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朵朵的众多寒假作业里,课外实践活动是新鲜而又陌生的“新事物”,一时让我和朵爸都有点犯愁。好在公司里有娃的小伙伴也不少,好些人都有跟我一样的需求,于是集合众人智慧商量一番,大家纷纷提点子。

“最近不是很流行亲子定向越野吗?要不我们组织一场?”

定向越野,听起来足够新奇,小伙伴里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后,还是决定就选择它。

除了我们对新鲜事物“第一次尝试”的好奇心,定向越野的活动可以给娃的课外实践活动盖章也是重要原因,是不是特别“质朴”?

为了朵朵的课外实践作业,我要铆足干劲,发挥自己所有“运动潜能”来完成这场挑战!前一天,我留了个心,专门关注了一下天气状况,那几天整个南方都是暖洋洋的,天气预报里说,明天长沙最高有20多℃。

果然,活动当天天气很好艳阳高照,完全看不出方才进入初春的样子,我算着时间带朵朵到达目的地,等候与大部队碰头。

我们的活动地点在本地的滨江公园,可能因为孩子们都还没开学,即使是工作日,公园里依旧很热闹,大多是家长带着娃。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我和朵朵穿着母女装,踏着新买的小球鞋,雄赳赳气昂昂地大步奔向集合点,一路上朵朵很兴奋,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妈妈今天然然也来吗?涵涵呢?

过了没几秒她又皱皱眉:妈妈今天怎么这么热,这么热就不好玩了。

这还不算,她见公园里小孩多,玩啥的都有,要不是我拉着,她就要涌入欢乐的“人海”了。

我被她的嚷嚷吵得头疼,只能“拎小鸡”般连拽带拉,总算到了集合点,好在没多久人员都到齐,避免了她向着“脱缰野马”发展的危机。

这次一起参加活动都是老熟人,在起点处,裁判老师开始认真给我们讲解起整个比赛的规则:

简单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拿着一张标了15个点的地图和一只指北针,在这偌大的公园里。根据手机小程序里划定的路线顺序,找到这隐藏的15个点并扫描每个目标点布置的二维码牌,就算成功打卡一个点。当按照正确的顺序打卡完所有的点,回到终点即可完成比赛,根据用时长短,决出成绩。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裁判老师絮絮叨叨地教孩子如何看地图、如何戴指北针,我们这些老父亲老母亲像个罚站的小学生,笔直地站在一旁“听训”。

“我们这个比赛,我们找点、打卡都是小朋友们主导,爸爸妈妈们要配合小朋友,做个好队友。”裁判老师在前面说,我们在一旁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微笑。

其实吧……只要带过能跑能跳的娃,大家心里都清楚,亲子户外活动里,无论是玩法规则都是家长一力承担,而娃只会做跟这个活动没有关系的任何其他事。

我已做好心理准备,今天娃就负责快乐美丽随心玩耍,老母亲负责包揽所有脏活累活。

事实证明,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朵朵。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朵朵极其认真地跟着裁判老师学习如何带指北针、如何用指北针来配合看地图,当听到裁判老师说最后还会进行排名,她表现得更专注了。

待我扫码、报名,打出了起点第一个卡,她就如同出笼的小鹰,直冲而出。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我们沿着楼梯走道,对着地图上线路里的第二个点直奔而去,朵朵难掩兴奋地催促着:妈妈,我们快一点!快一点!我们要第一!

可能是运气真的不错,我们被分配到的线路里,第二个点离起点并不太远,待我俩找到时,一眼就在附近一个电线杆上看到了与打卡牌挂在一起的三角旗: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没想到扫码后,手机上跳出了一组答题,需要我们答对了才能过关打上卡。好吧,我以为这是一个体力活儿,结果没想到还有“考试”附加题。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直接ABCD按顺序一路点下来,考验运气的时候到了——答案是D,我们没拼上这四分之一的运气。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有这样的小插曲,我们母女俩都不再耽误,我的佛系心态也渐渐被朵朵对“拿第一”的态度感染,打起十二分精神。

我们奔波在不同的打卡点之间,其中有两个前后顺序的点,互相间隔了得有2公里的距离,我渐渐体力上有些吃不消了。

我在路中半蹲着要休息2分钟,朵朵却依然精神奕奕,主动拉我的手带我跑,还反过来鼓励我:妈妈我们走!

到了这里,整个定向越野活动中我和朵朵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她变成了主导者、决策方,甚至会适时地鼓励我坚持下去。

我们会因为到了定位的地点却找不到三角旗而急得团团转,也会因为快速赶到下一个打卡点顺利答题打卡而兴奋好久。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中途有个小插曲让我印象很深刻,活动所在的滨江公园旁有一大片平地供游人玩耍,今天天气好,还有些不大不小的风,于是那块空地上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放风筝。

朵朵和我在找其中一个打卡点时穿过那片空地,她看着那些天上的风筝忍不住拉住我:妈妈我想放风筝,你给我买个风筝吧!

我有点好笑:现在去放风筝,我们就要变成最后一名了,你还要去吗?

她噘嘴不高兴,看得出小脑袋瓜里的小人儿正在激烈的“打架”,最后还是对“拿第一”的执著战胜了放风筝的快乐:那我们比完赛再放风筝!

最后,在我们的找路、奔跑、挠头中,终于把赛程中的15个点全部找到并成功打上卡,到达终点打上最后一个卡。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朵朵拉着我不停地问:妈妈我们是第一吗?是第一对不对!

裁判老师登记完我们的打卡成绩,笑眯眯地宣布我们是第一个完成比赛的,朵朵马上开心起来,原地蹦跳三周半:妈妈我们下次还要来。

转头还不忘提醒我:妈妈别忘了放风筝!行吧,你是娃你最大,你说什么是什么……

来看看现场花絮体验吧:

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曾在书中描述定向越野:

作为新手,我带着朵朵完成这次定向越野后,也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体会。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全程体验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确定”与“阶段满足”:因为线路规划是打乱了每个点的顺序,我们不知道下一个点是远是近,好不好找;

但因为每找到一个点,都是完成了一个阶段目标,那种成功的心理满足也是持续存在,激励孩子和我坚持到达终点。

这个过程里,我再次发现了朵朵的“好胜心”,她对获得第一名的执著,甚至能暂时打败中途其他事物的诱惑(放风筝)。

我们体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由孩子主导的亲子运动,不夸张地说,是朵朵一路领着我这个想躲懒的妈妈完成了全程。

除此之外,从妈妈的视角出发,这样的活动,也出乎我意料的累和苦。

别看我的文字里我们活动当天冲劲十足,到了晚上回到家,我们俩是真正地“瘫倒在床”,无力哀叹了。

毕竟全程下来我们都在小跑,不敢歇息生怕耽误了打卡找点的时间,再加上那些寻路的消耗,全程下来4公里的运动量,怎么会不累?

第二天上班时和昨天一起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交流,大家跟我的感受都差不多。

独自带娃做完这件事我才明白:再爱孩子,也要让他体会这种苦

涵涵爸和涵涵是我们那天比赛的第二名,在我和朵朵到达终点后他们也跟着完成了比赛。

涵涵爸跟我们分享他的心得:孩子平时不爱动不爱交流,看着太佛系,确实需要这样带着一些竞争目的的活动来激发一下他的斗志。

他还说到中途涵涵也因为太累不想走,他就只能不停地鼓励和“诱惑”:你看我们已经打了10个点了,现在放弃太不划算了,再找1个试试……

结果涵涵在这样的“诱惑”下,还真坚持下来一直打卡到了终点,甚至成绩还不错,拿了第二名。

涵涵爸跟我们感叹:有时候一个目标对孩子来说太远,太容易中途而废,就需要像定向越野这样,把每个阶段的小目标(打卡点)都设定好,他们才能看到终点的希望,才能坚持下去。

爸爸妈妈的态度,有时候真的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做每一件事时的态度与处理方法,希望朵朵和涵涵都能从这次小小的定向越野里学到足够的东西。

“你们说定向越野是不是有点像人生啊?

要一路小跑着前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那个‘打卡点’需要我们去奔赴。

当完成一个点的任务,我们会兴奋、满足,会重新获得坚持继续跑步向前,向着下一个点而去的勇气。”

独自带朵朵进行了这样一场自觉颇有深意的亲子运动,不仅让我成长了,也再次梳理了对朵朵未来的构想。

如果人生就是一场跨越时间的定向越野,那我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每一天,都找到每个正确的“打卡点”,并拥有坚持到终点的勇气。

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14篇打卡文章,我带朵朵打卡了一个陪娃小游戏。

如果你想加入我的陪娃打卡小分队,可以私信我,添加我的个人号,回复游戏名:【亲子越野】,获取游戏的详细流程。

漫漫陪娃路,点点小记录,下次我会准时打卡,也欢迎更多宝妈加入我的打卡小分队。点个赞,即可免费获得亲子游戏免费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滨江   指北针   孩子   放风筝   课外   终点   中途   裁判   亲子   顺序   全程   阶段   目标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