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猥亵案反转?赚钱就一定要跪着吗?

阿里猥亵案反转?赚钱就一定要跪着吗?


文/木舒

辣笔小尖椒主笔

其实我犹豫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再写阿里这事。

因为一封警方通报不仅没能真正的真相大白,反而越来越玄乎了。

你要说反转了吧,也没有。毕竟王上司和张客户都因为强制猥亵被刑事调查了。但女主确实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行为,让人摸不着头脑。

阿里猥亵案反转?赚钱就一定要跪着吗?

所以,作为一个混迹媒体圈这么多年的人,我看到警方通报的第一刻就知道:这个女生要被网络口水喷死了。

因为大众不是无法接受不完美的受害者,而是无法接受为了维权说谎的受害者。

之前成都49中案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当通过说谎引导舆论时,那甭管什么理由,大众都只会关注谎言,会有一种被利用被欺骗的感觉。

这就会形成反噬。

所以关于事件本身到底是谁的问题,我不想去讨论,因为以现有的资料来看,这件事太不清晰,就让子弹再飞一会。

但以一个也还算接触过各类阶层人士的年轻职场女性角度来聊,跳出这件事本身,你会发现有很多点值得职场人士好好深思。

阿里猥亵案反转?赚钱就一定要跪着吗?

关于酒局,关于底线

其实我前几天写过:我喜欢喝酒,但憎恶丑陋的酒文化。

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中国的大环境下,商务酒局绝对不会消失。

所以,相比去指望酒局被取缔,不如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应对方法。

我参加过的商务酒局很多,但甭管是合作之前还是签完合同后的庆功宴,我都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原则:绝对不能醉到控制不了自己言行的程度。

一是安全考虑,二就是单纯觉得醉酒后的姿态会太难看了,反而会给人一种不靠谱无法自控的印象,这是合作中的大忌。

尤其是女生,喝醉了之后,百害而无一利,没必要为了工作,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而到现在,我没有遇到过一例,因为我不陪你喝酒喝到吐,就黄了的生意。

聪明的生意人,从不会把决定权放在饭桌上。那些你以为靠酒局谈下来的生意,其实不靠酒局一样能谈成。

确实,我也承认这世界上不乏恶臭之人,但对不起,当我发现对方是一个热衷用权势压迫的人时,我更不会顺着他。

因为要只因为一场酒局你不顺从这生意就黄了,那就代表三观不同,就算合作了最后也会不欢而散,还不如提早止损。

而且,我就算请人吃饭,也不会去拼尽全力捧着上位者,以灌醉他为目的反劝他喝酒,最后把自己喝醉了。

何必呢?人家都不来压你,你傻乎乎把自己喝到不省人事,不是有毛病吗?

而且,以我接触过的老板为例,你以为你在酒桌往死了喝是对公司的忠心,最后就能得到老板的夸赞、重用?

可更可能的情况是:你会变成一个酒桌工具。他们只会在需要陪酒的时候,才会想到你。

这次阿里事件后,我和同事讨论的时候就提到:

我们不需要一个在客户酒局上把自己喝到不省人事的员工,也不需要一个纵容自己下属喝到烂醉的上司。

很简单,因为一个行为就能折射出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底线意识不够坚定。

今天是在酒桌上,明天可能就是别的方面,无论个人情感还是工作中,当一个人的底线是模糊的,很容易因为他人的得寸进尺或者利益驱动而选择让步,那或许确实能一时带来很大的价值,但长久来看,并不能走的长远。

因为放低底线这种方式比你认认真真去做出一个完美方案说服别人要简单的多,长久下来会让人产生依赖性的,这是一个消耗的过程,并不是正向的成长。

而一家公司想长久且正向的发展,根基绝不是靠投机而来的。


阿里猥亵案反转?赚钱就一定要跪着吗?

关于分寸,关于原则

而回到阿里这事,一地鸡毛背后,就是一场分寸感消失后的败局。

如今王上司和张客户,不仅丢了工作,还可能要坐牢。而警方这一通报,周女士即使作为受害者,如今面对的也就是社死+和丈夫的感情危机。

这是一个没有赢家的闹剧,也给所有人提个醒:职场中,少点歪心思,少点侥幸心理。多点警惕心,也多点原则性。

就像王上司和张客户,我觉得一点也不委屈。

从他们带避孕套的那一刻开始,就证明了他们就是动过歪心思,并且也确实干了,只是没到最后一步罢了。

如今这就是歪心思的代价:不要说他们无辜,但凡他们能守得住自身,就根本不会被别人抓住把柄。

而周女士在维权时刻意的抹去了第二天主动约张客户到房间一叙,我不知道是为啥,可要是谈合作为啥不能选在大厅中呢?这让她又遭到了猥亵,可她抹去了这一切,而只告了上司,我能找到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不想搞黄自己好不容易谈好的生意。

可为何她隔了好几天又报警抓张客户?我想可能也是警方查出来了,她为了给丈夫一个合理交代。这背后,其实也是她知道,自己的行为在丈夫那里失了分寸感。

看看近些年发生的职场闹剧,本质不都一样?多少上市企业的老总,企业高管,最后都死在了个人私生活乱局中?多少明星,最后就因为没有分寸感的行为而凉凉?

这一切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职场里,不要精虫上脑。无论面对合作者还是同事,都要有边界感。

其实,分寸感就是一个“度”。

不是完全的隔绝再也不联系,而是把握好相处、亲密的度。

不随意的窥探隐私,不干涉别人的私事。


交浅从不言深,即使是亲密的亲友,也懂得保持距离,行为要恪守分寸。


顾及他人感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处境和心境,懂得适时拒绝。


有分寸感的那个人, 他们往往都能提前想到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的点,从而巧妙的避免。

这是一种尊重,其实也是一种自保。

阿里猥亵案反转?赚钱就一定要跪着吗?

人性确实很多时候难抵得住利益的诱惑。

但真正能长久稳定发展的职场强人,反而是那些恪守底线、有分寸感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我一直相信,认认真真本本分分生活、工作的人终会被看到、被善待的。

确实如今竞争激烈,工作艰辛,赚钱很难。

可我就不相信,能解决这一切的只有投机

站着,难道就不能把钱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阿里   多点   不省人事   大众   分寸   受害者   底线   上司   警方   心思   长久   确实   生意   客户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