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最近趁着时间充裕,我这个“作业辅导员”给朵朵的课外阅读加了一点餐,开始带她重背《千字文》。朵朵小小一个脑袋瓜,问题却是多多益善,一边认着拼音读《千字文》,一边叽里呱啦把问题一箩筐扔给我:

妈妈,天和地为什么是黄的?

古代也有宇宙飞船吗?

秋天为什么要把冬天藏起来?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说实在的,要是自己肚子里准备不充足,还真的没法招架住这“十万个为什么”。虽然过程稍显艰难,但是我还是很坚持在课业外,多给朵朵进行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之前在带朵朵唱古诗词打卡的文章中写到过,之所以想让孩子多学习与传承这些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是希望当她看到落日余晖与水天相接时,能够发自内心地用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赞美眼前的美景。

这个愿望既普通又奢侈,是需要我和娃一起努力、坚持,才有可能达到的“诗与远方”。

这两天我在后台整理往年读者给文章的留言,看到这样有意思的一条:

儿子背《咏柳》总是丢三落四,后来我带着他到柳树下,一句一句给他形容讲解,一遍之后,记住了!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小男孩每次背《咏柳》都把句子读得七零八落,上句不接下句,把妈妈给气得够呛。不过妈妈没有朝他发脾气,而是默默地带着男孩找到一处有柳树的公园,一边给娃比划着垂绦柳枝,一边一句一句讲解。

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一颗兢兢业业的慈母心。对此,我是深有感触,也对这位妈妈很有共鸣。之前朵朵语文课学到《悯农》时,回家来问我:“妈妈,我们吃的米不是从超市买来的吗?”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我那时很是词穷,因为她没有见过禾苗,也没亲手摸过没有脱壳的谷粒,这些可能只是绘本上的插图,对她来说没有真实感。直到我带她去农场体验过生活,割过稻,背过草,干过农活,流过汗,她才体会了什么是“汗滴禾下土”与“粒粒皆辛苦”。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大家发现了吗?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传统风俗,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都与我们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紧紧相关。我们在农历八月圆月当空的夜晚,可以一边吃着亲手制作的香甜月饼,一边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来借古怀今。

这样的情怀与诗意,大概也就是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与感受的。有时工作累了,我也会对朵爸感叹:“真的好想去乡间租一间房,管一块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呀!”

朵爸这时候就会笑我是叶公好龙,真有那么一天,可能我连“五谷都不分”。也因此,我一直很喜欢看李子柒的节目,她对田园生活的点滴记录,大概就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忙碌生计的人最大的向往。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看过一个对她的评论:“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被我们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在她这里,你能够看到黄豆如何变成酱油、纯手工造纸等等传统文化遗产,也能读到蕴藏于田园生活背后的脉脉温情。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在“七月立秋”里“种啥啥收”,在“霜降腌白菜”,让“立冬不使牛”。

你看,我们的老祖宗是多么的浪漫,连太阳与黄道线交错的角度,都能被他们温柔地划分成二十四个优美名称的节气。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太阳的起起落落,晨雾与雨水的纵横交替,都被赋予了诗与词的美妙。作为一个妈妈,我很想让孩子能早早体会与领悟这种独特的美。


十月一,送寒衣。翻翻家里的老黄历,原来已经到了十月一,寒衣节。记忆中的寒衣节,朵外婆和朵外公都会和家中亲戚一起,为先人烧纸钱、“送寒衣”。

今年朵外婆与我们一起,依旧不忘打电话给远在老家的朵外公,叮嘱他不忘为先人“送寒衣”。

朵朵对此充满了好奇:

妈妈,送寒衣是什么?为什么要给先人送寒衣?

因为今天是寒衣节,今天过后就要进入冬天最冷的时候啦,要给在天上的先人捎上保暖的衣服。

天上也很冷吗?可不可以给他们寄羽绒服啊!

其实别说是朵朵豆豆他们这样的孩子,就连我自己,说起这些流传千年却充满神秘的传统节日,一开始也是一知半解。

后来恶补知识,才知道“送寒衣”并不是真要烧一件棉衣,而是烧化夹裹着棉花的五色纸来代作“寒衣”。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像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小年时家家户户祭灶神、花朝节时姑娘们“赏红”、清明时节群聚拔河等等。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传统习俗,有一些因为时代与社会的变迁而渐渐隐匿消失,有一些则一代代流传下来。

在我准备给朵朵的“传统文化知识”列表里,除了那些优美的诗词外,最想带她了解的,就是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惊蛰、春分、谷雨、小满、芒种、霜降、大雪……

光看这些名字,就有种别样的美感,是具象与诗意的,而不是日历上干巴巴的一个数字。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我们的老祖宗,把这些原本周而复始枯燥的日子,赋予了自然与人文交互的情绪。他们为这些节气取名,还为它们赋诗,为它们筹措各式各样浪漫的活动。

当听到芒种,你能想到的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可以播种作物。但又不仅仅是这些,你还会读到: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䴗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如果愿意,你还能与友人一起“把酒煮青梅”。这就是我想到着朵朵一起领略的四季之美,是只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下才独有的美。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部我带着朵朵一起观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纪录片《四季中国》。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这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5年的外国人,跨越了24个省份,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找寻最古老“二十四节气”影子的点滴记录。二十四集的纪录片,每一集记录一个节气的点点滴滴,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轮回完满。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也是万物复苏的开端。在古时,是全民开启一年农耕的最重要时令。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至今还留存着【说春】仪式,由一位“春官”来担任春天的信使,安排农事,祝福一年风调雨顺。

春官们用纸糊布扎的耕牛进行供拜,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仪式感满满。有这样还留存下来的与节气相关的传统民俗,也有为现代科技改变了方式方法,却内核不变的活动。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芒种》这一集,主持人前往河南省,去围观了一场现代版的“耕收忙”。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收割机代替了耕牛,在一望无尽的麦田中忙碌穿梭。

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但不变的是对自然规律的崇敬,在这一点上,我们依旧遵循着祖先们的仪式,哪怕用的工具都已不同。

小暑时,划一叶扁舟,在荷花盛开的湖面上感受着凉意;霜降日,摘一树火红的柿子,削皮做成柿饼,甜一个秋天。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可以复制吗?她的后院,藏着我们羡慕不来的人生


在纪录片的评论区我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

除了包饺子,原来剪窗花、做灯笼,原来也是冬至的时候会做的事,我们的24个节气,希望代代传承啊。今年过年回家打算重新试着做一个灯笼呀,再学一学怎么剪窗花。


你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世外遗珠,这么简单却也这么美好。之前,我带朵朵一起去湘博看马王堆陈列,她被满目琳琅的展品晃花了眼。

拿着我提前打印的各种展品照片,开心地玩着“博物馆寻宝”游戏,将这些古老流传的文化瑰宝用小小的眼睛记录下来。那个时候我就想着,要让朵朵多多了解这些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

我们常说对孩子要“富养”,在物质生活上也大多实践了富养的理念。但我觉得,仅有物质富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精神富养才是能惠及孩子一生的重要课程。

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底蕴,不正是我们为孩子“富养”精神世界的最好食量吗?先带孩子一起看这一部《四季中国》,领略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美好吧!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秋收冬藏   寒来暑往   芒种   寒衣   霜降   牧歌   李子   节气   瑰宝   老祖宗   先人   纪录片   后院   传统文化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