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边区英雄多——抗日区长徐禄明


文|牟书会

抗战时期,冀鲁边区的平原县英雄辈出,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宋升村(原平原八区)徐禄明就是其中之一。


冀鲁边区英雄多——抗日区长徐禄明

烈士证书


抛舍双亲,走上革命道路

徐禄明(又名徐世良),1917年出生,1944年5月在临邑毕家寨村同伪顽何风岐(外号何狗子),保卫麦收,争夺粮食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享年27岁。

徐禄明,幼年读书,毕业于平、禹、临、陵边界区域的吴辛完小,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于新文化、反封建、反殖民地的革命洪流,较早地接受五、“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教育,接受马列主义,在校期间,积极走向社会,宣传反封建,努力倡导新文化。

十八岁那年结婚后,毅然离开了家乡,抛舍双亲,走出家门,走上革命道路,投身革命洪流。

宋升村,位于平、禹、临、陵四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远离敌伪交通要道,抗战时期,非常适宜对敌斗争的秘密环境。在这样一个地方开展抗日地下工作,非常有利。因此,成为平原八区的红色抗日堡垒村。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徐禄明目睹日寇侵华,抗战爆发,便同村里及邻村的进步青年(学生)一起宣传抗日。

1939年冬,临邑工委书记邓林华,越过东大河,在平、禹边区发展党的力量,开展地下工作后,他接受平原八区第一任区委书记柳佃栋(又名李春秋)的领导,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地下党党员之一。利用晚上,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宣传抗日,发展党的力量 ,徐禄明家便是秘密联络点之一。

徐禄明那时年龄小,村民李玉峰回忆:每到黑天,一些人便三三两两来到他家,在小西屋开会,她和母亲在角门外察看动静,从窗戶瞧见小油灯下,数名小青年宣誓入党的情形。

一天,天快黑了。邓林华让她到吴辛家、刘楼家去送信,把信要亲自交给单线联系的抗日村长,徐禄明豪不犹豫,背上糞筐,把信叠成三角,藏在糞筐底下的夹缝里,穿过大沙河,越过好几个岗子,独自一人去吴辛家送信,順利完成了任务。

徐禄明参加革命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看到儿子整天在外跑,不着家,母亲很害怕,加之他父亲去世早,多次阻止,不让出门。徐禄明就偷偷跑出去,几天不回家,在时任八区第一任区委书记柳佃栋的领导下,到处宣传抗日,接应地下党,传递情报。

正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徐禄明,在邓林华、柳佃栋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抗日工作,进步很快。

194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便任命为平原县民主政府财粮助理员,兼任平原七区区长,战斗在平原七区鸣鸡店一带。

在平原七区鸣鸡店一带做地下工作时,徐禄明威震敌胆,带重孝送情报,营救地下党。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平原八区斗争形势艰苦,特别是大扫荡以后,敌人加紧封锁,到处安据点,挖封锁沟,平原八区及周边据点十余个,抗日力量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

一次,临邑工委书记邓林华,通知教书为掩护的柳佃栋,单线联系徐禄明到张士堂村开会。不料,亲日分子得知,以伪队长谢树祥为首,带领组织郑家据点伪军,包围了张士堂村。

为了使秘密开会的地下党不受危害,不使敌人怀疑暴露身份,徐禄明,腰上扎上褡包,拿了一迭白纸,以死了人报丧为名,外出送信,他疾步跑到张士堂学堂,让他们赶快转移,敌人扑空。

还有一次,敌人得知,邓林华经常去高庄王德成家,徐禄明与王德成经常在一起,怀疑与地下党有来往。敌人把徐禄明抓去,严刑拷打,守着老母亲打他,棍子都打断了,他宁死不说,緘囗如瓶。敌人无奈,放弃追问拷打。

徐禄明几次在死亡的边沿上,出生忘死,为抗战不知吃了多么苦。

由于斗争形势的恶化,徐禄明战斗在敌人之腹,出处危险之中,敌人多次打探监视他的行动,他决定改变对敌斗争的方式,只身来到平原七区开展抗日工作。

徐禄明为抗日整天忙碌,呕心历血

抗战时期,日冦强化治安,到处挖封锁沟,妄图切断根据地与日伪占领区的联系。鬼子让白天挖鸿沟,八路军晚上就组织民兵、老百姓填鸿沟,徐禄明带领民夫,巧妙应对。挖鸿沟时,拖拖拉拉,填鸿沟时,大干快干,破坏敌人的封锁线,非常积极。 挖沟期间,有四个青年被敌人抓到郑家据点,敌人硬说是八路,拷打询问,饿他们,不让回家。徐禄明得知后,千方百计设法营救。只身一人闯进据点,拿出自家的四块银元,给据点头目,把四个青年赎了回来。

九十高龄的李玉锋老人告诉笔者,徐禄明在七区任区长时,一位姓杨的领导(名子不祥)找到他,告知县大队以及区队缺少武器,要尽快搞到部分武器,徐禄明深知,要想打败敌人,没有枪不行,红色政权能否存在,革命能否胜利,关键在于枪杆子。

平原七区鸣鸡店一带,敌情复杂,伪顽汉奸猖獗,鱼肉百姓。身为财粮助理员兼任区长的徐禄明,义愤填膺,无比愤恨,下决定摸清敌伪情况,以便选择有利时机,痛歼顽匪。

他决定从敌伪身上下手,夜间行动入户抓人,抓到后,给他们指出:一是回家种地不当汉奸,二是把枪缴出来,留条活路。连续十几天,徐禄明在鸣鸡店据点周围村庄行动,调査伪军汉奸的出沒规律,行动路线,猜拳行令打麻将推牌九的地点,徐禄明带领区队骨干队员,昼伏夜出,开展收枪行动。经过徐区长的震摄,大部分汉奸坏蛋都交出了枪,洗手不当汉奸了。

在为区队搞枪的同时,他让伪军家属做男人的工作,回家种地,不当汉奸,伪军家属各自好言相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些少数顽固汉奸伪顽,恨透了徐区长,千方百计设法杀害他,几次将砒霜投在他家的水缸里,把匕刀插在他的角门上,敌人的举动,更加坚定了对敌斗争的决心,他先后处决了三四个死心踏地,为敌人效劳的汉奸走狗,不长时间便为县大队、区队搞到了武器。

勇挑重担 调任新区

1943年1月,日军为控制津浦铁路及铁路以东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扫荡,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妄图对我冀鲁边主力及党政机关一网打尽。17日,农历一九四二年腊月十二日,二分区主力及二地委机关准备在平禹边区的张士府一带召开县、营正职以上干部会议。部队及县区武装集结后,日军得到了召开会议及部队和党政机关集结的消息,平、禹、临、陵四县及惠民等地八千余名日伪军,在机枪、小炮、汽车的配合下,采取拉网式战术,向东起禹临公路,西至平陵公路,北至陵临公路三角之内的四百多个村庄进行合围扫荡。

集结在平禹地区张士府一带的独立二营一百多人,三地区队二百多人,平原县县大队五十多人,,禹城县县大队五十多人,青训班三十多人,平原县抗日民主政府党政干部三十多人,以及各区队武装、区委、区公所干部共计约1200余人被拉网合围。

由于事先没有得到准确的情报,敌人在机枪、小炮的配合下疯狂进攻,冀鲁边二分区、二地委及县区部队武装、党政干部三百多人牺牲,另有二百多名百姓遇难.

腊月十二反扫荡,我党政机关和二分区主力部队受到了严重冲击,损失惨重,地方党组织和区队武装,抗日民众也遭受了巨大蒙难。日伪在一时得势的情况下,蚕食抗日根据地,更加异常凶残。

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重振抗日声威,夺回失去的阵地,二分区二地委决定:党政军化整为零,并立即开展锄奸反霸斗争,震慑敌人,重新打开抗日局面,平原禹城再次合并组建平禹县,鉴于危难之中,徐禄明出任五八区区长。任五八区区长后,由于地理环境熟悉,又靠近家乡,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战斗在五八新区,得到了“人民救星”的高度评价。

平禹五八区的陈庄是徐区长的外祖父家,自幼去姥姥家来来往往,对陈庄周围的环境从小就很熟悉,他利用这一条件,很快打通了敌伪封锁线,用亲戚连亲戚的方法宣传抗日。

徐区长的叔伯舅父,在陈庄一带为非作歹,同辛集、盘河据点的敌人通气,给日伪办事,是作恶多端的汉奸,他得知后,决定处决舅父。

胞兄徐禄昌得知后,劝说给条活路,徐区长对胞兄说:“都知道我在姥娘门上当区长,舅父认贼作父,不杀不平民愤”。沒过几天,在陈庄村北树林里,徐区长毅然亲自处决了舅父。

杀掉舅父后,很快打开了五八区的抗战局面,全区无不欢呼,拥护徐区长,徐区长是我们的救星。

1944年,麦收之际,平禹县人民政府发出:“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食”的号召,要求用各种方法,把敌人据点封锁起来,组织群众日夜突击,抢收、抢打、抢晒,快藏。

1943年大旱,庄稼歉收,平禹人民的生活处于极度的困苦之中,好不容易盼来了1944的年的麦季,叛变投敌的临邑伪顽杂团头子何风岐(外号何狗子),唆使伪军抢收农民的麦子。

由于何狗子在临盘一带呈凶称霸,群众不敢惹。徐区长得知伪军抢麦子的消息后,决定保卫麦收,不让敌人抢走一粒麦子,动员联防民兵,在区部区队带领下护麦。

一日夜晚,伪军又出来抢割麦子,正好被巡查的徐区长看见,他当机立断,带领区部两个区队队员,埋伏在麦田,当敌人正想偷割麦子时,果断开枪射击,凭借星空夜晚,左右开枪,敌人搞不清人数,利用毕家寨大洼中的坟茔做掩体,同敌人战斗。

由于寡不抵众,徐区长身上七处中弹,倒在了敌人的枪下,两名区队队员也壮烈牺牲。


冀鲁边区英雄多——抗日区长徐禄明

烈士墓


得知徐区长牺牲的消息后,宋升村和毕家寨村的村民,将徐区长抬了回来,徐母徐陈氏得知后,几次哭的昏了过去。当时徐区长有两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6岁,为解决其家庭困难,时任县委书记的陈文会和县长周今生决定,以平禹县政府名义,给他家一头毛驴,由政府出资,让兄长徐禄昌代耕,为徐家挑水,担起家务重担。

时隔不久,1945年3月,平禹县政府为徐区长勒石,碑文写到:

徐翁讳世良年二十七岁,是中共正式党员,在民主政府曾任助理员及区长职务。翁向来思想进步纯洁,生活简单朴素,工作一贯积极努力,深入并有突击性,确有高尚革命的工农色彩。在对敌斗争与坚持地区上诚有万分的顽强性。一九四二年大扫荡后,敌伪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东部何狗子对民骚扰尤甚,翁见此则亲自下手组织民兵领导群众对敌斗争,有了很大成绩,五区显然有了新的气象。此时五区百姓没有不高呼拥护徐区长是我们的救星。一九四四年,翁为保卫麦收曾昼夜不停封锁据点打击敌人,而翁抱着不让敌伪抢去一粒粮食的决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毕家寨打击敌伪的抢掠中,翁曾带领三人与三百之敌伪的针锋相对一昼夜,终於打退了敌人。翁荣归祖国时年一九四五年三月。


冀鲁边区英雄多——抗日区长徐禄明

作者牟书会

牟书会,男,1951年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共党员,退体干部。平原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冀鲁边研究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平原县   临邑   区长   抗战时期   敌伪   助理员   伪军   舅父   边区   据点   鸿沟   汉奸   麦子   平原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