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妈妈辞职带娃: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也不愿你未来后悔

前段时间,又一轮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倡议被提上日程:

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北大妈妈辞职带娃: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也不愿你未来后悔

之前看到张文宏医生在《开学第一课》上倡议现在的学生要优先保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障健康成长:“小学生每天要睡足10个小时,初中生要保证9个小时,高中生要保证8个小时的睡觉……”

北大妈妈辞职带娃: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也不愿你未来后悔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长辈帮带娃的,大多辅导不了作业,孩子再早放学回家,还是得等着老父亲老母亲下班回家来辅导。

而学校减负?中小学生还要怎么减负?是把下午3点半的放学时间再往上拉,干脆吃了午饭就统统赶回家?

还是把课堂学习进度再减一减,为周边各种培优班再多输送一拨生源?其实说起来,孩子说不苦,又是真的苦。那是不是可以让娃放飞自我玩起来呢?

残酷的现实是,你不托举,孩子就淹没在周围孩子奔跑的尘灰后,中考和高考可不会跟你讲道理。

于是减负政策给学校减掉的负担,全部成了压在我这样的普通家长和家庭身上的“大山”,不减反增。

除了心塞,一时难有其他的感想。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去北京出差了几次。

在拜访过合作人后,我们一起吃了个便饭。因为对方团队也是做儿童教育相关,所以席中有许多北京本地的妈妈。

她们了解我是做亲子育儿自媒体,我们的话题就有意无意转到了跟孩子教育相关的问题上。

在场的妈妈们倒是不甚在意,在问过我孩子刚上一年级后,一位目测与我同龄的妈妈神秘地笑了笑:“孩子现在上着什么课呢?奥数有在学吗?英语已经准备考哪个级了?”

被问得有点迷茫的我默默地看着对方,瞬间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在北京妈妈们的面前,我那点“鸡娃”根本不值一提。

数学启蒙还在训练逻辑思维和习惯建立上,奥数都还没提上日程;语文学习上,虽然拼音和古诗词在奋力向前,但也并没到“逆天”的阶段。

而很早就启蒙的英语,也只能说在我所处的这片环境中是比较有优势的(长沙除了我们居住的行政区,其他区小学一年级都还没有开设英语课)。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关于海淀妈妈、黄庄家长的报道,我还觉得许多描述太过夸张,现在看起来,是我自己太孤陋寡闻了。

北大妈妈辞职带娃: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也不愿你未来后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自认为生活在考试大省的我,羞愧地低下了头,简单描述了自家的状况。

对方有些惊讶,但还是很有涵养地安慰我:“各个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只要跟着本地大部队走就不错了。”

不过她仍旧很贴心地给我指点迷津:那你对孩子有没有什么长期目标呢?

这个我倒是心有数,毕竟长沙的爸妈们,有哪个不是对长沙四大高中心向往之?那可是通往各路985、211名校的最佳赛道。

“那就要从现在开始,针对这个目标开始系统地规划了。”这位妈妈突然感叹一句:“不过你们小学能正常公布考试成绩,还能排名,这个倒是真的不错。什么都不怕,就怕学校非要来‘减负’那一套。”

我怔了怔,旋即只能苦笑一声。

看来不管是在哪个考学氛围的地区,只要是我中华大地,“鸡娃”家长们都是苦减负久矣!

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压力大、读书苦吗?

压力当然大,读书当然苦。

那需要学校统一的“减负”来减轻所谓的学习负担吗?不不不,可千万别!从我自己还在读书的时候到我的娃开始读书,减负反反复复几十年,反而把负担越减越重!

北大妈妈辞职带娃: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也不愿你未来后悔

在我的视角里,如果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继续“减负”下去,可能孩子们的负没减掉,我们这些家长就要先被这“负”给压垮了。

究根到底,现行的所谓减负,都是单纯在为学校减负,再把这些减掉的“负重”甩给家庭教育。

原因无他,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成就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既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获得生存能力,又能在精神上融入整个社会。

而没头没脑的“减负”,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教育公平给打散,让家庭条件不足够托举的家庭失去这唯一的路径。

当我们谈论“减负”的时候,我们到底谈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了“鸡娃”的行列?

教育部年年强调要给中小学生“减负”,把政策推进学校中,于是我们看到老师留的作业越来越少,教纲内容越来越简单,放学时间越来越早。

而学生们因此享受到了快乐的学校生涯了吗?

部分孩子确实收获了短暂的快乐,在义务教育阶段放飞自我;但更多的孩子,来自那些家长关注教育的家庭,在学校外学得更辛苦了。

北大妈妈辞职带娃: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也不愿你未来后悔

因为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中、高考,进入好的大学,积攒未来在社会中就业竞争的实力。

说一千道一万,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是极度稀缺的,而好的教育资源亦是如此,一层层递进传导,这种需求倒逼家长带着孩子去提前竞争。

不要试图来用“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鸡汤进行自我安慰,作为社会人的家长们,心里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职业无高低贵贱,但是人的选择权却有多寡之分。

在普遍中考升学率只有50%的现实中,有一半的孩子还没到达高考的战场,就已经被提前淘汰出局。

是,在就业五花八门的如今,外卖员与快递员拿的薪酬未必比办公室职员要少,这些只能读中专的孩子并非毫无出路。

但大家不要忘了,职业选择永远是向下兼容更易,向上兼容困难。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北大妈妈辞职带娃: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也不愿你未来后悔

在这样现实条件下的我们,虽然无奈,但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所能托举孩子,让孩子在未来不至于陷入没有选择权的地步。

喊了这么多年的减负,但中、高考的选拔方式却不为撼动,只能说,考试依旧是在现有条件下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那么应对这座独木桥,奋力地帮助孩子走过它,才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妈妈   孩子   作业   选择权   长沙   条件下   英语   北京   中小学生   北大   负担   后悔   家长   现实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