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平原县的抗日小学

文|牟书会

抗战时期平原县的抗日小学

平原县龙门楼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略中国,国民党不抗日,国内形势混乱,杂团兴起,民不聊生,学校逐步停办。

共产党、八路军开辟立足区域后,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地处平原县原七区、八区的所属镇域,成为红色根据地,冀鲁边二地委、平禹县机关进驻本地开展工作后,学校由私熟、民国小学、抗日高小、识字班等,徇序渐进发展为学校。学校教师来源于本区域的革命知识分子,抗日课本用来学文化,宣传抗日,敌来我躲,敌走我学,有的用两种课本,一种抗日课本,用来学习,另一种是伪课文,用来应付日伪扫荡,佯装学习。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及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办起了抗日高小,起初抗高是流动的,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随着游击战争形势的变化而转移。

1943年春,为培养和输送抗日人才,增强我抗日力量,尽快把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平禹县委、政府决定,于在七区张辛庄建立抗日高小。

校址在张广怀宅院,共有房子九间,教师四人,桌凳二十余套(均为借用),学生三十至四十人。

同年秋,形势恶化,学校由张辛庄游动至王牌庄、鼓楼店等村庄,无房舍,无桌凳,只能借助老百姓的院子、车棚或树荫下席地而坐上课学习。

1944年底,根据县政府指示,学校东迁至平禹县八区吴辛家(现属陵县郑家寨),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为了确保师生安全,根据当时形势,校址不断变迁,而教师也因工作需要几经变换。

1943年春至同年秋,在张辛庄,校长乔胜东、李寿亭 ,教师王清水 王毓东, 这些忠诚的人民教师,均是些思想进步,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从事抗日活动的革命志士。他们没有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只有几十斤生活用粮及必须的办公用品,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敌人的频繁扫荡,反复围剿,随时可能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在这种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严峻的现实面前,他们不畏惧,不退缩,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即为了中国人民的早日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党为人民积极培养、早日输送大批合格的抗日人才。他们即教书又育人,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抗日高小吸收的学生,均系经过筛选的平禹县六、七、八、九区三、四年级政治素质好,有上进心的优秀学生及抗日政府推荐的干部子弟,年龄在十三至十八之间,均为男性学生,编为一个班授课学习。

课程设置有国语、算术、政治、音乐、地理、历史、自然等。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没有教材,教师就一面发动学生搜集,一面自己动手亲自编写,克服了校舍不固定,环境紧张恶劣,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用具严重不足等诸多困难,较好的保证了学习效果。

为了紧密配合抗日形势,教师在讲授国语及政治课时,组织学生反复学习、讨论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和我抗日政府油印的宣传材料等;音乐课,主要教唱自编和流行的抗日歌曲,如《青年要参战》、《谁参军谁光荣》、《工人阶级歌》等。

县政府对抗日高小十分重视,县长周今生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代表县委、县政府几次到校为全体师生上课。讲国内外形势,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讲我军必胜,日军必败的道理。周县长的讲话生动幽默,内容丰富,政治性强,号召力大,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对学生的未来,都起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抗日高小建立后,教师除组织学生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外,还积极配合县政府开展抗日活动。由于当时敌强我弱,而学校又没有武装,所以,当时的抗日活动只能以宣传为主。

其主要内容为: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宣传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光荣义务;宣传缴纳公粮的重大意义等。

采取的形式:一是利用歌曲进行宣传。如《劝伪军反正》、《日本鬼子兵》、《青年要参战》、《军民鱼水情》、《延安颂》、《八路军之歌》、《五月的鲜花》等等。

这些歌曲有的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有的是社会上流传的,有的是跟部队学习的。其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雄壮有力,民族意识强烈,对鼓舞人民群众勇敢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掠暴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是利用集会进行宣传。如遇有婚丧嫁娶等场合,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

三是利用走亲访友等机会进行宣传。主要是鼓励亲友相应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积极送子参军参战。为共同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除搞好宣传之外,还主动配合我军及地方政府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掩护受险受难的抗日干部,为抗日政府收藏重要物资,帮助政府刻印文件,麦收两季帮助政府征收公粮,到集市上为抗日政府募捐等等。

平禹县抗日高小,在及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度过了两年的岁月。先后使几十名学生毕业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树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重任,部分同志先后成为党和国家的中级领导干部。

平禹县抗日高小,在我县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平原的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我县的教育历史上。



抗战时期平原县的抗日小学

牟书会,男,1951年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平原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冀鲁边研究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平原县   抗战时期   高小   中国共产党   公粮   帝国主义   县政府   日本   课本   平原   有的是   形势   教师   小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