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科举制度的试金石

1904年,适逢慈禧太后70大寿,科举考试特设恩科,加上正科,所以比往年录取人数要多些,计270名。然后再进入殿试。有个叫刘春霖的秀才拔得头筹,从而成为了我国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名状元。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科举制度的试金石


据说刘春霖成为状元,还有一段插曲。考试阅卷已毕,主考官按照惯例,把筛选出来的试卷按优劣顺序排名,呈送给慈禧太后“钦点”。而排名最前面的并非刘春霖,是一个叫朱汝珍的考生。此人非等闲之辈,才学高深,文辞华丽,字迹也是刘春霖所不及。但是却是来自广东,大家知道,广东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那里是旧民主革命的摇篮。慈禧一是出于担心,二是出于怨恨,更何况名字里还带了一个“珍”字。于是毫不犹豫的把他的试卷往后一推。

排在第二的就是刘春霖了。慈禧太后看到这个名字第一眼,就眉开眼笑,因为当时清政府摇摇欲坠,国家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春霖”二字不就是春露降临吗?慈禧太后隐隐觉得,此人将给大清带来福音,于是大笔一挥,刘春霖就成了状元。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科举制度的试金石


作为整个神州大地的头号才子,刘春霖到底有多大能耐呢,有没有被重用呢?重用是肯定的,科举制度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刘春霖上任不久就被清廷派往日本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以备晚清政府的下一步改革。

留学归来,他担任的职务先后有: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高等学堂提调以及保定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监督。后来袁世凯当了民国总统后,为了装点门面,刘春霖被聘为总统府内史,这其实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科举制度的试金石

(刘春霖状元卷)

最让刘春霖荣耀的事是1920年和1921年间,刘春霖代表大总统,前往山东曲阜主持“大成节”祭孔仪式。对于学孔孟出身的刘春霖,这也是他一生的莫大光荣。

但是此后的军阀混战,让他对时局产生失望与不满,甚至把自己比作“执戟郎官”,于是在1928年愤而辞职,在北京闭门谢客隐居起来。1932年,日本占领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日本政府为了掩人耳目,特邀刘春霖担任教育部长,被刘一口拒绝。对此,刘春霖后来说“我因一时糊涂,曾参与了张勋复辟的闹剧,一直深感自疚,怎么还能再卖主求荣呢?”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科举制度的试金石

再后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也是刘春霖的同科进士),想以刘春霖这块状元招牌,再次请他出任伪满洲国教育方面的重要职务,又一次遭到刘春霖拒绝。

这次,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直接派人抄了李春霖的家。经此一劫,刘春霖完全心灰意冷,此后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研究诗词,训诂、音韵等,与外界几乎没有了交往。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科举制度的试金石


作为一名状元,刘春霖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对文、史学及金石学方面的造诣独树一帜。特别在书法上,风格独立,自成一体。他的楷书更是被后世誉为“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此后书法流行“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说法。

刘春霖于1942年逝世于北京老家。而对于我国最后一位状元的生平遭遇,后世学者唏嘘之余也不乏推崇。刘春霖也让我们体验到了,科举制度下状元的含金量。比起我们今天的高考状元如何呢?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科举制度的试金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科举   北洋   状元   卖主求荣   金石学   曲阜   提调   大楷   制度   试金石   广东   后世   北京   书法   试卷   职务   我国   刘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