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云”悲剧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昨天朵朵新学期报名,其中有个家长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她说:“现在寒门难出贵子,教育陷入“内卷”,这学期我给孩子报了8个兴趣班,让她在学习上“富”起来。”

寒门难出贵子话题再次引发家长们深思,不少父母很焦虑。

当下,寒门为何难出贵子?

还记得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说过一段话,赤裸裸地揭露了寒门学子当前的现实:

“小马云”悲剧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起跑线”的真实存在,寒门学子逆袭的难度在逐渐加大,与富裕家庭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

但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家庭在物质上的差距,更是父母们在眼界和思维上存在着差距。

父母的眼界与思维会潜移默化传给孩子,去影响、支配他的一生,原生家庭的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太大了。

物质差距只是一时,后续还可以补上来,但眼界和思维上的差距有时候就是一辈子。

寒门家庭,不少父母限于眼界和思维上的差距,容易对孩子进行“哭穷”式教育。

他们希望孩子能体会自己的辛苦,能够知道家里的难处,从而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但长时间地“哭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用自身的“穷气”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生活中常常看到不少父母对孩子“哭穷”的例子:

老家的一个表姐,她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总是教她的女儿妍妍如何节俭,贵的东西不能买。

春节前,我带朵朵和侄女妍妍一起去逛街,在商场里的一个玩具专场,朵朵看到喜欢的玩具,就大声跟我说:“妈妈,我好喜欢这个芭比娃娃,我想要。”

“小马云”悲剧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而侄女妍妍则跟在一旁默不作声,我特地问她有没有什么喜欢的玩具?

她很小心地说:“我...我没有喜欢的玩具。”

其实,我看得出她是喜欢玩具柜的那个布娃娃,但是她却不敢说自己想要,怕乱花钱,回去以后被妈妈斥责。

最后我买下了布娃娃,让朵朵以她的名义送给妍妍。

孩子都一样,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好奇,有太多喜欢的东西。

然而,在父母“哭穷”下长大的孩子,只要价格超出了自己的预定值,他们就会压抑自己内心的渴望。

“小马云”悲剧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因为他们内心觉得自己买不起,或许觉得不配拥有贵重的东西。

所以,这样家庭的孩子在外人面前就会缺少一种底气,容易自卑、懦弱,不敢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缺乏追求美好事物的勇气。

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可能也听到不少像这样的话语:

女儿,咱家穷,这个复读机要很多钱,我们买不起;

为了让你上大学,我和你爸把养老的钱都拿了出来;

富家公子你不能嫁,要门当户对,不能高攀;

......

当然,我们教导孩子勤俭节约、体会自己的不易本身没错,但用力过猛就会变成“哭穷”教育,把对贫穷的恐惧感融入孩子的灵魂里,对孩子眼界进行设限,长大后就真的穷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那些爱占小便宜的家庭很难养出一个胸怀博大的孩子,寒门家庭父母的“哭穷”教育,成为孩子逆袭的枷锁。

寒门和富裕家庭真正的差距,不是金钱与地位,而是思维、格局与眼界的差距。

那寒门或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没有未来了吗?

当然不是。

曾经看过《超级演说家》,对总冠军刘媛媛印象很深,她就是寒门出来的孩子,通过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让自己踏上人生的新旅途。

“小马云”悲剧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她在“寒门贵子”中讲到自己的家庭条件:“我们家都不算寒门,因为连门都没有。

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

她的父母是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没什么学识,靠着打工出卖劳力赚钱供着她和两个哥哥念大学。

虽然家庭拮据,但她的父母从来不向她哭穷,反而教给了她正直的品性与进取的精神,拓宽她的眼界,最终她成功从寒门家庭中“逆袭”成功。

所以好的父母,哪怕自己再苦再累再难,在孩子面前也永远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他们深知,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

普通家庭的父母,更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

最近“小马云”被老板解雇回了江西老家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我却看到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这个曾经因长得像马云的孩子,受到无数人关注。

“小马云”悲剧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小马云”叫范小勤,出生在江西的农村,家境贫困,父亲是一名残疾人,妈妈患有小儿麻痹症。

因为长得像马云而走红网络,后来被多家公司签约,2017年,范小勤被一个老板签约带去了石家庄,并开始接受优质教育。

许多网友非常不理解范小勤父母的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商业化”其实是害了孩子。

“小马云”悲剧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育儿观

但在那样的家庭中,范小勤根本没有条件上学,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成问题,谈何未来和希望?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他的父母很清楚自己孩子能在城里接受到优质教育,怎么说也比在农村连学都上不了要好。

哪怕只有1%的逆袭机会,也会毫不犹豫地让自己的孩子去尝试,万一成功了呢?

“小马云”的父母虽说没有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物质条件,但在对孩子的未来上,还是在努力助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通过“小马云”的事例,再回到孩子的教育上,知识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太重了,一定要倾尽全力给孩子好的教育。

就如同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所说: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就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无论贫富,在陪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告诉孩子,做你喜欢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父母一定是你最坚实的靠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轩昂   家庭   寒门   贵子   眼界   北京   状元   悲剧   差距   思维   父母   条件   玩具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