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一句话暴露他的人品与才能,爱国是高估了他

日本对中国之侵略,始于东北。而张学良盘踞东北,坐拥20万东北军,以及部署在河北、热河、山海关附近的可以随时回防的10万兵马,总计不下30万。日本关东军合计仅1.5万左右,另有1万左右警备力量(基本不参与战争)。日本军队当时的装备以轻武器为主,基本上没有配备重型武器,空军力量更是完全没有。而张学良还装备262架飞机。

张学良晚年一句话暴露他的人品与才能,爱国是高估了他

(东北易帜后的张学良)

如此悬殊的力量,张学良居然做出那么窝囊的举动,令后人深惑不解。而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更是让很多人认为是蒋介石阻止他抵抗日本人而丢失东三省,他才发起的兵变。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90年代,晚年张学良亲口承认,“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命令是自己所下,而非蒋介石。他说原因是自己误判了日军,以为日军故意找岔子想打架,他满认为只要不跟他们一样,日本人就会见好就收。这个应该是实话,中国人里面不喜欢打架的人都是这种心态。但是后面不经意补充的一句话,却真正暴露了他埋在脑子深处的劣根。他随便补充的那句话是:即便打,当时也打不过日本关东军。

张学良晚年一句话暴露他的人品与才能,爱国是高估了他

(老年张学良承认是自己放弃抵抗)

实力摆在那里,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就是认为打不过日本。这是为什么?仔细揣测,可以准确的得到至少两个答案。

其一,是自信问题。自鸦片战争以来,洋人在中国人眼里一天比一天高大凶猛。通过甲午海战、《马关条约》、《二十一条》,日本人一步一逼,差不多把中国当局逼出了精神病,恐日心里日渐形成。东北王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忍声吞气,为什么?怕字当头!其父敢与日本人对干,是因为张作霖自甲午一开始就与日本人交手,一路怼来,已是他的常态。真正打架人并不怕,害怕的往往是旁观者。张学良就是这样,看着这一幕幕惨烈事件,心里必然恐惧日本,日本军队厉害,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过去一路得到证明了的。你让他怎么自信。

张学良晚年一句话暴露他的人品与才能,爱国是高估了他

(甲午战争让国人忌惮日本)

其二,这句话也暴露了他出身地方军阀的狭隘思维,明哲保身,军队才是军阀大亨的护身符。一旦打光家底,自己将一文不值。所以即使国难当头也不舍的舍命一拼。国家不是自己一人的,做亡国奴又不是自己一人,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之所以没有战斗力,这种思想就是始作俑者。蒋介石没有把军阀头目与他们的队伍分割,让他们一直守着自己的老院子,怎么能消除他们的割据思想。张学良的这种心底潜意识,使他在开战之前必然会算计自己的坛坛罐罐会打破多少,还剩多少,今后日子怎么过。而并没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寸土必争的使命感,至少不强烈。

张学良晚年一句话暴露他的人品与才能,爱国是高估了他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一退再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张学良并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因为他不能准确明断敌我,缺乏自信,没有勇气。也不是一位爱国者,因为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底,而非民族大义

张学良晚年一句话暴露他的人品与才能,爱国是高估了他

(残酷的历史,沉痛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关东军   打光   热河   甲午战争   西安事变   东北军   家底   甲午   军阀   日本人   日本   事变   日军   蒋介石   晚年   人品   力量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