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养孩子财商,为什么要避开这4个误区?

我们今天讲一讲财商,什么是财商呢?我们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所谓财商,就是把钱用好的智慧,你不管是用来投资,还是用来储蓄,还是用来帮助别人,或者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反正能够合理的利用好钱,而不是被钱利用,让钱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为钱服务,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已经有一定的财商了,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拥有足够的财商吗?我列举几点,大家变可判断:

1、孩子对钱没概念,有多少花多少,没有了就问家里要,甚至偷家里的钱。

2、买东西从来不货比三家,也从来不和老板讨价还价。

3、不知道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以为钱是从自动取款机里取出来的。

4、没有储蓄的习惯,对用钱没有计划,从来不记账,搞不清楚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5、不懂得节约,新买的玩具没玩几天就扔一边。

6、从来没有尝试靠自己的劳动赚钱,缺乏钱要自己赚的观念。

以上六点,如果您的孩子占了3点以上,就要注意了,可能需要好好培养一下孩子的财商了,不过话说回来,孩子没有把钱用好,不善于理财还真的不能赖孩子,不赖孩子赖谁呢?一方面,跟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因为孩子从小到大接受到的课本知识,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属于智商教育,想尽办法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数,提高孩子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训练或者提高孩子的智商,我们大人表扬孩子:“哎呀这孩子真聪明,脑子真好使”,赞美的也是智商,总之,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到大是没有系统接受过财商教育的。

父母培养孩子财商,为什么要避开这4个误区?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父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老是认为,孩子还小,挣钱、理财、投资、记账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把书读好就可以了,还有的父母呢?更加夸张:“家里什么都不用你管,什么都不用你做,你只要把书读好,其他的就交给我们,你有本事考上大学,老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上大学!”,所以,孩子开始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之旅,至于家里挣钱幸不幸苦,不知道,用钱要不要省着点用不在乎;

甚至还有的孩子,家境其实不怎样,但是花钱却大手大脚,到处请客,装大款,和同学攀比,买名牌,追星,打赏游戏主播,8岁孩子三天花掉上万元打赏主播,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有的甚至一个月内把老妈一年的工资全部给打赏进去了,你以为他们家里很有钱,恰恰相反,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平民阶层,挣得都是血汗钱啊,被这些败家子给败光了,怪谁呢?这些败家子还不是我们给教出来的吗?我们在把时间跨度往后推一推,大多数父母嘴上说,挣钱?等孩子长大了再说吧,现在还小,等以后出社会工作了,自然就知道了嘛?实际上呢?

中国每年都生产成千上万的巨婴,啃老族,什么叫做啃老族,说好听点就是成年人依旧和父母住在一起,吃父母,用父母的,说难听点,就是被社会淘汰了,公司不要了,才会沦落成啃老族嘛,对不对,如果孩子很优秀,在社会上力争上游,在公司里能够创造价值,还会选择啃老?不太可能嘛?是不是没文化?是不是没技能?也不是啊,很多啃老族都是大学生,甚至是名校高材生,归根到底就是缺乏赚钱的意识和能力,缺乏财商,没办法用好钱,钱都花在了没用的地方,而没有花在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

甚至有的大学生,不仅不会自己赚钱,还有投机心理,侥幸心理,掉进了坏人的圈套,被不法分子利用,深陷高利贷、套路贷,裸贷等等,每天被催债人员电话轰炸,各种骚扰、威胁、逼迫、恐吓,不少大学生,实在不堪重负,最终选择自我了断了,而且还连累了家人——“19岁女孩欠现金贷出走,母亲不堪催债压力自杀”、“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儿子却因打游戏欠债15万”、“女子偷转父亲300万和男友国外吃喝玩乐,拉黑家人”,这些事件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而且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悲剧,在不断的重演,真的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最后搞得支离破碎,甚至家破人亡;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就是财商不够,父母从小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所以最终导致孩子自毁前程,或者误入歧途,虽然说不少行为是孩子成年以后发生的,出现的,但是不得不说,我们的父母应该负一半以上的责任,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金钱观,财富观,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应该有的财商教育,孩子是不太可能突然自我形成,自我建立,就像你没有往银行卡里存钱,耐心等上个几年甚至十几年,你的卡里突然就有钱了,突然就身家百万了?那是做白日梦!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每一个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储存人生的财富!我们的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如何让孩子懂得金钱以及财富的本质?如何合理的使用金钱,管理好金钱,利用好金钱,而不要被钱所利用,学会创造财富,学会钱生钱,而不要被钱所困,如何建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如何警醒孩子规避成长路上的金钱陷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点:

在正式讲解之前,我们先要搞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财商教育,要达到哪些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不是固定的,不是说孩子在这个年龄就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迟一点早一点都不行,每个孩子的大脑发育程度,以及接受能力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大致参考一下,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统计发现,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可以对他进行财商教育了,同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由浅人深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帮孩子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的财商教育计划和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3岁: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初步区分币值;

4岁:要知道用钱买简单的物品,如小食品、小玩具等;并认识到人们无法把所有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在某些商品之间作出选择;

5岁:要开始了解基本的换算关系,例如1美元是多少美分,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且能够正确的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7岁:要能看懂商品价格标签,并且知道权衡判断自己有没有购买的能力;

8岁:要开始有赚钱的意识,并试着通过做家务赚钱,然后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

9岁: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对比价格,能和商店老板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要懂得平时节省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比如买遥控飞机、滑板车或者买吉他等等

11岁:要知道怎样辨识商业广告,而且有打折、优惠的观念,知道怎样花最少的钱,买到心仪的东西。

12岁:要懂得珍惜钱,能够体谅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并且有节约的观念

12岁以后:在大人的协助下,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父母培养孩子财商,为什么要避开这4个误区?

以上,就是父母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应该重点培养的财商知识,还是那句话,万事没有绝对的,仅供家长朋友们参考,因为这些都是心理学家通过大量案例数据调查统计出来的结果,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至少能够让我们的父母做到心中有数,不会盲目乱来,这个意义就已经非同小可了,为什么呢?因为生活当中,我们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金钱教育,都是凭着性子来的,甚至想怎样就怎样,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将来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所以最后,孩子不但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正确的财富观,反而养成了见钱眼开,甚至唯利是图的畸形性格,这是得不偿失的;那么,在生活当中,我们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时候,最容易踩进那些误区呢?

误区1: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你要好好读书,这样以后才有出息,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挣到钱!”,这个观点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为什么呢?因为在老一辈人所生活的年代,它就是真理啊,按个时候,讲究的是精英教育,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就等于鲤鱼跳进龙门,咸鱼翻身,彻底改变命运,因为能够考上大学的人非常有限,对国家社会来说都是稀有人才,高级知识分子,国家包分配,铁饭碗,稳定安逸,所以,这种时代的印记深深的可在了老一辈人的身上,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到了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已经多如牛毛,随便在大街上抓一把,十个有九个都是大学生,再加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工作机会与毕业生的数量的严重不对等,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啊,社会上确实也存在很多工作机会空着,没有人去应聘,要么是因为门槛太高,要么是因为大学生搞不成低不就,不屑于去做,所以你看,这也是一种财商观念,同意吗?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就不在是好好读书,成绩好,分数高,就能找到理想工作,或者说,找到了理想工作,就以味着事业成功,错了,甚至是大错特错,我从事过多年的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工作,碰到过太多的优秀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找到工作,要么是输在面试上,要么是输在人际沟通上,或者不善于协调和老板、同事、客户的各种关系,最终导致却铺盖走人,原本想要咸鱼翻身,结果翻过来还是一条咸鱼,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好好读书,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强调把书读好,恐怕就不太利于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融入集体了,因为,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我们的孩子不可能走出去单打独斗,哪怕是自己创业,那也得带团队啊,对不对?

所以,读书,固然重要,同时,教会孩子人际交往以及,善于与人合作,懂得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分忧解忧,为什么社会上很多职场人士,处处受人排挤,不早人待见,其中很大的因素在于,这些人凡事只顾着自己,坏事往外推,好事自己捞,以为占到了便宜,实际上输掉了前程,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种自私自利的人长久合作,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傻子,别人吃亏了一次,还会吃亏第二次?所以,下次就不在愿意相信你了,一个没有口碑,不被人信任,势单力薄的人,又怎么可能赢得未来呢?是什么导致的呢?其实就是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只让他学习,只顾着自己的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管,只顾自己的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纠正过来,与时俱进,把书读好,是孩子的学习成长阶段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绝对不能当作唯一的任务,孩子到底靠什么走向未来?说白了以后靠什么挣钱呢?其实是靠自己付出的价值,你给社会付出的价值越大,社会自然给你的报酬就越大,而且找工作也只是孩子未来人生中的其中一条路而已,其中的一个选择而已,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生,甚至很多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通过网络,通过自媒体对外输出自己的价值,或者是拍摄搞笑短视频,或者是成为网络写手,月收过万的人大有人在,因此,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多鼓励孩子创造价值,奉献自己,乐于助人,保护好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天赋,这些都是孩子未来在这个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的资本,就像大诗人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伯乐。

父母培养孩子财商,为什么要避开这4个误区?

误区2:用金钱奖励孩子的学习进步

不少父母啊,非常喜欢用金钱来奖励孩子的学习进步,“孩子,我跟你说,如果你这次能够靠95分以上,我奖励你100块”“如果你这次月考能够冲进全班前3名,这个月的零花钱翻倍!”,孩子一听,哇,太激动了,太兴奋了,赶紧用功啊,结果真的进步了,考到了九十五分以上,冲进了全班前三,父母看,哇,很有效果耶,不错,来,妈妈说到做到,奖励你一百块,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下次靠100分,老妈奖励你两百块,孩子,再次充满热情,全力以赴,结果呢,没有考到,你想想,考一百分那得多难啊,对不对,孩子又努力几次,还是没有效果,完了,泄气了,算了,不努力的了,反正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结果反而退步了,成绩直线下滑,

很多父母就很郁闷啊,为什么我的孩子这段时间退步这么大呢?以前成绩都挺不错的呀,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父母用金钱奖励导致的后遗症,为什么这样说呢?本来,孩子学习就是为了不断的自我提升,自我成长和超越,每当学到了新的知识,都油然而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自豪感,但是一旦父母说出,会用金钱奖励呢?完了,孩子的内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学习是自发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现在被父母转变成了金钱奖励的外在动力了,孩子把学习当初了挣钱的工具,挣到了很开心,一旦父母停止了奖励,或者经常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孩子就泄气了,彻底失去了外在动力,对学习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一旦考上了大学,就再也不学习了,对学习再也产生不了兴趣了,为什么?因为父母不再奖励了,更严重的是,孩子还养成了一切向“钱”看错误的金钱观,把钱看的非常重要,开始和父母讨价还价,我考上大学,奖励500太少了,奖励1000我才有动力,如果考上名牌大学,再送我一辆车,我的天呐,这哪是学习啊,简直就是在谈生意嘛?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会导致孩子非常的势利眼,我们经常说的鼠目寸光就是这个道理,注意力都放在了钱多钱少上,没有放在长远的发展规划上,这样对孩子的未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把钱看得非常重要,明明这份工作非常有前景,非常适合孩子的专业,老板也很重视人才,但是可能刚开始薪水少了点,结果孩子不干,非要找哪些薪水高的——这点钱就想打发我,还不如回家呆着,结果高不成低不就,空有一身才华,却沦落到回家啃老,其实就是这种错误的金钱观在作怪,再有呢?孩子可能运气好,真的碰倒了一个薪水比较高的工作,刚好条件也符合,但是就是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跟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不太搭边,没事,有钱就行,管他合不合胃口,结果呢,干了五六年,自己没啥成长,也没为公司创造出什么价值,长江后浪推前浪,自然就变成了公司裁员的对象,为什么?

因为新人更有激情,而且成本更低呀,这个时候,你再来想换别的行业,往往寸步难行了,因为你已经错过了自我技能更新,职场经验沉淀最佳的时期了,反过来,看看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天赋一般,刚出来社会,心态很好,没事,有钱就干,给多给少不在乎,只要有发展前进就行,哪怕你不给钱,我也干,只要能学到东西就行,往往实在的这些孩子,不到三五年,就转正成为了公司的中坚力量,顺利进入公司管理层,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把关注点都放在了自我的成长上,放在了经验的获取上,放在了长远的规划上,而不是放在眼前老板能给我多少钱?而那些非常在乎钱的孩子呢?内心往往不安分,经常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动不动就跳槽,动不动就被人挖走了,这个也好理解,毕竟人往高处走嘛,为什么跳槽,因为那个老板给的钱多啊,能跳不跳那不是傻瓜吗?

从短期来看,好像是进步了,升官了,但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为什么呢?很简单,你跳槽新到了一家公司,尽管你有能力,你有价值,但新的老板会怎么想呢?哦,今天我把你挖过来了,因为给了你更加高的薪水,但是,难保有一天,一旦有人愿意付出更加高的薪水给你的时候,我知道,你一定会毫不留情的走掉,所以,老板在内心早就盘算做过了,你是可以被利用的,但,是不值得信任的,绝对不能把重要的项目交给你,也不能委以重权,不然哪天你以跳槽,跳到同行跳到对手那边,那我不是完了?

所以,你挑来挑去永远只在公司权力的外层,跳来跳去哦永远是一个新手,是个菜鸟,没有沉淀,没有老板发自内心的信任和重托,说的难听点,永远是一个被利用了,被消耗的,当你的资源用完了,没有价值了,公司把你牺牲掉,把你裁掉,照样眼睛都不眨一下,可以说,从古至今,没有那个成功人士是靠跳槽来达到人生巅峰的,都是稳扎稳打,谨慎选定一家有潜力的公司之后,不断的学习,沉淀,积累经验,最后走向成功,当然,也有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被一些上市公司高价聘请,完成自我价值更大程度的实现,这就不在我们今天论述的范围内了,总之,父母用金钱奖励孩子的学习进步,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会严重扭曲孩子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对孩子将来的职场之路,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这一点,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应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父母培养孩子财商,为什么要避开这4个误区?

误区3: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

我们接下来讲第三个误区,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很多家长,照搬一些国外的案例,孩子做家务,要给孩子劳务费,表面上很正能量,你看我家孩子,靠自己的劳动争取零花钱,说出去也非常好听,令人羡慕,不少家长甚至明码标价,擦桌子5毛,扫地1块钱,拖地2块钱,大扫除5块,刚开始孩子还很积极,只要有钱就干,但是时间长了呢?就开始挑着来了——小明,帮妈妈擦一下桌子;我才不擦,才给五毛钱;小明,帮妈妈出去买一瓶酱油回来,我才不呢,出去买东西跑腿没有奖励,不去!把老妈的头发都给气直了——这孩子,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怪谁呢?家长忘了当初这个规矩是自己定的,孩子当然就变得非常现实啊,所以,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同样是不可取,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父母,没有真正理解做家务,对于孩子的正确意义,做家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三个字:责任感!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一员,本来就应该分担家务,凭什么妈妈要承担全部的家务,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小嘛,他懂什么呢?其实这个观点,老师不敢苟同啊,就是因为小,更应该分配一定量的家务给孩子,做多做少这个另外一回事,关键是要让孩子知道,身为家中一员,就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而对于责任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你实在不行,自己的衣服总得自己洗吧,自己房间的卫生你好意思让父母打理,你自己玩的玩具还要让奶奶帮你收拾?放学路上书包还让爷爷帮你拿?没有道理嘛,对不对?

为什么我们中国很多孩子,长大后非常自私,什么都只考虑自己,而且对父母不理解,甚至做一些违逆父母意愿的事情,甚至成年长大后很少回家,一个月不给父母来个电话,什么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跟父母从小的教育脱不开干系,父母没有通过让孩子承担家务,建立孩子的责任感,甚至还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更是相当于把孩子当成外人,当成临时工,孩子对这个家,怎么可能会有归属感呢,没有真心付出真心投入,当然就无所谓,当然就薄情寡义了;

当然,也不是说,孩子做家务,父母奖励一些零花钱,就一定是错的,也不是说孩子,做家务,家长就一定要当然令所应当,一点奖励都不表示,如果说这件事情,本来家里是要花钱请人做的,比如说请保洁阿姨搞卫生,但是,如果孩子愿意帮助或者协助,甚至自己信心满满的把这个活给揽下来了,那么,父母可以将省下来的钱,那一部分对孩子进行奖励,是可以的,让孩子知道,这是她通过劳动换取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体验靠自己付出时间,付出努力,付出劳动赚钱的成就感,但是,千万不要盲目的用金钱,甚至明码标价的方式,淡化了孩子的责任感,这就违背了孩子做家务的初衷以及根本的意义了。

误区4: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

不少家长都有给孩子零花钱的习惯,但是一旦发现孩子一有零花钱,就开始乱花钱,买一些垃圾食品,或者买一些玩具,怕影响学习,认为都是零花钱惹的祸,所以干脆取消零花钱得了,不再给孩子零花钱了,但是孩子,内心还是想要呀,不管是买吃的还是买玩具或者说是买图书文具,孩子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有的孩子就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方式去获得,比如说瞒着父母偷家里的钱,但是纸是保不住火的,你偷一两次得手了,你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大;

所以,在欲望和侥幸心理的驱动下,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偷家里的钱,尽管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根本不存在偷的意识和概念,他只是想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钱可以让他换取自己的喜欢的东西,仅此而已,结果终于东窗事发了,被父母抓个正着,就像我们曾经有一个女学员,他的孩子九岁,那家伙,从父母的钱包里、卧室抽屉里,每次抽走一两百,两三百,最后直接顺走五百一千,那个家长也是糊涂,后来实在发现不对劲,一盘算,发现一共少了7000多块钱,一翻孩子的书包,发现一书包的玩具、零食,父母那个气啊,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情绪调整技巧,亲子沟通方法全部给抛在脑后了,一会儿是要报警抓小偷,一会儿是犯罪要坐牢,再有就是要和孩子划清界限:“以后别叫我妈了,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总之在父母的严刑逼问下,孩子承认,这种偷钱的行为已经持续将近一年了,而且这个孩子还到处请同学吃饭,吃零食,而且还花钱让同学帮他写作业,搞卫生,后来老师协助调查,发现班里受贿的同学超过一般以上,孩子的父母真的是欲哭无泪啊,打完骂完,自然而然要反省父母自身的原因,除了钱到处乱发之外,而且严重缺乏该有的警觉性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所以孩子对钱一点概念都没有,还有的父母呢,发现孩子竟然敢偷家里的钱,那还得了,果断要捆绑伺候,坚信必须再第一次就要把孩子给制服,打得他怕为止,这样他下次就不敢再犯了,结果怎样呢?孩子确实不敢再偷家里的钱了,但是却开始在外面偷小卖部,或者游戏厅柜台的钱,很多青少年犯罪就是这样走向不归路的,归根到底,就是父母没有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又或者是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以为这样就可以规避孩子乱花钱的行为;

还有的父母,孩子到了青春期,尽管没有定时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孩子需要买的东西,还是会问父母要,比如要买换季的衣服呀,鞋子啊,而且还要买贵的,要买名牌的,为什么?因为班上的同学大多数都是买名牌的,我不买那不是很丢脸?从来不会考虑家里的经济条件,反正我就是要,不买我就闹,我就跟你赌气,很多父母没办法呀,只能硬着头皮买呗,而且还要埋怨,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真头疼!不行,不能在惯着了,说什么都不能在依着孩子了,结果怎样呢?“妈妈,学校这个月要组织春游”“妈妈,学校这个月要交这个费用,那个费用”,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反正父母是防不胜防,用江湖术语来说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是就孩子缺乏财商,而父母缺乏培养孩子财商的能力,而零花钱,可以说是在家庭当中,孩子与金钱接触是最直接也是最频繁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充分利用好给孩子零花钱,这件事情,来培养孩子的财商;那么父母如何通过零花钱,来培养孩子的情商,并且有效建立起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我们会在另外的板块重点讲解;

总之,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财商,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就像俗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孙子兵法》里也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先不要想着怎样消灭敌人,而是要先做到不被敌人打败,同样的道理,培养孩子情商,不要想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财商高手,睡一觉起来就是叱咤华尔街的风云人物,那是痴人说梦,我们至少先做到,少犯错,少走弯路,因此,培养孩子财商,从学习如何避免培养孩子财商的误区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误区   父母   零花钱   家里   金钱   家长   正确   老板   财富   发现   孩子   大学生   金钱观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