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是个愤青。

他27岁那年,就中了进士,于是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用鼻孔看人,估计是曾国藩那时候的状态。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两年后,他参加翰林院内部的人事考试,只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他的傲气,一下子就被打掉了大半。

这时候,曾国藩29岁。他站在“三十而立”的重要人生路标上,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痛定思痛,决定“重新做人”,便立下了学做圣人的鸿鹄之志。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

他采取的方法,便是写日记,从此开启了33年100多万字的日记狂魔之旅。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很多人都好奇曾国藩为什么能坚持写这么久的日记?

我想,无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于短

曾国藩的日记大多篇幅不长,而且内容很多是生活的白描或者偶尔闪过的感悟,不需要花费精力去构建结构,修辞文章。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日记格式

日记格式一般是X年X月X日晴(雨),早晨起床吃了什么饭,和谁说了什么话,晚上做了什么梦,对什么人什么事有什么看法,他都会一一记下来。

第二个原因,在于自省和“互动”。

曾国藩写完一天的日记,隔几天总会拿出来看,反省当时自己是不是有哪里做得不对,没有符合圣人的要求。

不仅如此,曾国藩不光自己看,还要抄录下来给其他人看。他把自己的日记当成微博或者朋友圈来发,然后叮嘱好朋友和粉丝们一定要留言讨论日记内容,可以加批注,指出他的不是。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曾国藩

当然,一般粉丝不敢也不会评论。毕竟都是你粉丝了,也不会去摸你的老虎屁股。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他的弟弟曾国华,又比如后来位至文华殿大学士的好友倭仁。

有一次,曾国藩在日记中嘴碎,抱怨在湖南训练湘勇的时候顶头上司湖南巡抚骆秉章对他很冷淡,完全不像之前好友湖南巡抚张亮基那样关怀有加。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骆秉章画像

他的弟弟看到这里,就评论道:

“兄之面色,每予人难堪。”

这下曾国藩才反应过来:“是了,骆秉章又不是自己的好朋友,凭什么臭着脸跟他汇报工作。”后来,曾国藩就不再臭着个脸跟骆秉章顶牛,甚至在官场斗争不力之时,主动退出湖南。

也正是这一退,退出个海阔天空。

而倭仁看了曾国藩的日记后,觉得很有意思,但还差点意思,于是一笔一划道:

“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

曾国藩看完“悚然汗出”,说倭仁真是“药石之言”。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倭仁

其实曾国藩的日记受到了倭仁很大的影响,除了倭仁给他写批注以外,倭仁还把自己的日记给曾国藩看过。(这两人这关系不一般。)

结果曾国藩一看,好嘛,倭仁日记中记载了不少心底阴暗的事情,比如看到宝物美女就想占为己有,但后面皆附有深刻的反省。

曾国藩看到倭仁的日记,还知道什么叫写“真正的日记”。于是他的日记在后来记载了很多自己见不得人的事情,比如易怒,爱看杀人,好色等等。他都坦然对之,甚至还要出版发给大家看。

当然,这也暴露了一个大秘密,即他对慈禧的看法。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慈禧

话说同治七年,曾国藩北上就任直隶总督。这次,他终于要面见慈禧这位清朝的真正掌舵人。

此时,太平天国已平,洋务运动兴起,正是清朝中兴之际。曾国藩踌躇满志,与幕僚准备了极其详略的奏对,其中涉及整顿吏治、兴办洋务、发展经济、军事改革等重大国家事务内容,就等着说与慈禧听。

可惜的是,这次对话超出了曾国藩的预料,以致于后来曾国藩对慈禧评价道:“两宫才第平常,见面无一要语。”才第平常,便是曾国藩对慈禧的四字评语。

这次对话大概内容如下:

慈禧太后问曾国藩:“汝在江南事都办完了?”

对:“办完了。”

问:“勇都撤完了?”

对:“都撤完了。”

问:“遣撤几多勇?”

对:“撤的二万人,留的尚有三万。”

问:“何处人多?”

对:“安徽人多。湖南人也有些,不过数千。安徽人极多。”

问:“撤得安静?”

对:“安静。”

问:“你一路来可安静?”

对:“路上很安静。先恐有游勇滋事,却倒平安无事。”

问:“你出京多少年?”

对:“臣出京十七年了。”

问:“你带兵多少年?”

对:“从前总是带兵,这两年蒙皇上恩典,在江南做官。”

问:“你从前在礼部?”

对:“臣前在礼部当差。”

问:“在部几年?”

对:“四年。道光二十九年到礼部侍郎任,咸丰二年出京。”

问:“曾国荃是你胞弟?”

对:“是臣胞弟。”

问:“你兄弟几个?”

对:“臣兄弟五个。有两个在军营死的,曾蒙皇上非常天恩。”叩头。

问:“你从前在京,直隶的事自然知道。”

对:“直隶的事,臣也晓得些。”

问:“直隶甚是空虚,你须好好练兵。”

对:“臣的才力怕办不好。”旋叩头退出。

这对话里除了时常领导的寒暄关心套话以外,只有一个重点,那便是湘军裁军一事。当时曾国藩领导的湘军猛将如云,谋臣似雨,再加上平定太平天国的高昂士气,他完全可以在国内大喊一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我要打十个!”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当时清朝战斗力最强的湘军

曾国藩要起兵造反,还真有可能推翻清朝统治,尤其是慈禧的统治,慈禧肯定关心的不得了。

然而,这也暴露了慈禧的格局。她终究只是权利的奴隶,变成了“政治动物”。这种生物,只会运用权利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却不能为国为民做一点事。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慈禧与妃子格格们

曾国藩看出了慈禧的本质和格局,所以在日记里留下了大不敬的批语。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的日记不仅仅是自己看,还要刊印出来给大家看。他敢这么做,足见他胆子够大。

当然,曾国藩是有足够的底气的。当时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堂,老佛爷慈禧还需要他这位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来稳固清朝统治,自然不会因为几句日记上的话语动他,只能随他去。

也是这次只有几分钟的简短对话,让曾国藩想起了自己谋士赵烈文关于清朝最多只有50年的论断。他当初不信,这下也不得不信了。

曾国藩坚持写日记的第三个原因,在于“立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曾国藩是要做圣人的人,“立德”他位极人臣,协理阴阳,致使晚清有中兴气象,死后获得文官最高谥号“文正”;“立功”他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清朝历史上与他比肩者寥寥;那“立言”一项必定少不了。

曾国藩发“朋友圈”,坚持33年,写了100万字,百年后还有人点赞

他一生著作浩如烟海,其中著名的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等,其中《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是后世刊印出版最多的著作。

要想了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近代“半个圣人”的曾国藩的事迹,那么《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必不可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翰林院   太平天国   胞弟   湘军   礼部   巡抚   晚清   家书   湖南   清朝   圣人   慈禧   朋友圈   原因   日记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