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建议中学教材剔除《出师表》,认为该文宣扬愚忠思想

上过初中的都知道,《出师表》是一篇必背课文。诸葛亮在文中叙述了与刘备的深厚的君臣关系,自己倾尽全力匡扶汉室。全篇充满文采,内容感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情感自现,一直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文言文之一。

教授建议中学教材剔除《出师表》,认为该文宣扬愚忠思想

但是陕西省西安市委党校65岁历史学教授胡觉照,给国家教育部教材司写了一封建议信。建议“中学语文课本撤销《出师表》,用华歆的《止战疏》代之。”

为了对此建议做出解释,胡教授在《 关于用<止战疏>代替<出师表>的建议信》中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胡教授认为,“《出师表》作为初三语文的必修课文,宣扬一种‘愚忠’,不利于辨识能力不完全的中学生形成‘止战生息’等正确的军事观。”

教授建议中学教材剔除《出师表》,认为该文宣扬愚忠思想

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出师表》的讨论,蜂拥而至。那么到底胡教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

胡教授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提出删除《出师表》。一是“愚忠”,二是“不正确的军事观”。

对于胡教授的诸葛亮“愚忠”说法,小编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忠本身是个褒义词,是指对正确的事或人守信。“愚忠”顾名思义指“忠”错了,忠了不应该忠的人或事。胡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认为,诸葛亮不应该对刘备这么信守承诺。那么小编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教授建议中学教材剔除《出师表》,认为该文宣扬愚忠思想

先从个人方面来看,也就是说不把刘备当皇帝,单纯的以个人交情来看,刘备对诸葛亮有没有真心对待?这点,我们不用多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描写的在清楚不过。“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茅庐之中”,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算石头也会为之动容。刘备临死托孤,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取之”,也就是说,刘备基本上把诸葛亮看成自己家人,可以继承遗产了。虽然说后人都左猜右想,说什么是刘备想试探诸葛亮。小编并不苟同,因为这时候试探没有意义,反正此时没有人可以取代诸葛亮,其次,诸葛亮今后要怎么样,刘备也管不着。小编倒是认为:刘备觉得江山在诸葛亮手里至少比落在曹贼手里好,或者说刘备相信,即使诸葛亮接过帝位,也会以光复汉室为使命。事实上,从头到尾,刘备都是把诸葛亮当成患难之交,说试探没有事实理由。那么对于这种与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诸葛亮这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心态,有没有错呢?如果胡教授认为错了,那我们的道德风标是什么?

教授建议中学教材剔除《出师表》,认为该文宣扬愚忠思想

第二,再从刘备的帝王角度来看。在三国里,虽然对曹操的表述,史书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刘是备是一位重仁政的君主,史书是高度一致的。这说明,刘备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明君,是得到人民认可的,那么支持一位仁义开明的君主,又谈何愚忠。再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除了是刘备遗愿,诸葛亮也考虑到了当时蜀国处境,荆州已失,益州又不足以稳固天下,蜀国此时兵精粮足,魏国内部勾心斗角,诸葛亮有能力斩断魏国右臂,拿下河西走廊。如此则蜀国可以长期匹敌魏国,诸葛亮死也可瞑目矣。因此说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认为他单单是为了遵循刘备遗嘱,而冒然出兵,一方面他也是为自己死后的蜀国长治久安做准备。实际上,如果不是街亭一败,诸葛亮几可成功。所以应该说,诸葛亮兵出祁山也是以国家利益的为出发点的。而刘备不顾一切为关羽复仇的夷陵之战,才是狭隘的忠义表现。

教授建议中学教材剔除《出师表》,认为该文宣扬愚忠思想

而实际上,看了三国演义的人,或者读了《出师表》的人,都没有感觉到诸葛亮太傻的感觉,反而认为他大义,诚信,忠于自己的蜀国。虽然有些地方他没有阻止刘备,不是他不想阻止,而是出于人的本性,或者說心太软。而不是认为,他是君主应该听任他。诸葛亮给我们的印象关键词就是“睿智”,“忠实”,和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林冲、岳飞、杨家将,袁崇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忠”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此说,于私,刘备是诸葛亮真挚的朋友,诸葛亮对朋友忠不能算错;于公,诸葛亮客观上也是为了蜀国长治久安而六出祁山,也看不出多错。所以,本人并不认为删除《出师表》的理由很充分。不知道各位的看法怎样。

教授建议中学教材剔除《出师表》,认为该文宣扬愚忠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愚忠   出师表   嗣子   风标   先帝   益州   魏国   祁山   教授   建议   汉室   蜀国   长治久安   史书   君主   教材   思想   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