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冒死营救谭嗣同,身为封疆大吏的谭嗣同父亲,却不闻不问

谭嗣同,以鲜血唤起国人的醒悟,死得惨,但是也死得值。他的惨死,对孙中山等革命人士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对中国历史的推到作用,不容质疑。他的精神,光洒千秋。

其实谭嗣同,完全可以避免遇难,但是谭嗣同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张之洞冒死营救谭嗣同,身为封疆大吏的谭嗣同父亲,却不闻不问

这里不说诸多勇士志士抵死相救,就是张之洞,也看不下去,冒死进谏慈禧太后。但是作为谭嗣同的亲生父亲谭继洵,官至封疆大吏,却一言未发,默默看着儿子走向断头台。这是为何呢?

要知道,当时的谭继洵是湖北巡抚,乃真正的封疆大吏,是一个在朝廷里说的是上话的人。

但是谭继洵这个人思想保守,说话做事一向小心谨慎。忠君意识在头脑里根深蒂固,他正因此才得以步步迁升,官达巡抚。

张之洞冒死营救谭嗣同,身为封疆大吏的谭嗣同父亲,却不闻不问

他眼里认为,虽然朝廷腐败,制度落后,但是要想改变,凭区区几个人谈何容易,他深知慈禧太后的毒辣手腕,自己一辈子夹着尾巴做官,好不容易才官至巡抚,不想因此毁于一旦。所以,多次劝说儿子安分成家立业,不要做那些不切实际的事。而谭嗣同,也知道自己如果逃掉,必然连累父亲,所以选择就义。而张之洞在晚清大臣中属于思想明达的一个,冥冥中感觉大清制度出了问题,但是自己也既无能为力、也无从下手。但是他佩服谭嗣同的大义和勇气。他与谭继洵一向政见不同,关系很差。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幸灾乐祸,而是很赞赏谭嗣同,死了可惜。当时慈禧太后正火气当头,朝中大臣个个巍巍颤颤,唯恐撞到她的枪口。家人和朋友,很多都劝张之洞,小心谨慎,不要去冒此风险,弄不好不是丢乌沙,而是丢脑袋。张之洞也考虑了很久,说,我一把年纪了,死就死吧,终究还是去了。但是他晚一步,还没见到慈禧太后,就听说谭嗣同已被杀害。

张之洞冒死营救谭嗣同,身为封疆大吏的谭嗣同父亲,却不闻不问

而谭继洵,不但没有救自己的儿子,还想与谭嗣同撇清关系,保全自己。但是慈禧太后,还是没有放过他 ,革职软禁,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张之洞冒死营救谭嗣同,身为封疆大吏的谭嗣同父亲,却不闻不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大吏   封疆   明达   父亲   政见   断头台   巡抚   不闻不问   小心谨慎   朝廷   大臣   儿子   作用   思想   关系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