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回眸生产队敲钟干活的日子

文|王有金

“当当当”——回眸生产队敲钟干活的日子

生产队时期,敲牌子问活的事,天天都有,分上午和下午两次。全村四个生产队,都是这样,牌子敲的声声响,招来社员一大帮。

队长提前到问活的地方,然后把牌子敲响,社员们听到响声,知道问活的时间开始了,便走向问活地。问完活,知道干什么了,再回家拿农具,或推车,或到队里的牛栏去牵牛,再去地里干活。

牌子是一个铁东西,或是一个铁钟,用锤子一砸,发出清脆的声响,传得很远,社员们都能听见,也都关注着,习惯了。

问活的地方大都宽阔些,在全队中心前街,显眼处,队长站着或蹲着。每个社员都来问,问一个答一个,也有代问的,一人问一家人的,反正都得问清楚。

队长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到了什么季节,应安排干哪些活计,需要多少人,谁能干得了,多大劳动量,几天能干完,全凭经验和算计。

有心计和有经验的队长,安排活计得当,分工搭配合理,不误工误时;新上任或经验不足的队长,往往安排大忽隆,收效不好;有时候安排播种,种植结构不合理,麦收秋收差距明显。

“当当当”——回眸生产队敲钟干活的日子

记得村中第二生产队王有森当队长,他胸中有数,对全队的劳动力情况也熟,对田地情况也了如指掌,季节农时也把握得好。他在社员中威信也高,安排活总是得当,社员团结干劲大,每年比其它生产队多打粮,收入高。

那些年,一天三出勤,早上的活不用问,晚上写工分时就知道了,或提前通知了,只有上午和下午必须问活。

记得那时夏天午睡时,最怕牌子响,睡得正香,牌子一响,不问活又不行,又不愿意起来,真是难受,好似《朝阳沟》中的银环,懒得出工问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模式成了历史,问活也就结束了,但延续了几十年的问活行为,仍记忆在人们心中,留存久远。

作者简介:王有金,德州银行退休干部。1969年参军。原籍山东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与《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为同村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生产队   宁津县   胸中有数   阳沟   德州   劳动量   农时   活计   社员   全队   得当   队长   牌子   季节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