垃圾流入。

这样海洋的垃圾是控制住了,那又用什么设备清理入海的河流垃圾呢?2019年10月,Slat又推出了完全由太阳能驱动的全自动河流塑料垃圾节流趸船。

“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你是否也如此教育孩子?

如今,印尼的雅加达部署了第一艘趸船,接着,马来西亚、越南的湄公河、奥萨马河等都接连购买了趸船来清理河流垃圾。

如此有创造力有行动力的小哥,是不是刷新了你对于捡垃圾的认知。

如果孩子真的想捡垃圾,建议家长让孩子看一看这个小哥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不同的工作,只不过工作种类不同,但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没有必备的知识和学识,同样是行不通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是诺妈育娃记,80后全职宝妈一枚,一手带娃一手码字,致力于做科学育儿的践行者和分享者。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感谢您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探讨育儿那些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小哥   趸船   教育孩子   垃圾   荷兰   井底   这个世界   对立   工地   河流   认知   家长   不好   海洋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