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当时那么困难,我们花了那么大力气把你送进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我不要你的捐款,你给我滚出去!”这个戴着眼镜,有些苍老憔悴的女性在镜头前斩钉截铁地说着。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有人说她话语刻薄,将全职妈妈对家庭和孩子的付出贬低得一文不值,是社会对年轻母亲刻板印象的加深。也有人说她言之有理,是将普遍情境下女性做全职主妇的巨大风险摆上台面,对那些还存在幻想的妈妈们当头棒喝。


被中宣部颁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张桂梅校长,并非要针对甚至侮辱那些选择全职带娃的女性。作为在一个贫困县用几十年努力建起一所免费公立女高中、送无数贫困女孩进入大学学习,张桂梅校长是真的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心血的。

所以旁观者都懂,她的这番痛心疾首的责骂,并不是为了羞辱曾经的学生,而是真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作为一个妈妈,即使并非全职在家,但是也能体会每一个全职妈妈对孩子乃至对家庭付出的巨大心血。孩子的吃喝拉撒生活学习,家庭的柴米油盐,甚至可以说,一个家之所以能正常运转,妈妈才是那个“掌舵手”。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然而同时,我又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妈妈对孩子的付出、对家庭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

张校长深知自己的学生从原生经济条件上并没有任何优势,辛苦地拼出读书升学的上升通道,才是更安全也更正确的道路。因为如果这些从深山中好不容易靠自己拼出来的女孩一招回归家庭,将未来生活寄托到另一个人的良心上,一旦出现变故,她们是真的毫无退路的。

在这样的起始条件下,一旦她们成为了一个妈妈,似乎一种天然的,专门针对妈妈这个群体的“惩罚”就这么突然降临了。

就像一个诅咒一样,作为女性,一旦你成为了妈妈,这种“母职惩罚”就将不期而至,改变、甚至摧毁你的生活。

“母职惩罚”(Motherhood Penalty)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对它的宽泛理解可以是:在一个家庭做出育儿选择的时候,往往被牺牲的是母亲——或是暂停工作甚至放弃工作,成为经济上更为依附的全职妈妈;又或是在保留职场的情况下,以放弃晋升或获得更好薪资条件的职位来平衡育儿家务与职场关系的牺牲。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母职惩罚对全职妈妈来说,有时候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方面,女性因为约定俗成的原因,会将更多的精力与心血投入育儿与家务劳动中,但法律上却并不直接承认这种劳动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整个大环境对妈妈们是一种近乎苛责态度:明明是因为公共场所的母婴辅助设施缺乏、社会公益化的托育机构匮乏导致带娃妈妈的窘境,却反而指责妈妈没有教好“熊孩子”。

而更严重的是,法律上对全职妈妈的保护几乎少到可怜,如果遇到婚姻变故,她们甚至可能因为没有直接收入而被剥夺对孩子的抚养权。写公众号的这几年,我时常在后台收到宝妈们关于育儿和生活的各种倾诉。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其中有一个妈妈的留言,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从怀孕6个月开始全职在家,现在娃两岁多,正在办理离婚争取娃的抚养权。扯皮的事太多,懒得去想,唯一难受的是,当初如果坚持一下没放弃工作,现在会不会没这么艰难?不过也只能是想想,如果上着班,说不定又会错过娃的成长。有时候真觉得当女人好难,当妈妈更难。

虽然没有明说,但不难猜出,这个妈妈很可能因为全职带娃没有固定工作,而失去孩子的抚养权。

一个为了不错过孩子成长,为孩子提供更多陪伴的妈妈,牺牲了自己的事业,结果当面临变故时,她却可能因为当初这个陪伴孩子的决定而失去孩子。

大概没有比这更可怕的“惩罚”了吧?

大家还记得去年郭德纲的“高徒”曹云金与演员妻子唐菀离婚的事件吗?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演艺生涯顺风顺水的唐菀,为了孩子与家庭,息影一年半多,甚至还与经纪公司反目,未来复出渺茫。而就是这样对自身职业生涯献祭式的牺牲,最终得到的是前夫离婚公关稿上一句近乎冷漠的:

因为二人结婚以来,一直都是男方在养家,女方无收入。一句话,否定了作为妈妈的唐菀对家庭和孩子的所有付出,让她变成了舆论场中,被人“圈养”的金丝雀。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我遇到过很多全职在家带娃的妈妈,坚持到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便无论如何也要重新出来工作,不管薪资多少:

“小心翼翼问另一个人要家用的感觉真的太糟了,明明花销都是为了孩子和家庭开支,却像是我讨来的。”

因为缺乏法律与道德环境的双重保障,让全职妈妈不仅成为一项高付出高风险的“职业”,更是拥有其他职业没有的隐性“惩罚”。

在这样母职惩罚的阴影下,每一个全职妈妈都像是踩在刀尖上起舞,希冀着不好的情况不要到来,或者至少晚点到来。这大概也就是一辈子为了给女孩争取受到更高教育机会的张桂梅校长,会这样痛心呵斥曾经的学生选择这条路的原因吧。

所以受到这种“诅咒”的只有全职妈妈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努力挣扎在职场和家庭间的职场妈妈,其受到的“惩罚”程度并不会少一分。母职惩罚对职场妈妈的伤害,更像一种钝刀子磨肉,日积月累,伤可见骨。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美国社会学评论研究显示:相比起没有孩子的女性,每多一个小孩会让妈妈的工资减少5%。

对于生完孩子的女性来说,职场的竞争力似乎天然就将变弱,这种竞争力的改变,明确地影响了她们的工作收入。

潜在的社会规则下,默认照料孩子的问题是妈妈的责任——而爸爸在这其中,只是偶尔提供“帮助”的辅助角色。

于是能够看到,职场妈妈们,在每个家长会、幼儿园/学校活动日都需要请假前往,当帮忙带娃的老人不便时,甚至还需要重拾接送的责任。

可能会有人问,这个时候,爸爸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很大程度上,爸爸们在社会既定育儿氛围中,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放在帮忙者的立场上。

“我帮忙那就值得大夸特夸,我不帮忙那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我要负责赚钱养家嘛。”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我曾看过网上一个妈妈的吐槽,说到自己孩子突然生病,而自己的部门在赶项目进度,按理必须要加班。

她想让孩子爸爸先带孩子去排队就诊,自己加班结束后再赶去,但丈夫也遇上临时加班需求,没法抽身。

在这样的情况下,丈夫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请假去送孩子,而理由是,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潜台词不言而喻。妈妈的职场需求,是“次位”的,是被默认可以为孩子、为家庭作出退让甚至牺牲的。落到具体的事情上,则是越来越少的加班、出差任务,越来越多因为孩子而不得不请的事假。

《2019职场妈妈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

65%的职场妈妈认为自己有潜在抑郁倾向;

90%的职场妈妈认为没有小孩目前事业发展会更好;

85%的职场妈妈对小孩感到愧疚;

34%的职场妈妈会考虑要二胎,在担任管理岗位的职场妈妈中,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5%。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资本与人力市场的反馈是最直接也最残酷的,职场妈妈们,在长久的挣扎中,慢慢只能往工作时间更灵活的岗位流动。

这样的职位,往往也意味着更少的薪酬与更低的“职业天花板”。

“我为孩子放弃了我的职业追求,而我还需要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不能让自己在某一天突然埋怨孩子的出生耽误了自己。”

成为妈妈,是大自然赋予每个女人的天赋与礼物;但有时候,它也是一种对女人的“诅咒”。

我常常看到一种言论,指责不该将这些关于母职的负面情绪与不够美好的现实展示给公众,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当一种隐性的、对一个巨大群体有无差别负面伤害的事物就在那儿,掩耳盗铃式地假装看不见它,只会让问题加剧。


费尽心思送你读大学,最后你去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


伤害越来越重,割裂越来越深,母职惩罚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却讳莫如深的问题,逃避只会让人本能地趋利避害。

“当我无法改变因为生养孩子而自身遭到惩罚的既定结果,那么我只能选择不去成为母亲。”

若要避免一语成谶的未来,需要整个社会环境,文化语境和家庭分工的共同努力。

你是否觉得自己曾经或正在遭受“母职惩罚”?点个赞,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留言告诉我关于你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抚养权   隐性   变故   心血   校长   心思   牺牲   爸爸   妈妈   孩子   家庭   女性   职业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