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平北县的建立与支前贡献

文|牟书会

解放战争中平北县的建立与支前贡献

平北县政府主要驻留地--张辛村碑

平北县建立

1946年5月,在现山东省平原县境内的京沪铁路(当时为津浦铁路)以东区域,建立平北县工委,工委书记潘子明,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张成杰,组织部长赵雪萍,辖二、六、七、八、九区,驻地流动在张辛、三大李、王明川这三个村。

1947年7月,平北县委建立,王林华任书记,住张辛村张广新大院。县长尹一农。

9月,县长、政委去渤海区整党,秘书牟西山主持县政府工作,组织部长赵雪萍主持县委工作。

1948年2月,张白水任书记,10月增设十区、十一区 ,张汉民任书记。

1948年1月,县委县政府从张新搬至三大李。

1948年4月,县委县政府从三大李村搬到王明川村,住王连荣家。

1949年1月,为迎接全国解放,在新解放区建立政权,中共中央决定,从北方老解放区抽调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区。

按照中央、渤海军区党委统一部署,平北县委经过广泛发动和自愿报名,平北县第一次组织南下干部团,牟西山任团长,最后确定50名干部和勤杂人员随军南下。齐河、平北编为一个中队,指导员刘忠(县委书记),中队长牟西山(县长),组织部长柳殿栋,宣传部长刘清明,公安局长李俊山,文教科长张文杰,武装科长刘付民,秘书徐殿武,财政科长于少波。到达杭州后,接管西湖区,建立新政权。

刘忠任区委书记,牟西山任区长,赵槐任副区长,张书仁任宣传枓长,孟宪礼任组织科长。其它同志到绍兴市柯桥,建立新政权,区委、区政府大部分由平北县同志组成。

1949年11月,平北县、平原县合并,李玉友任县长。

平北县的支前运动

1946年6月,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全面发动内战,40万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

为保卫胜利果实,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平北县开展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宣传教育,使全县干部群众,树立了参军支前、搞好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战争的大局观念。

1946年,平北县1500多名青壮年,自愿报名参军,踊跃上前线。

1947年春,平北县又有700余名青年参军,700余名参军青年,编入六个连,以张士府为界,张士府以东组成两个连,称五连、六连,郝庄以西参军者组成四个连。

解放战争中,平北县组织100辆大车,在九区文教助理王荣朝(王明川村人)的带领下,每次载粮10万斤,南渡黃河,赴高青、临淄支援渤海、鲁南战役,支前历时三个月,运粮100多万斤。

1947年1月,平北县县委书记王林华,带领3000民工,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参加解放周村、桓台、苍山的战斗。

周庄村担架队,在队长周同泉的带领下,历时三个月,全面完成了支前任务,被授予“模范担架队”,由尹一农县长钦印的油印奖状,至今仍保存在周同泉老伴手里。

1948年的6月,平北县又一次抽调800余人,组成担架队、运输队,由县文教科科长张文杰,六区区委书记张树仁带领,随军参加济南战役,完成任务凯旋。

1948年春,为支援解放战争,平北县开展了“贡献一碗米、一把草”的活动,家家献粮献草,支援前线。


解放战争中平北县的建立与支前贡献

牟书会,男,1951年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平原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冀鲁边研究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解放战争   平原县   中平   担架队   西山   渤海   解放区   组织部长   宣传部长   运输队   县政府   县委   科长   县长   前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