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喊九不应"的孩子,并非是听力障碍,而是故意躲避父母

#育儿指南针#

"你耳朵睡着了是吗?妈妈叫你十遍都不答应!"

我冲进女儿房间,对她一番训斥。烧菜的时候,让她去楼下超市买袋食盐,却没有收到回应。正在玩手机的她,满脸疑惑地看着我,"我没有听到呀!"我揪着她的耳朵说:"这么大声你还是听不见,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

女儿感到委屈,表示自己玩游戏没有听见。之后不情愿地下楼买东西,我又喊了一声"别买其他东西",她依旧没有回应。

当自己的指令或是言语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时,很多朋友包括我,心中都会怒火微燃。那种感觉好似一对情侣在约会,男生始终在玩手机,对女朋友的谈话只回答"哦"。有些孩子也是如此,无论父母如何呼唤,他们不会做出任何回应。

"难道我家宝贝听力有问题?"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十喊九不应",都会产生这样的担忧。其实他们并非是听力障碍,只是不愿意回应父母的指令或是谈话。

为何孩子"十喊九不应"呢?主要有这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做事过于专注。

孩子进行娱乐或是看书时,如果注意力过于集中,很容易出现"两耳不闻"的情况。对于父母熟悉的呼唤,他们也不会分散精力。毕竟自己的名字每天会被呼唤数次,听到父母的喊声时,孩子的潜意识会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指令,便会自动将其"屏蔽"。

比如他们全神贯注地玩拼图,家长叫出孩子的名字,没有下达指令。过于专注的孩子,很难接收到"信号"。他们对眼前的事情过于投入,自然不会有所回应。

第二个原因:不喜欢父母的命令口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共同精神活动。

吩咐孩子做事时,很多家长都会用命令且不容拒绝的口气。像是"快点给我拿过来"、"赶快拿个盒子过来"、"听见没有?快点去"。如此强硬的口吻,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和排斥。放下手中的事情帮助父母,竟然没有听到一句"感谢"。

频繁如此,他们便会反感父母的命令口吻,故意装作没有听到。如果家长多次呼唤,他们还会暂时远离,做无声的反抗。

第三个原因:逃避某些指令。

"快点去写作业"、"帮我去买东西"、"马上检查你的课文背诵"。对于这些指令,很多孩子都不愿意执行。毕竟自己感觉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要放弃眼前的娱乐。但他们无法避免这些事情,只能用"装聋作哑"的方式逃避。

其实孩子也带有一丝侥幸心理,如果自己没有回应,很有可能"逃过一劫"。有时我让女儿帮我拿东西,假如她没有回应,我便会亲自动手。

如何能让孩子及时回应命令呢?可以试试这3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走到身边下达命令。

既然孩子做事过于专注,我们就走到他身边下达命令。不仅可以知道他们此时的动态,也能够清楚地传达指令。即便他们想要逃避,也无法编造各种理由,毕竟父母就在眼前。当然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也没必要劳烦孩子。

当他们专心做事时,频繁打断会使得其专注力逐渐下降。除非有必做之事,可以走到孩子身边,下达详细的指令。

第二个方法:用请求的语气。

年幼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平等尊重。长期用命令的口吻焦虑,容易使亲子关系产生隔阂。吩咐孩子做事时,家长不妨用请求的语气,激发其乐于助人的动力。完成任务后,要对他们说声感谢。

像是"宝贝,可以帮妈妈拿个盒子吗?谢谢",这样的请求不会使孩子感到厌烦。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他们也愿意主动帮忙,立刻回应。

第三个方法:让他们做选择。

如果孩子不愿回应呼唤,执行父母的命令,我们可以让其做出选择。比如让孩子先去完成作业,正在看电视的他们默不作声。这时家长可以说:"要么选择去写作业,要么明天不准看电视。"听到这样的指令,孩子会权衡两者的利弊,寻求最大的好处。

为了明天的看电视时间,他们大都会选择写作业,从而作出回应。家长只是给了孩子选择的空间,他们自愿写作业,内心也不会感到排斥。


寄语:孩子也是家庭中的正式成员,需要和父母平等对待。吩咐他们做事,可以用朋友一样的语气。之后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让其感受到帮助父母的快乐。你家宝贝会十喊九不应吗?你是否会责骂他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父母   孩子   都会   晚辈   口吻   指令   听力   语气   专注   障碍   眼前   命令   家长   女儿   事情   原因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