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软件贩卖简历化身“诈骗帮凶”,求职者何去何从?

每年的3.15晚会都备受瞩目,“正义会迟到,但从不缺席”,几乎是所有人最感同身受的愿景。多少知名企业在批评之下收起獠牙,进行整改;又有多少黑心作坊在曝光下无所遁形,屈膝投降。

3.15这个数字在悄然之间,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招聘软件贩卖简历化身“诈骗帮凶”,求职者何去何从?


而在今年的晚会中,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在热门网络求职平台智联招聘、猎聘和前程无忧上,企业注册即可下载大量求职简历,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求职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对下载信息的后续管理和持续监控,求职者的个人简历被任意下载、贩卖,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以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


招聘软件贩卖简历化身“诈骗帮凶”,求职者何去何从?

据报道,在某个“信息交流”QQ群内,各种贩卖简历消息接连不断,不到一会便消息99+。而每个人的求职简历被明码标价,少则几元,多则几十上百元。根据工作经验,毕业院校,人才级别等条件,简历的价格也具有差别,招聘者可以广撒渔网、直接买断,或者通过筛选之后对号入座,购得自己想要的简历。


招聘软件贩卖简历化身“诈骗帮凶”,求职者何去何从?

甚至某招聘软件客服也直言道:“您注册完账号,创建完简历,默认就是公开的,如果企业方主动看到您的简历信息,下载简历,个人端口是没有数据反馈的。”言语之间无不透露着不容反驳的硬气。

而另一方面,对于求职者而言,个人信息在注册之后,便完全失去了隐私保障。他们在收到一个陌生电话时,对方往往是以“请问您是否在某某平台投过简历”这样的话术进行开场。在求职心切的状态下,求职者很容易便放下戒备,开始进一步沟通。


招聘软件贩卖简历化身“诈骗帮凶”,求职者何去何从?

如果是正常的猎头公司,求职者也并无太大损失,只是这种以买入信息进行招聘的手段多少会令人不适。而如果被不法分子买入信息,后果便不堪设想。在某种意义上,流出这些个人简历的网络平台,无异于违法犯罪、使得电信诈骗猖狂的最佳“帮凶”。


曝光一出,智联、猎聘、前程无忧等网络招聘平台便及时发布联合道歉声明,表示将彻查此事,但这些迟来的道歉,自然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服众。目前,华为、小米、OPPO、vivo等应用商店,已经对于这些app进行了下架处理。

而这样的解决方式,就可以真正杜绝贩卖简历的现象吗?


招聘软件贩卖简历化身“诈骗帮凶”,求职者何去何从?

其实,招聘简历被贩卖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只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一直未受到重视。

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一条灰色产业链,并且日益趋向成熟。一是注册假公司,空壳公司套取简历的情况不在少数,无法正确进行识别;二是软件内部员工利益熏心,里应外合,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横枪直入的便捷通道。


招聘软件贩卖简历化身“诈骗帮凶”,求职者何去何从?

从招聘平台进行迅速整改,势在必行。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网络信息监管“范围大,变化快,处置难”,但绝不是放任其胡乱生长的理由。维护信息安全,对于企业和求职者是互利双赢的,而何时才能还以网络招聘一片净土,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家对于招聘软件泄露简历信息怎么看呢?你又是否有过被陌生电话骚扰的经历?欢迎在屏幕下方留下您的评论建议。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愈,每日不定期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猎头公司   求职者   百元   华为   简历   不法分子   帮凶   软件   何去何从   化身   个人简历   晚会   现象   消息   平台   网络   企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