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上饶市某小学持刀伤人案”背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最近,一则“上饶市第五小学内发生持刀伤人”的新闻,闹得人心惶惶,大致案情如下:嫌疑人(王某)因自己的女儿,在学校经常受到同班的一男生欺负,经协商调解未果,最后持刀冲到女儿班上将这个年仅十岁的男孩杀害。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个家长丧失理智,亲手毁掉了两个家庭呢?这个家长疯狂举动的背后,到底暗藏了那些自我情绪管理的陷阱?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疏通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让愤怒止于愤怒,而不是用疯狂残忍的罪行,释放愤怒?如何才能够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我们今天仅从父母情绪管理的角度,深度剖析以及反思本次案件中,嫌疑人(王某)疯狂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

在这个案件中,最能够反映出嫌疑人(王某)心理活动的,是他发到儿女班群的一条信息,信息的内容如下:

情绪管理:“上饶市某小学持刀伤人案”背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注:以上图为王某发至女儿班群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通过嫌疑人(王某)发得这条信息,依次提炼出他疯狂罪行背后的思维逻辑以及情绪管理模式,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

讽刺

——“刘宸,打何璇打的开心吗?”

解析:王某在描述自己女儿被欺负的时候,没有强调女儿(何璇)内心的痛苦,也没有痛斥打人者(刘宸)的过分行为,而是以询问对方感受为切入点进行讽刺——这样做,你很开心吗?

在生活中,类似的讽刺表达还有:

“躲在房间里玩游戏玩通宵很过瘾吧?以为我不知道?”

“都是你的错!事情搞成这样,你满意了吧?”

“被同学打得满脸挂彩,挺好看的嘛!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无一例外,这种表达的目的在于,希望唤起对方的愧疚,如果对方愧疚了,我就感觉得到补偿了,如果对方没有愧疚的意思,我将再次感受到更深的伤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事人把自己是否受到伤害,以及受伤害程度的决定权拱手让了出去,由对方来决定自己的感受和痛苦程度,就像当孩子不听父母的教导,父母就会更加的气急败坏,更加生气,更加痛苦!这是一种典型的低自尊表现——把自己放的很低,并且时刻置身于被动的地位,我的痛苦,你说的算!

掩饰

——“从开学到现在几乎每日打骂,哈哈”

解析:嫌疑人(王某)明明一肚子火,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表面轻松,实际沉重的“哈哈”二字呢?真的是一笑泯恩仇?若真这样,那未免过于天真了,其实,这是赤裸裸的笑里藏刀,也是对自我受伤的情感的一种极力掩饰;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什么东西需要被掩饰?往往是那些见不得光的、弱小的、或者感到自卑的事物,才有掩饰的必要,同意吗?一句“哈哈”,恰恰反映了王某不良情绪的闭环死胡同,什么意思呢?就像高压锅里面的热气,一直在封闭的环境内翻滚,表面风平浪静,里头早已排山倒海,如果找不到“排气”的通道阀门,爆炸是迟早的事。

压抑

——“女儿每天都要问我们,她在学校很想学习,却天天被打很是难过,无语”

解析:从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嫌疑人(王某)依旧掩饰以及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依旧希望通过描述自己女儿的遭遇,来唤醒对方的自责和愧疚,依旧把自我情绪宣泄的主动权交给了对方,一句“无语”,把卡在喉结的愤怒全部给堵了回去,就像高压锅的排气阀,好不容易冒出点气来,又沉重的扣了回去,内心的怒气翻滚依旧。

自怜

——“想想我们夫妻从女儿一出生就双双辞职在家就为了能够多陪伴她,就想看着她平安快乐成长”

解析:你看我们多委屈,你看我们多可怜,女儿是我们的手中宝,你却把她当成草;我们全心全意的陪伴她,希望她快乐成长,而你们呢,却无情的伤害她,让她痛苦;你这样做,对我们真的公平吗?这也许是王某内心的真实想法——依旧希望通过自怜,来唤醒对方的愧疚和重视,低自尊的表现,显露无遗。

埋怨

——“作为家长,何璇妈妈和你沟通好几次,我也劝说过你,但是你还是不听”

解析: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作为家长”——你看,我们作为家长的,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我们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是你呢?还是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死性不改!这是一种埋怨的沟通模式——这事都怪你,都是你的错,你应该感到痛苦,你应该感到愧疚!其实,这种沟通模式,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比如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

“这道题,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你怎么就是不会呢?”

“这件事情我提醒过你无数次了,你怎么老是忘呢?”

“你怎么老是说不听呢?我都快被你气死了!”

……

我们会发现,埋怨对方,表面上是发泄内心的不满,实际上,是扬汤止沸推卸责任的行为——你看,我已经做出来那么多努力,事情闹成这样,全怪你!因此,内心的愤怒以及不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而且,当我们开始决定埋怨对方的时候,也就相当于正式宣布,我方没错,错在对方,拒绝自我反省,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如此这般,客观、理性解决问题的态度,自然就无从说起了,任凭彼此之间的矛盾像热气球一样,越撑越大,最后彻底失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经常抱怨道:“哎呀,被这个熊孩子气死了!”,更有的父母甚至被孩子气得中风,或者气得拍桌子导致骨折,真人真事,毫无夸张成分。

情绪管理:“上饶市某小学持刀伤人案”背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注:图为四川宜宾市某家庭主妇因陪娃写作业,过于生气导致中风的医院诊断书

我们在回到嫌疑人(王某)的这句话上,我们看得出,他已经对用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彻底失去了信心,并且已经认定错在对方,这就相当于认定了高压锅里的危险气压,跟自己没关系,都是高压锅自己的错,当然,也就对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排气阀”视而不见了,与对方良性沟通的通道,由此正式关闭,“炸锅”已成定局!

威胁

——“即然道理讲不通的话,呵呵。不知你家庭住址所以只能在校门口等你,希望你的爸妈也能和我们夫妻一样是辞职在家每日接送你的,因为会有一个不讲理的家长天天在校门口等你的”

解析:哪怕是威胁,王某也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是“家庭住址”,又是“辞职在家每日接送”,还要强调“我是不讲道理的”……难道就不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一点?不,他已经习惯了委婉、压抑、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他已经习惯了不正面触碰问题的核心,而是用自怜、埋怨甚至威胁的方式,来试着唤醒对方的自责愧疚以及痛苦,而在生活中,用这种思维模式和孩子沟通的父母,却不在少数:

“别哭了,再哭妈妈就不要你啦!”

“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别叫我妈了,我没你那么笨的儿子!”

“你再这样,我就打人了哈,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

这种沟通模式的特点的是:通过威胁,让对方感到害怕和恐惧,以此产生对不良行为的畏惧感——下次再也不敢了!如果对方如期感到害怕和恐惧,就自以为沟通达到了效果;相反,如果对方没有表现出和自己预期一致的害怕恐惧感呢?那就继续施压、威胁或者制造更大的恐惧,把对方彻底淹没,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了你好!”,实际上,却是父母对自我愤怒情绪的肆意放纵,孩子变成了父母发泄情绪的牺牲品;

回到王某的案件,与其说是她女儿经常被欺负这件事,彻底激怒了他,倒不如说,是他自己钻进了情绪的死胡同,对自我情绪以及感受的错误解读,才是真正把他推向疯狂罪行深渊的隐性推手!

可见讥讽、掩饰、压抑、自怜、埋怨、威胁等低自尊的沟通方式,不仅不利于我们处理问题以及化解矛盾,反而会造成自我负面情绪的不断累积、堆压和堵塞,最后以不堪重负甚至酿成悲剧的罪行收场;不得不说,此案中的嫌疑人,既是恶行的施害方,也是自我情绪失控的受害者;

情绪管理:“上饶市某小学持刀伤人案”背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除非我们用真实、直接并且单一含义的表达方式与对方沟通,否则我们既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也无法有效的排解自己的愤怒情绪;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用真实、直接并且单一含义的表达方式来与对方沟通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开始接纳、疏通自己的愤怒情绪,我们才有机会和自己的愤怒情绪和谐相处,那具体怎么做呢?

真实

所谓真实,就是不虚伪,不掩饰,生气就是生气,当我们向对方表达愤怒情绪的时候,不是为了让对方痛苦、自责、愧疚,也不是为了博得对方的同情,而是真真切切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以流通;比如,当我们的孩子屡次被同学欺负,我们父母大可以把心里的愤怒表达出来:

“这件事情,我真的很生气!你们这样做太过分了!”

“我对你们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很不满意!”

“我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心痛,我非常气愤!”

……

有家长可能会说,这样不好吧,会不会显得没素质?错了,正确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愤怒,才是高素质高自尊的表现,更是一种对自己以及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行为,难道真的要等到鱼死网破,方显邪恶本性?那是害人害己,不是吗?因此,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愤怒情绪,适时的表达出来,既能够及时的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真实态度,也能够及时打开情绪的高压排气阀,让情绪顺利的流通。

直接

什么是直接呢?很简单,就是不委婉,不暗示,不压抑,不讽刺,不绕圈子直接了当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们应该说:“这件事情你做得太过分了!”,而不是说:“你这样做很开心吧!(讽刺)”;我们应该说:“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我非常气愤!”,而不是说:“我提醒了你很多次,你怎么不听呢?(埋怨)”;我们应该说:“你这种行为严重伤害到了我的孩子,我非常介意!”,而不应该说:“我非常爱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平平安安,快乐成长(自怜)……”

总之,越是直截了当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压力在内心停留短的时间就越短,我们就更容易从愤怒情绪中解脱出来;有家长可能会问,如果说话太直接,岂不是很容易伤害到别人?这样理解就有失偏颇了,直接不代表侵犯,没有人会因为对你感同身受而心生愤怒,一个不懂得照顾自己情绪的人,同样无法真正有效的照顾到他人的情绪,之所以担心说话太直接会出口伤人,只是在为不善于管理情绪的自己找到的美丽托辞罢了。

单一含义

最后是单一含义,怎么理解?四个字叫做:就事论事。比如孩子明明是这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但是父母怎么说的?——“你怎么那么笨?你是猪脑袋吗?真的被你气死了!(指责)”,搞得孩子很受挫,认为自己真的很笨,真的很没用,于是彻底失去了自信,变得自卑,导致最后真的做什么都做不好了;

还有的父母,更加夸张——“下次再考这个分数,就别回来了!(威胁)”,家长原本是好意,并不是真的想把孩子赶走,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对不对?只是父母想当然的以为这样做,能够让孩子长记性,能够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因此一股脑的给孩子施加多重压力,表达多重信息,似乎孩子输掉了现在,就必然会输掉未来,似乎一次考试没考好,就意味着孩子的人生彻底失败了,正是因为从小受这种以偏概全错误观念的影响,导致不少孩子,一旦高考失败,或者学业受挫,就轻易的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父母应该就事论事,向孩子表达出单一含义的信息:

“这次没考好,说明你对课本知识掌握不够,找到原因,相信你下次会更好!”;

“孩子,尽管这件事情,你没有做到让妈妈满意,但是妈妈依然爱你!”;

“孩子,你这个行为,妈妈不认同,但只要改过来,你依旧是妈妈的好孩子!”;

以上就是单一含义的表达方式,只针对这件事,而不是针对孩子这个人,否定了事,孩子可以悬崖勒马,重头来过,但是否定了人,孩子将万劫不复,输掉全部!

情绪管理:“上饶市某小学持刀伤人案”背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我们再回到本次案件嫌疑人(王某)的沟通模式,尽管事情的真相仍待进一步探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采取真实、直接并且单一含义的表达方式,没有找到正确疏通负面情绪的通道,反而通过讽刺、埋怨、威胁等方式,不断的让负面情绪进一步的发酵升级,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也是这场悲剧背后的真正“凶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刻和孩子保持良性的沟通,这样我们父母才能够时刻掌握孩子思维以及情绪的晴雨表,才能够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及时的协助孩子解决;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不管父母面临何种情况,内心再怎么愤怒,我们也决不能逾越法律以及道德的底线,而应该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合理维护自己以及家人的权益;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亲子沟通的技巧,以及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父母,是一份永不下岗的工作,家庭,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大学,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适合孩子,同样也适合父母!

文|廖老思(专注于亲子沟通,有该文原创版权,欢迎转发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上饶市   情绪   罪行   嫌疑人   凶手   愧疚   含义   愤怒   内心   痛苦   家长   父母   女儿   自我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