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大家好,我是朵妈。每周六我都会在《朵妈三分钟》这个栏目,为大家解答关于娃心理方面的小问题。

大家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留言告诉我,点赞最高的留言,我会优先写出来哦。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家有仨娃的黄磊一直是娱乐圈的模范爸爸代表,不仅烧得一手好菜,更是冲在养育孩子第一线。

前些时候,黄磊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文吐槽小儿子,感叹孩子“多动又话痨”: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这么看着好像根本不算事儿,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孩子话多反而还是优势,是未来语言能力强、聪明的征兆。

如果“话痨”得太过了,也没啥关系,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嘛!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一个整天喋喋不休,不管不顾场合时间都要“表达自我”的孩子,真的完全不需要家长注意吗?孩子爱说话,是好事,但如果过了一个应有的“度”,那必会有相应问题,家长也需警惕,及时进行引导。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孩子话多是好事啊,说明孩子交流能力好,长大了聪明!”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过这个论调,孩子絮絮叨叨小话痨的样子,在一些长辈眼中,那就是脑子转得快,聪明伶俐的标志。

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无理,因为爱说话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有优势的。

首先在性格方面,爱说话的孩子确实更加外向,愿意主动与父母和他人进行交流,父母也容易从他们那里获取反馈。

而且因为他们的表达欲很强,一般情况下想说就需要先想,自然而然也会锻炼到思维能力。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爱说话”的程度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学习成长。

许多研究证明,孩子的“话痨”程度和方式一旦过了界,带来的成长问题可能比其优点还要多。

甚至一些较为明显越界的“话痨”表现,与儿童多动症、焦虑症等问题相关联。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一方面,爱说话的孩子拥有一定的优势,但另一方面,话多到自己都无法控制,则会为孩子的成长与未来社交带来隐患。

怎样的行为程度,是超过了孩子正常表达欲的边界呢?

当孩子总是在叽里呱啦说个不停,你提醒了他一遍又一遍,他却总是“明知故犯”,就是不愿停止演讲;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又或是明明是孩子与人正常对话,孩子却总是不允许对方说,通过不停打断或是无视对方,来达到让自己继续说话的目的;

甚至当对方表示要做其他事不能再听他说后,会大吵大闹耍赖不止;

有些孩子则是化身复读机,没有任何意义与缘由地反复重复同样的问题或话语。

当单纯的爱多话变成了以上行为时,家长都应该引起注意。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人是社会动物,孩子也不能例外。同一个小区里,幼儿园或是小学班级里,都已经是一个个小小的社会,孩子的过度表达欲,有时候会在社交关系中帮倒忙。

我曾听过一个妈妈诉苦,她的儿子在上幼儿园中班,因为太爱“吧啦吧啦”说个不停,几次被幼儿园老师委婉提醒。

小小的孩子表达欲旺盛,不管别人在做什么,都要拉着对方说上一说,有时候中午午休时也不肯停歇。

其他小朋友要睡觉不听他说了,他还不高兴非要摇醒对方,最后把对方给惹到大哭。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乐意跟他待在一处,竟然有被隐隐“孤立”的迹象。

这种情况在小学时尤其常见,相信即使已经为人父母,大家也很难忘读书时班上那个“话最多”的同学吧。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而且那种印象不会是,这个人好能说好幽默,只会是,这个是常年被老师批评破坏课堂纪律的“小能手”。可想而知这些孩子在学校中的社交环境如何。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地成长,但等到孩子入学后,又会面临孩子触犯规则遭受挫折。

我们学习说话,聆听别人的话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互相的信息传递,是人与人的交流。

因此说话的社交礼仪是这一切的基础。

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立好规矩,让他们知道怎样说话才会让别人愿意聆听,避免那些聊天“雷区”:尽量不要打断别人说话,在学会说话前,先学会聆听,即使要表达,也要礼貌征求对方同意才能插话;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说话应该有重点,不要反复说同一件事,当提出问题得到答复后,应该及时表示感谢;说话要分场合与时间,当有人在休息或需要安静环境时,应该停止交谈,并且平时说话注意音量不要过大。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不是随随便便说话,都能有助于思维训练,不经过思考的语言交流,说是一堆废话也不为过。

如何让孩子通过“交流训练”来锻炼正确的表达力和思考方式就尤为重要了。

在这里,我还是推荐大家用游戏的方法,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我经常会与朵朵一起玩“你问我答”的小游戏,不管身处何地,只要有空闲就可以开始游戏:

朵朵还小的时候,主要是由我来发问,她思考后回答。而我问的问题也是比较简单而来自生活中的。


孩子是“话痨”更聪明?这个说法到底骗了多少父母?


朵朵还会乐颠颠地把茶几上的苹果拿来给我,这同时也能训练她的视觉观察。

等她再大了一些,我就会把问题的难度增加:一步步增加难度,也可以交换问题,让孩子来问问题,妈妈来回答,让她训练出“开口前先思考”的好习惯。

孩子是个小话痨究竟是好还是坏?在我看来,决定权其实是在家长的手中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如果开口早、爱说话,那未来肯定很聪明。但这就属于典型的只求“早”不求质量高。

如果我们在早期孩子学习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在不伤害他们表达欲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语言交流的规则。

他们既乐于开口表达、又能“说得好”,这就是一件利多弊少的好事。

你的孩子是“多话宝宝”还是“沉默是金”?留言互动一下,获取更多孩子语言交流的干货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利多   复读机   父母   孩子   目的   社交   幼儿园   好事   说法   程度   说话   家长   优势   留言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