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患上"手机瘾",难逃游戏魔掌,这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的廖老思。自从90年代科技进步,网络走进家家户户,各类电子游戏产品也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从90年代的魂斗罗、冒险岛、超级马里奥等到现如今的王者荣耀、吃鸡、阴阳师,游戏设计出来的界面越来越有科技感、也越来越有人性化,在游戏中可以连麦、可以组队,还可以跟自己身边的好友一起"并肩作战",这让孩子们找到了很多乐趣。

青春期孩子患上

很多人通过游戏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有一些人通过提升打游戏的技能赚了不少钱,但在游戏群体中,还有一群游戏水平一般,却又十分沉迷的"小伙伴"。


这群"小伙伴"为了提升自己的游戏等级,可谓是"日夜作战",这一打就是停不下来,可把家里的老父亲和老母亲给急坏了:"这孩子整天就打游戏,什么都不学,将来可咋办啊?还能有出息不?"

躲在家里打游戏不学习还是一回事,更有甚者,因为不够钱打游戏竟做出绑架勒索、sha人的行为,从此在监狱中度过一生。90后少年张某因沉迷游戏严重,导致入不敷出,于是产生绑架勒索钱财的念头。张某在将其工作地点诱骗绑架了一名4岁的小孩,为防止孩子叫喊引人注意,张某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并用砖块砸击其头部,砸昏后将小孩身体倒置于有水的井内,致该名儿童窒息而死亡。

青春期孩子患上

随后,张某以电话和短信形式向受害者父亲勒索人民币20万元,但随即便被公安机关抓获,最终张某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及赔偿受害者父母经济损失。


这可真是玩游戏"入了魔",对一个4岁的孩子都能疯狂到下此毒手,还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的呢?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说:"都是玩游戏给害的,玩到丧心病狂了,希望国家能处置游戏公司!"这也是我时常在家长的评论中看到的话。


游戏是否对人的精神和大脑造成一定的损害,这个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一款游戏能得到大多数的人喜爱,相信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像前文所述,有人玩游戏能挣钱,而有人玩游戏却"成了魔",关键不在于游戏这个产品本身,而在于玩游戏的这个人!


我也曾在评论中看到这么一个留言: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我们近视,使我们上瘾。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现在我们称呼它为游戏。其实,十五年前它叫做早恋,三十年前叫做偶像,三十五年前叫做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叫做武侠小说。"

青春期孩子患上

留言不无道理,这个社会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游戏也好,小说也好,都是一种工具,作为一个人,我们是拥有自控能力的高级动物,我们如何让孩子学会利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利用,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探讨和学习的点。于是整日将时间精力都放在埋怨游戏上,倒不如花时间想想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脱瘾而出"。


一、孩子手机"成瘾"的五个阶段

想要根治孩子的"手机瘾",先要判断孩子正处于哪个阶段(注:这里所讲的"瘾"指沉迷的程度,并非医学上的"成瘾")。


阶段一:周一到周五以学习为主,不打游戏,周末回家开始玩,最长一天玩3-5个小时,家长稍微提醒即会放下手机,会自觉安排学习和生活;


阶段二:放学回家先玩游戏,家长反复催促提醒孩子略显不耐烦,要等游戏结束之后才会开始写作业,常常拖到不能拖才开始学习;


阶段三:每天必玩游戏,脾气暴躁,家长怎么说都不听,甚至顶嘴,在家几乎不学习不写作业,偶尔通宵打游戏;


阶段四:时常无故请假逃课,在家打游戏,拒绝跟父母沟通,时常熬夜通宵,极少外出社交;


阶段五: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紧锁房门拒绝与人沟通,一断网就对父母破口大骂,甚至动手动脚,日夜颠倒玩游戏,可以一整天24小时不吃不喝玩手机游戏。


以上这五个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过程,很不幸地是,有很多家长常常会等到孩子已经到达阶段五的程度才来寻求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孩子所到达的"段位"越高,父母需要花费在改变孩子身上的时间就越长,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学了几节课,看了几本书,孩子的问题就会消失不见,结果现实却给这些父母泼了一盆冷水。

青春期孩子患上

失去信心的父母们于是萌生出了自暴自弃的想法:算了,这个孩子我不管了,就当没生过他,他爱干嘛就干嘛!


殊不知,孩子的问题是在父母十几年的不当管教下形成的,又岂是短时间就能完全将问题解决呢?"欲速则不达",用在这里十分合适。


二、什么是精神成"瘾"?

那么,孩子的手机游戏"瘾"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们得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瘾"。


"成瘾"是一种会危害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成瘾也为成瘾者带来了快乐。比如烟瘾和酒瘾等物质成瘾者,吸烟的人在吸烟的人会觉得很轻松舒适,很享受;但同时,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对肺和心脏都有伤害,长期抽烟会导致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

青春期孩子患上

像青少年沉迷游戏、沉迷小说、沉迷网络这种,我们称之为精神成瘾,精神成瘾与物质成瘾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成瘾物质的有形和无形性,以及给成瘾者带来的伤害也各有不同。


本节我们主要论述的是精神成瘾——青春期孩子手机游戏成瘾的问题。


在前面我们也讲过了,本节我们论述的并非医学上的成瘾,而是用来表示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等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孩子沉迷游戏程度较为严重的,需要到专业机构诊断是否成瘾。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家长在帮助孩子戒除手机游戏"瘾"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进而导致孩子在"戒瘾"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三、 戒除手机游戏"瘾"的误区

误区1:要彻底、永久地远离手机游戏。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之后,尤其是看到手机游戏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危害——诸如学习成绩下滑、视力下降、减少社交、封闭自我、精神萎靡等,就开始焦虑焦躁起来,一看到孩子拿起手机,就叫孩子进行说教、指责和怒骂,甚至是抢手机、断网断电,这样做的结果是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孩子沉迷手机越来越严重,离"成瘾"越来越近。

青春期孩子患上

其实,想要帮助孩子从手机或者游戏的泥潭中逃脱出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别玩手机、别打游戏,而是让孩子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学会控制手机,让手机成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被手机牵着鼻子走。


生在信息时代的孩子们,没有手机和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工具。他们从小生活在手机跟游戏当中,我们又怎么能奢望孩子长大后远离这些呢?社会大环境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环境,学会利用工具。


很多家长由于孩子沉迷手机,便把手机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可在孩子们的眼中,反对自己玩手机玩游戏的那个人才是"洪水猛兽"啊!

青春期孩子患上

误区2:沉迷手机游戏就是堕落消极的表现。

一提到玩手机游戏,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学习成绩肯定不好;这个孩子不学好,不学无术,就知道玩;这个孩子没有上进心等等。社会对手机游戏贴了太多负面标签,也对玩手机游戏的人戴上了有色眼镜。


心理学有个效应,叫做"贴标签效应",又称为"暗示效应",通常人们为了节省认知成本会轻易给他人贴标签。即当一个人被贴上某个标签,无论好坏,都或多或少地对这个人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不假思索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没出息""只知道玩游戏""堕落"等标签,会对孩子的自我认识产生极大的冲击。孩子们会为了融入同伴而欣然接受该标签。也许父母们可以再花一点心思走近孩子,好好沟通,试着揭开"手机游戏瘾"标签,看孩子的真实面目。

青春期孩子患上

我想,发布手机游戏的创始人初衷并非是为了让人沉沦堕落,而是希望能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拥有手机之后,无论相隔多远,我们都能通过这个巴掌大的电子设备与人面对面谈话沟通;有了游戏之后,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多了一丝色彩,通过游戏提升人的思维,提升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等。


就像有个上初二的女孩,为了能读懂游戏界面开始学英语,英语水平大幅提升,在游戏中学习英语,不仅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轻松愉快。


这样一看,手机和游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也很多?


工具从来没有好坏之分,一把刀在厨师的手中是切菜的好帮手,而在sha人犯的手中却是一把凶器;我们能说:都是这把刀的错,要是没有这把刀,他怎么行凶?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这样想。那为什么到了手机游戏这里,大部分人的思维都发生了变化,认为都是手机游戏的错,要是没有手机游戏,自己的孩子不会变成这样子!

青春期孩子患上

孰对孰错,谁的责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误区三:只要严厉惩罚,孩子就不敢玩手机游戏!

往往家长们会抱着这样一个心态:没收孩子手机,给孩子断网,只要孩子拿起手机,就打骂、说教、指责,孩子害怕就不敢继续玩游戏了。


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不仅不会从手机游戏中走出来,就连亲子关系也被这种严厉的惩罚给破坏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沉迷手机游戏的人,与手机游戏的关系十分亲密,二者似乎融为一体。


在新闻报道上我们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老师没收学生手机,学生当场打开窗户一跃而下;妈妈将孩子手机摔出窗外,孩子跟着手机一起坠落......

青春期孩子患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沉迷手机游戏的人,和手机游戏的关系就是一个亲密关系。而这也反映了另外一个,沉迷手机游戏的人,通常与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亲密关系有关。比如,夫妻关系不和,婆媳关系不和,亲子关系不好等等,一旦在现实生活当中亲密关系出现问题,那么孩子会通过沉迷手机游戏或者其他方式来寻求和获得亲密关系,进而补偿他在现实生活中获取不到的亲密关系。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手机)网络是导火索,外面插进一根线。真正的炸药,不是网络而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李玫瑾教授所说的作者深以为然,在沉迷游戏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受伤的孩子。父母的严厉惩罚和负强化往往会拉开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撕裂孩子的伤口,导致孩子更加孤立无助,更加封闭自我,越是如此,他们就越需要通过手机游戏登封方式来获取亲密关系的满足。

青春期孩子患上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一点,对于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给予爱和包容,更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和接纳。


一个沉迷手机游戏的人之所以一直沉沦堕落,跟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内心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父母的理解和关爱,父母的尊重和接纳,在现实中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的需要,只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获取这些需求的满足,他们才会慢慢脱"瘾"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误区   孩子   魔掌   手机   游戏   青春期   社交   程度   家长   父母   现实   阶段   精神   关系   标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