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劳动的价值

文|玉河微澜

脑力劳动的价值

晚上九点多,洗过澡,敞开窗户,头颈倚靠在床头,享受着微微夜风的吹拂,在这盛夏,一时感觉惬意极了。

忽然,微信语音的呼叫打破了难得的惬意。一看,是一位退休好几年,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二次就业”的女同学。

几句寒暄,女同学告诉我:她的一个初中同学,现在从事古筝加工,县里也很支持,让他注册个商标。还有朋友,说要帮着他把古筝推荐到中央音乐学院去。她的这个同学请她给想个品牌的名字,她想不出,说我文字方面不错,想到了让我给想个商标名。

商标是“想”出来的吗?

我脑子迅速思考:一是我对音乐和乐器外行,更不知道眼下古筝的市场和品牌情况。二是她这个同学从事古筝加工,有哪些特色,到底在哪些方面胜人一筹,无从得知。三是商标是品牌的载体,要有内涵,不是靠“想”就能想出来的。何况,假如耗心费神地想出一个名堂来,还不知被人注册过没有。一旦被人注册过了,不但注册不上,还会“瞎子点灯——白费蜡”。

我把自己的想法给这位女同学说了,这位女同学非但没有退缩,还给我下达了“通牒”——让我在一周之内给“想”出来。闻言,我有一点恼火,于是毫不客气地告诉女同学:商标文字和商标图案,是个学问,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这项业务,由此看来,这不是一个凭空“想”就能“想”出来的,它是一个高级劳动。

听到我说“高级劳动”,女同学立马说:“我请你喝茅台。”

我接着说,你的同学让你帮忙,是你们有同学情谊,你能帮忙就帮,没那个能力,可以实事求是告诉你那个同学。而我和你那个同学,八竿子打不着,你把皮球踢到俺这里,俺无端地去费脑子,何苦呢?!俺这脑子也不能去做无用功啊!

心眼多的,或许当面哈哈答应下来,事后寻个理由推脱掉,不显山不露水不得罪人,而我是个缺乏圆融的人,心直口快,当面得罪人的事没少做,我也知道语出伤人的后果,可就是做不到“打掉牙,和血吞”。

我话说得过重了吧,女同学终于“后退三尺”,说:“愿意给想就想,不愿意就算了。就当我没说……。”

工作三十多年,无视脑力劳动价值的事,多次遇到,有时感觉真是匪夷所思。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在业务部门工作,有时候利用了解业务的便利,写稿投稿,时而被一些媒体刊用。那年代,能上报纸,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洋洋得意之余,有一次,我拿着一张刊有我稿件的报纸给领导看,本想得到哪怕半句话的夸赞也好,没想到领导却阴沉着脸,用“怒目”盯着我教训道:“宫啊,工作都是人家干的,咱去摘桃子(指把人家干的事写成稿件),怎么就不给人家挂个名呢?!”

我一时愕然!

本想去讨个好,却挨一顿“剋”。而且听领导那口气,对于我写稿件不挂别人名字,好像愤懑已久了,要不不会那么气呼呼的。

闻听此言,我唯唯诺诺,说“今后注意,今后注意”。

虽然当面我态度良好,姿态很低,可心里不服啊!业务只是素材啊,写成稿件是另外的脑力劳动,怎么就成了贪天之功“摘桃子”了呢?总不能把小麦和馒头混为一谈吧,也没听说馒头需要感谢小麦的,该感谢的应该是稿件宣扬的业务部门,而不是本末倒置。

后来才慢慢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一是领导嫌弃我不够圆融,挂个名又不耽误啥,又能和谐人际关系,何必自顾自呢。二是有的人想挂名出名,因为除了在报纸上见到名字稀有外,还能在今后的职称评比、职务提拔上有益,所以有些人宁可把头削尖了,也要挤到署名里面去,而我却没能心领神会地给他们把名带上,他们自己又不好直说。这些人肯定给领导吹过耳旁风,散布对我不利的话,这也难怪领导大放厥词了。

其实,对于不同劳动价值的错误判定,并非个例。

单位有两个临时工,一个是打字员,操作刚买了不久的“四通”打字机。一个是服务员,打扫会议室和领导办公室的卫生。有一天,打字员委屈而气愤地找到我,说她的工资还不如服务员小赵的多,让我给领导反映反映。我找到领导,领导说,小赵打扫卫生,劳动量很大,每天都出好几身汗,所以给她定的工资高。

啊?!领导原来是根据出力出汗多少确定工资的。这位领导曾经读过两年脱产的大专,不会不懂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价值区别,竟然对劳动力价值这么个判定,真是奇葩。后来想一想,也许领导明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价值区别,而是有意而为——因为小赵的姑姑在这个单位,而且跟领导是同一年入职的。看来,政治经济学学得再好也没用,还是关系学和社会学管用。

还有的人把别人的脑力劳动视若无物。

单位同事某女,因上中专时,跟我一个高中同学同班,故而和她日常有所交流。忽一日,想起有段时间没见她了,就在微信问候了几句话。对方称,借调上级工作两年了。原来如此,怪我孤陋寡闻。没想到,这次问候竟然是没事找事——第二天,对方给我打电话,说她们这班人要搞一次演讲比赛,让我给她写个演讲稿,并承诺:得了奖金归你!

我问,你手里有点素材吗,哪怕工作汇报总结也行。对方说没有,就让我自己“憋”出来。

我一听,心里那个不悦啊。因为她们的工作,我一点信息也没有,更不用说了解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方两个嘴唇一碰,就让人家给写个情况不熟悉的演讲稿,高的方面说,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那么大能耐啊。低了说,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难为人吗!即便写这个演讲稿,也并非易事,对方也不提供素材,从哪里写?更别说那八字还没一撇的得奖了。

我轻言细语地回了一句:“要是不能得奖呢?”

对方语塞。

毫无疑问,那样的话我的劳动就白费了。

还有蹭脑力劳动的。

2016年下半年,上级调整了职称评定政策,五十岁以上的人,高级职称不再考计算机和英语了,只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扫描三项材料,一项是业绩证明,必须五项。荣誉和论文,可以是零到五项。荣誉,不是急就章就能弄到的,有的人就把眼睛盯在了论文上。

距离职称上报扫描件只有一周时间了,单位一女同事来到我的办公室:“给帮个忙啊?”

“帮什么忙?”我问。

“给弄篇论文吧。”

“还有一周就截止了,去哪里弄论文?”我回道。

“你想办法吧。”对方好像感觉我有很大的能耐。

“没办法!”我斩钉截铁。

对方向我靠近一步,小声说:“要不你从报纸刊物上,找个作者跟我重名的论文。”

“你又不是不识字,你自己找不就行了!”

又是一朵“奇葩”!

按说,说到这份上了,对方该“知难而退”了,没想到,对方又“帮我”指出另一条道:“你不是认识报社的人吗?发个论文还不容易?”

我终于有点忍耐不住了,站起来,对她说:“我是宣传部长啊还是报社社长啊?”

对方这才悻悻而去。

其实,这也难怪,当时符合硬条件的,谁都想爬上这次政策调整的“高师”车,“病笃乱投医”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后续。不久,高级职称名单公布,有人发现了其中论文发挥的权重,于是,就有好几个在路上偶遇的同事凑近我:“等你再写论文时,想着给我挂上个名。”

“凭什么啊?”我内心想着,当面还是打着哈哈,回应道:“好,好。”

当然,我并非天生的脑力劳动的“自恋者”,我也遇到很多尊重脑力劳动的朋友和同事,帮助过很多朋友和同事。但我有个原则,一是对方确实自己难以完成,带着求助和感激心情寻求帮忙的。二是起码有素材,至少也要配合提供素材,哪怕是我直接采访素材,而不是把“皮球”甩过来,让我自己去“憋”,仿佛对方自己是个领导,命令我这个秘书做事一样。

就半生遇到的此类事情,大多是愉快的。上述案例,虽是少数,可也“刻骨铭心”,不吐不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脑力劳动   复杂劳动   价值   圆融   古筝   女同学   素材   稿件   同事   商标   同学   单位   领导   论文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