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我家有个秘密修枪所

口述|姚庆成 整理|牟书会

抗战时期我家有个秘密修枪所

95岁修枪员姚庆成近照


我的家乡山东省平原县王凤楼镇老官村,战争年代先后隶属平原县、平禹县、平北县。

抗日战争时期,平原县县大队的修枪所就秘密设在我家,我和父亲姚合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为抗日武装修枪5年,毎当看到冻伤的手,抚摸冻坏的耳朵,就想起星夜秘密修枪的峥嵘岁月。

接受神圣任务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日寇占领华北后,到处安据点、修炮楼、挖封锁沟,烧杀抢掠。

我抗日武装未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紧紧依靠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千方百计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

刚成立不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原县县大队和地方区队,武器装备简陋,单打一的手枪(那时称“缺枪”)和大刀成了主要装备之一,而这些简陋的武器,使用中又经常损坏。

为了解决修枪的难题,平原县县大队副大队长段尔达因经常活动在八区一带,得知邓庄村张吉庆、张吉绪兄弟二人靠红炉打铁为生,我父亲姚合给邓庄张家干安装修理之类的铁器活儿,成为信得着的伙计。

1940年4月,在副大队长段尔达的支持下,时任平禹县四区游击队队员、地下党员的同村兄弟段少春,通过地下交通员、村长姚登亮找到我父亲,递给他一把枪问能不能修?父亲看后是缺少扒子勾,表示能修。由于村长姚登亮的介绍引荐,段少春把手枪交给了父亲。

手枪留下后很快修好,3天后段少春把枪取走。

一日晚上,段回来告知枪打不响,我父亲接过来一看,是手枪掩埋的时间太长,内膛生锈,弹簧不给力。

那天晚上,段少春没有走,住在了我家,和父亲睡在一个炕上。我秘密修起枪来,换上了扒子勾,清理了枪膛内的铁锈,很快就修好了。

段少春和父亲长谈了一夜,让我和父亲为八路军修枪,说让我两个干,在家成立一个秘密修枪所,并告诉这是机密,不准让任何人知道。

抗战艰苦的1941年,我和父亲亲眼看到水务村、大魏村、马腰务村、何家寺村都安上了鬼子据点。鬼子很坏,三天讨伐,两天扫荡,让二鬼子出来要钱要粮。那年我已17岁,就接触地下党,看到地下党和抗日武装出入枪林弹雨之中,奔走危险之途,我产生了抗日救国,不做亡国奴的爱国之心。父亲问我干不干?我说干。就这样,秘密修枪所在我家建立了,接受了为八路军、地方抗日武装秘密修枪的任务。

星夜秘密修枪

任务接受后,平原县县大队和区队损坏的枪支便秘密送来我家。因当时水务村、何家寺村据点的伪区部,要求村里的情报员每天都要给据点送信,报告一天的情况:村里有没有外人来。情报员姚登亮也是具有爱国感情的人,明知有人到我家,也给据点报告没人来,所以,我家的秘密修枪所平安无事。

为确保万无一失,我和父亲把修枪的工具埋藏在暗处,晚上修理时把门和窗户用被单子遮挡严实,在昏暗的棉油灯下修。夏天闷热,蚊虫叮咬,冬天天冷,烟火不动,手脚被冻得麻木疼痛,使用的工具又都是铁器,冰凉邦硬,每修好一支枪,我和父亲就赶紧埋起来。

由于我村周围几里地都有日伪据点,鬼子扫荡时,一有动静,我们一家人其它村民一样跑荒,那时叫“跑鬼子”,跑到村东南外刁庄村南洼里睡觉。

到1945年鬼子投降,修了多少支枪无法统计,设在我家的修枪所,除了村里的农会主任,当情报员的姚登亮知道外,任何人都不知道。

带砖头房顶站岗

修枪全部靠晚上,白天该干什么活儿干什么活,不能露出半点破绽。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和父亲一人秘密修枪,一人站岗。

站岗时,我就带上砖头上房。带砖头的目的,就是一有情况,把砖头投在东屋的门口。知道有情况,立即停止修理,转移工具和枪支。春夏秋冬从不间断,不能有半点儿的大意。这是玩命啊,让亲日分子坏蛋知道还有好?

1944年,平禹八区已成为平禹县的红色根据地,抗战形势如火如荼。

4月的一天,修枪的消息被敌人得知,大魏村据点的敌人包围了院子,我和父亲迅速把枪支和工具藏起来。刚藏好,敌人就来到了胡同里,用刺刀吓唬父亲,说是通八路。我想,准是冲着修枪来的,我拿出锤子、斧子和鸟枪火铳筒子,给敌人看,说修的是打兔子的枪,敌人不信,把父亲和我押到大魏村据点去。

刚进吊桥,被陈传先看见。陈传先认识我爷儿俩,他立即低下头装作不认识。后来知道,陈传先是平原县县大队安插到敌人据点的情报员。

修枪所被敌人发现的消息,很快由情报员陈传先传递到县大队,在副大队长段尔达的支持设法营救策反下,由安插在据点的内线情报员陈传先,通过据点的李队长(人们叫他李傻子,泰安人),让我干了两天木工活放了出来。

40年后,再和陈传先小聚时,陈传先告诉我,李队长是泰安人,救过两个八路军,他也是咱们八路军的内线。

1945年鬼子投降后,我和父亲仍然修枪,不过这时已减租减息,土地改革,解放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解放区连成一片,形势好转,修枪所己公开,主要给单元区基干民兵队、保田大队修枪,直到1949年。

那时修枪,上级每天给六角钱一斤小米。为了抗日,把鬼子赶出去,建立新中国,父亲一次也没有领过,从未给上级张嘴要,包括使用的工具、钢材都是自己的。父亲经常说,咱没有别的能,就这点儿手艺,打鬼子打老蒋用的上就行。

后记:

2021年6日23日,建党100周年前夕,笔者采访了仍健的95岁老党员、修枪员姚庆成。他伸出手,摸着变形的耳朵,告诉我发直的手指和变形的耳朵,就是当年修枪时冻坏的,同时还向我展示了当年的工具和一截遗留的枪管。

建囯后,姚庆成带领村民大办农业社,组织群众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任村干部几十年,工作勤奋,砥砺前行,对党忠诚。虽己耄耋之年,仍关心党的事业,参加党的活动,始终不渝的拥护党,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姚庆成:1926年出生,1955年入党,在党66年。

抗战时期我家有个秘密修枪所

修枪所旧址(此房之前院东屋)


抗战时期我家有个秘密修枪所

当年修枪的部分工具、枪管

抗战时期我家有个秘密修枪所

笔者采访修枪员姚庆成




抗战时期我家有个秘密修枪所

牟书会

牟书会,男,1951年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平原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冀鲁边研究会会员。首届德州市“五老模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平原县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   泰安   我家   秘密   情报员   枪支   据点   砖头   手枪   鬼子   大队   敌人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