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大家好,我是朵妈。每周六我都会在《朵妈三分钟》这个栏目,为大家解答关于娃心理方面的小问题。
大家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留言告诉我,点赞最高的留言,我会优先写出来哦。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平时看着很乖的孩子,常常会在一些问题上“犯倔”。幼儿园里,只要是自己先拿到的玩具,那就一直要是自己的,谁来要都不给;看见爸爸妈妈去抱一抱其他孩子,他们的小嘴能噘上天。

“这是我的!你们都走开!”

这句话大多数妈妈都曾听过,我也不能幸免,自从有了豆豆后,我就在努力争做“端水大师”——从玩具到生活日用,都必须姐弟一人一份。

然而就算已经努力端平一碗水,也不能完全避免“所有权之争”。特别是豆豆,姐姐的玩具要拿来玩,但自己的玩具那是分毫不让,姐姐碰一下都不可以。

“孩子占有欲这么强,还不懂分享,将来怎么在学校里交朋友啊!”家长们会产生这样的疑虑,主要是不了解孩子正在经历“物权意识”的觉醒。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认知误区,他们觉得孩子不愿意主动将自己的东西与其他人分享,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我们自己从小就被“孔融让梨”的故事反复告诫,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是不自私的,到有了孩子后,就开始不自觉地用同一套理论去要求他们。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缺乏了解。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2岁到4岁年龄的孩子开始渐渐萌生物权意识,他们认为任何东西,只要是第一个得到的人,就对这件东西拥有所有权。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我先拿到的,就是我的!”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能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语,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眼中“我先拿到”是绝对权威的理由,他们的初期物权意识觉醒让他们开始学会保护自己的所有权。

这种专属孩子的逻辑,总是被大人们误解,进而过分解读为孩子自私不懂分享。

实际上,这只是孩子们物权意识觉醒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孩子2岁前,大多还处于对自己的身体、五感的认知探索阶段,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对外物的认知并不敏感。

等孩子过了2岁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形成,伴随而来的还有占有欲的产生,也就是物权意识的外向表现。

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同时对外物的认知开始变得敏感,对物品的权属关系有所感知。

待到了3岁左右,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完整,表现出很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家长和身边接触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满足自己的要求。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4岁以后的孩子渐渐有了社交需求,同龄同伴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他们会开始接受“分享”的概念,物权意识发展趋于完整,能分清楚“是我的”和“别人的”。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回到物权意识的概念上来,我们已知2~4岁孩子的物权意识觉醒最强烈。孩子们对诸如玩具、零食等小物品的占有欲会空前强大。

当他们认定某样东西是“自己的”,一旦被其他人“剥夺”占有权,他们就会失去安全感,往往通过大哭大闹来回应,希望以此换回这种安全感。

所以当遇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乐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其他人,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们这种心理成长。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我们不要在孩子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强迫他与人分享,这会给孩子一种错误认知——这个东西明明是我的,却被别人抢走了。尊重孩子的意志,在最大限度保护他们的安全感,是培养孩子正确“物权观”的第一步。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当孩子感受到对“物权”的足够安全感后,我们才能带他进入第二步——潜移默化地传导“分享”概念。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对于家长会不自觉地展示出一些分享动作:比如会将自己吃一半的水果递给爸爸妈妈,捡到了什么东西都想要爸爸妈妈拿着。

不用过多地解读孩子背后的心理原因,我们只需要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正面的反馈——感谢、表扬甚至是鼓励,告诉孩子这种分享的行为是让人高兴的。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家长的情绪变化,对正面情绪的反馈更佳,在潜移默化中会渐渐将分享行为认知为好的事。只要不断给孩子强化这种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便会渐渐主动做出类似分享的行为。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除了通过鼓励表扬的的方式让孩子被动感受分享行为的好,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体验主动“交换”的乐趣。

朵朵上幼儿园时跟同班一个小朋友玩得特别好,朵朵总是会跟我们说这个小伙伴的事,因为这份社交需求,朵朵是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她的。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交换礼物”的小游戏,让朵朵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小伙伴,并表达出想要交换礼物的意愿。

准备好各种颜色的硬卡纸、剪刀、胶水和水彩笔,再提前做好一些彩纸做的装饰小花朵、小月亮等等,朵朵亲自给她的小伙伴做一张手工贺卡礼物。

“我儿子不愿分享玩具,是不是没家教?”这些误解,会伤害孩子


物权意识的觉醒是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家长对此不必过度反应,只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用一些小技巧,就能让孩子自然过渡。

不要一味地将“占有欲”强的孩子归类于自私范畴,更该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没有给足孩子物权观上的安全感?

你家孩子也会在这样的问题上犯倔吗?留言分享给我你的故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玩具   豆豆   孩子   认知   所有权   误解   家教   安全感   自私   主动   爸爸   礼物   家长   意识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