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1919年11月4日,长沙街道上锣鼓震天,吹吹打打,一对迎亲队伍迎面走来,小孩子们窜来窜去追着要喜糖,好不热闹。

就在这时,队伍中间的南阳店眼镜店店主之女赵五贞,从怀里拿出一把锋利的剃刀,泪眼婆娑,神情决绝。

她拿着剃刀用力一划,雪白的脖子喷出炙热的鲜血,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香消玉殒,婚纱红裙在鲜血的映衬下,更加红得艳丽刺眼。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恰同学少年》赵一贞原型

事后,这起轰动全城的新娘花轿自杀案件被各方报纸争相报道。众人刨根问底,才发现赵五贞这位年轻的姑娘,大好的青春不过,大好的生命不要,不过就是为了反抗婚姻。

是的,她的父母要把她嫁给柑子园开古董的吴老板,她却万分不愿意。可是,在那个年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胳膊又如何拧得过大腿。最终,她只能选择以死相抗,才酿成了这个悲剧。

可这个悲剧,仅仅是民国时期无数女子的一个缩影。民国《东方杂志》有一则数据,让人触目惊心。第33卷第11号记载道:

“1934年1月至6月,上海一埠自杀人数多达1083人,较上年激增150人,自杀者的年龄,以二三十岁青年为最多。在自杀者的性别中,妇女共占530人,几达自杀总数二分之一。据1935年内政部在3月份对全国各大城市的调查统计,仅一个月时间妇女自杀数量即达700余人。”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之多的民国女性选择放弃生命,离开这花花世界?其背后的原因,不仅值得思考,也可以让我们一窥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

《两个自杀的处女》和《一对少年情人的自杀》

为此,我这里简单列举1922年《妇女杂志》刊发的三个案子,(题为《两个自杀的处女》和《一对少年情人的自杀》),来寻找民国女性自杀的深层次原因。

1、想单身不可得的陈赐端

陈赐端,女,广东番禺人,于1920年5月11日自杀死亡,时年20岁。

陈赐端家境优良,从小就在私塾读书,受到了新思潮的冲击,是个特立独行的独身主义者。但在那个年代,女子不嫁人被视作一件丑事。

于是,她的父母为她秘密订婚,被她知晓,她借口去女子师范深造逃避婚约。后来,父母坚决要求她休学回家,她以为父母要她回家完婚,万籁俱寂下选择自杀,并留下遗言:

“苟目观养儿育女之妇人,蓬首垢面,终日忙碌,及观乎为人妻媳,常时兢兢业业之种种作妇难处,则心不刺而痛,甚至悲从中来,而为世之人洒泪者屡矣…… 死于他日蒙垢积忧,不如死于今日洁身保贞之为爽快也乎!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2、想守节不可得的华以悦

华以悦在8岁时被许配给他人,谁知夫君在她14岁时暴毙。华以悦虽未圆房,但还是决定“终身不嫁,以全大节”。开始她的父兄还惯着她,十多年过去了,她三十岁时父兄硬要把她许给别人。她留下遗书,为守节自杀身亡。

3、想结婚不可得的一对年轻情侣

北京一对年轻情侣王淑贞、黄瑞桐两人情投意合,然而两家的父母均不同意这门亲事。两个小情侣性子也是比较烈,相约偷跑出来,在东便门外的树上拴好一根绳子,双双吊死殉情。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当时有人评价:“人们之所以自杀,并非人们不热爱生活,恰恰相反,是因为人们太热爱自己的生活了,当他们所热爱的生活而无法实现或达到时,人们才会选择自杀。”

是的,没有谁会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好死不如赖活着,还得再向苍天借500年。他们自杀,只不过是因为婚姻不自由,思想不自由,生命不自由。

毛泽东一针见血指出背后原因

对于这点,青年毛泽东有自己的看法。当时女性因不满包办婚姻的安排而选择自杀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湖南长沙赵五贞花轿自杀时他也在长沙。

长沙《大公报》在1919年11月16日的报纸社评上,毛泽东就针对这事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个人的自杀,完全是由环境所决定。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思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

毛泽东认为,“三面铁网”(社会,娘家,夫家)一起逼死了她,然而赵五贞看着是求死,其本意实际是求生。她的“生”,是心灵的生;她的“死”,是肉体的死。

毛泽东还号召“全中国的青年男女诸君!……你们自己的婚姻,应由你们自己去办。”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恰同学少年》里的青年毛泽东

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儿女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女子追求自己的爱情自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因为古代封建礼仪的糟粕影响,古代女子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必须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相夫教子”,必须“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们的自由空间少得可怜。

男子便要好很多,可以三妻四妾,可以花天酒地,可以放纵自由。当然,年轻男子的婚姻依旧得听父母的。因为在妇道之上,还有更厉害的规矩—孝道。

不过,正因为这么多年的压迫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女性已把这些糟粕视之为“真理”,以为是天经地义之事。

所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才能传得如此家喻户晓。无他,稀缺而已。哪个女子会为了不能自由婚姻而寻死咧?潘金莲还不是从了武大郎,这才是古代社会常态。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可到了民国初年,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思潮席卷中国,女性意识终于开始觉醒了。她们,已不再满足于旧社会、旧礼教、旧思想对自己的束缚。她们寻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社会转型、新思潮的洗礼,也是当时青年女性不满包办婚姻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毛泽东对此在《赵女士的人格问题》一文中分析道:“父母虽二十一年不令他有人格,但在他二十一年最后的一瞬间,他的人格忽然现在来了。”

这充分说明了,赵女士在前二十一年是受封建压迫长大,不能有自己的独立自由人格,只有死亡的最后一刻,才涌现出来,光焰万丈。

而赵女士的转变,从无人格到有人格,从默默受到压迫到奋起反抗,无不说明社会转型的新思潮洗礼下,每一位女子都在发生变化,社会也在发生变化。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然而,经历如此痛苦和漫长的努力,中国妇女才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如今,却又有少人开历史的倒车,企图利用“钱财”来引诱广大妇女回到从前,那个为奴为婢的年代。可悲的是,不少女性甘之如饴。

扬州瘦马与翻身为奴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富人的情人成了一门热门课程。

一些女性想学会三句话叫“傻子”给你花18万,而一些女性则追着要给人家当“姨太太”,还有些女性愿做那扬州瘦马,伴随男性流浪天涯。

这些女性的三观退回了古代,巴望着找一个有钱有势的男人,然后期望通过看《甄嬛传》《宫》之类的宫斗剧学习的经验,斗败男人的正室,使得自己成功上位。从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究其原因,光说她们贪慕虚荣、物质是不全面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她们懒!

几十年前,无数先辈通过努力才取得妇女的劳动权利,她们是弃之如敝屐。她们不明白,劳动最光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只有自己去劳动获得收入,经济上独立自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不然,无论是怎样的锦衣玉食,也不过是权势、金钱和男性的附庸。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我常常在想,这难道就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某些糟粕的深远影响力么,其生命力如此顽强?后来我才发现,或许并非如此。因为有不少男性,也盼望着找富婆,吃软饭。

“医生我胃不好,只能吃软饭。”这固然是一句调侃,但也折射出不少男人的心声。

在各种媒体中富人阶级生活的刺激下,有些男男女女总想着不劳而获,才造成了如今这个现象。

港剧《爱回家之开心速递》,里面就有“钓金龟培训班”,女主角的同事叶碧嘉和Anita因渴望成为“天王嫂”报名,展开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还有港剧《老表,你好Hea!》里也有一个“软饭王培训班”,张继聪饰演的主角马利亚费劲千辛万苦学习,终于从从一个唯唯诺诺的搬货员,成为“傍大款”的软饭王

民国女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有新娘在花轿中自裁,毛泽东指出原因


这些并不是随便拍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拜金主义、消费主义
、享乐主义,让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拥有较好外表的女性,有了某些出格的想法。

不过,无论如何,她们终究是幸运的。因为她们做拼单名媛,上小三培训班,给人家做姨太太都是自由的。

即便这份自由,来之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港剧   瘦马   女子   原因   培训班   花轿   糟粕   思潮   层出不穷   民国   人格   新娘   妇女   父母   婚姻   生命   自由   女性   社会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