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冯仑,1959年生于陕西西安。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4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后来还读了法律学博士。

一个本来在体制内前途无量的年轻人,32岁时,去离开了体制内,沦落江湖,成了一普通老百姓。

可就在大家觉得他的人生再无可能的时候,他却不甘心这样的生活,用3万元创立了万通集团,15年后身价直逼20亿元,震惊了所有人。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从落魄无人问,到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能走到这一步,可以说他的认知、格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未来能赚多少钱,获得怎样的成就,是由你的格局、认知决定,那我们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格局、认知呢?

冯仑的新书《扛住就是本事》中提到了富人赚钱的隐秘逻辑, 结合了他60年的人生经历和30年的商业观察,接下来分享给你。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裸体战术:沟通需要直与快,有些事得直接说出来

冯仑说:我们在沟通、谈判的过程中,需要委婉地表达、迂回地交流,但也时常达不到目的。比如说,你委婉、迂回、暗示,这些东西对方可能接收不到,或者对方并没有感觉到压力,也不清楚你最终的需求,所以效果未必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另一种方法:裸体战术。

什么是“裸体战术”?

所谓“裸体战术”,就是要把想说的话,不管好听也好,不好听也罢,都直白地一次性说到位、说到底、说到最后。摊了底牌,反而能够达到互相

说实话,我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感触特别深。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裸体战术,简单来说,在两方面上是有很大效果的。

一个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升级,更直接的解决问题。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总是容易闹矛盾,总是达不到效果呢,就是大家犯了一个错误:

为了面子或者其它原因,总想让别人猜自己的想法、心思,有话不直接说。

比如丈夫回家晚了,妻子心里明明很不痛快,但是她就是不会直接告诉丈夫她因为这件事,心里不舒服,希望他改,反而是通过其他事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些事可以是摆个臭脸色、不说话、拍桌子……结果丈夫一看,他也生气了,觉得妻子莫名其妙。

结果真正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两个人干柴烈火干起来了。

其实真的没必要,有啥想法很多时候直接说出来就完了,这样反而能阻止事情向恶性增长。

比如妻子直接说:你最近总是回家很晚,我知道你忙,但我心里有点难受、不舒服。希望你能多陪我一下。

丈夫听到这样的说辞,是不是更容易采取你想要的行为?

千万不要让别人猜你的想法,没人能猜到,再亲近的人也不是你肚里的蛔虫。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另一方面是什么呢,是能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有些时候我们总觉得丑话不该说在前头,所以很多本该提前分清楚的事情就没有说,结果反而就自寻烦恼了。

比如你跟自己亲戚合作创业,创业之初就该把相关权益、义务分配清楚的,可是你碍于面子没有提前说明,等到后来出了事再去跟对方理论,你觉得这时候对方会怎么想?

这一点冯仑在《扛住就是本事》这本书里,也列举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他是这样描述的:

随着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大家在企业管理、公司发展方向上产生了分歧。1995年,我们决定根据退出机制和出价原则,以商人方式分家。


当要分家的时候,大家心里肯定有一些疙瘩。为了各自把公司的事情管好,我就对其中的一个朋友说:


“你走了我会在公司骂你三个月,骂完之后我就会好好说话。因为你是公司的主要领导,你走了,又带走了人,我要不骂你,我在这儿的正确性如何体现?我继续管理公司,总得有一个合法、正当、正确的依据吧?所以我必须骂你三个月。作为交换,我们过去的品牌也好、项目也罢,你还可以拿去做,大家都各自可用。”


这个朋友表示认可。就这样,我们在做之前,比如在所谓“骂”之前,我把想法跟对方明明白白地交代清楚。


这样一来,即使他离开了,他听到我在身后不断地批评他,或者听闻一些他认为不一定对也不会开心的话,但我提前用“裸体战术”跟他解释了,所以他也理解,不至于太生气。


之后果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在公司内部要提高我的正确性、合法性、正当性,我们高大上的形象要维持,那就得不断地批评已经离开的人,这样的话三个月一过,就只说对方好话。经过这么多年回头看,也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友谊、情谊。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大家还有更多的谅解、理解和合作。


这就是说,在沟通、谈判的过程中,要足够的坦率和坦诚。如果没有直接地事先说好,那么当一个人离开以后,你在背后批评他,说一些他不太愿意听的话,当然就会引起误解。所以把事儿直接说到位,效果会比拐弯抹角要好得多。

所以你看,这就是“裸体战术”的妙用,这跟我们古代的“小小人后君子”有点像,先把该说的说了,不至于以后出现什么事的时候,大家闹的很难堪,只用按照之前的规定、协议办事就行了。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平时比追求,战时比底线

在创业或者职场中,其实我们都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和别人有竞争,或者和同事或合作伙伴有矛盾。

毕竟,大家身处江湖,人又都是利益性动物,这种事情无可避免,那怎么办呢? 

在《扛住就是本事》里,冯仑也给出了他的答案:

我的回答是,做生意的过程中,矛盾在所难免,有时候会有不愉快,甚至会跟人打官司。这个时候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平时比追求,战时比底线”。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我在琢磨这段话的时候,其实思考了很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冯仑说,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做生意,大家一起竞争,实际上比的是追求、价值观、愿景、使命、商业模式。

有句话叫作“比学赶帮超”,你在这些方面的某一点上做得好,你的追求比别人高,你的商业模式更有竞争力,那你就可能在竞争中胜出,而且走得更远。当然,这是正常的情况。

前提是,大家必须处在一个公平、法治的环境下,用一种文明和大家都认可的商业规则来进行竞争。

但是有些时候,会有一些例外。比如你所在的环境法制不那么健全,或者说对方突然拉低了底线,在商业上他竞争不过你,就找地痞流氓来骚扰你,写黑稿黑你,或者干扰你的生意,甚至找人来弄你,那你怎么办呢?

就得学会在非正常情况下如何避险,甚至反击那些底线比较低的人。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什么是底线?这里的底线,是指法制、道德、良心、传统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底线高的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时候,会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展开博弈,同时遵守商业规则、公共秩序、公序良俗,尊重传统,有正常人的良心。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而这些品格也是未来社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优秀领导者的关键素质。

相反,那些底线低的人,就会不断突破法律、道德、传统和良心的束缚,做一些后果无法预料的事情。底线低就是在法律、道德以下,把自己处理事的基点放在君子约束的水平之下来想问题,比如刚才提到的写黑稿,或者是给你制造一些特别的困难,甚至对你进行人身伤害,等等。

这就是下黑手,这就叫底线低,在正常的道德水准以下动手。这种人你要特别小心。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在《扛住就是本事》一书中,冯仑通过把底线和追求做一个组合,把社会上的各种人大概分为了四类:

第一类人是“无底线,无追求”,他们是社会上最烂的人,大部分无赖、地痞,包括所谓的黑分子、黑社会,对社会有害无益。这些人你远离他就行了,别跟他做生意。

第二类是“有追求,无底线”,他们是最危险的,因为迷惑性大,我们很容易被他的追求所感动、所迷惑,忘了他其实是不择手段地在获取利益,甚至会伤害别人。

举个例子,刘邦就是这样的人。

刘邦年轻的时候是个无赖,“好酒及色”,每天都拉着一帮人吃吃喝喝。但是他很有追求,看见秦始皇的车队,就感叹说“大丈夫当如此”,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刘邦也是个大丈夫,那我就得像秦始皇一样”,所以他算是很有追求的人。

虽然有追求,可是他却没有底线。

比如,他和项羽两军对垒的时候,项羽把他爹抓住了,要把他爹煮了喝汤。他竟然乐呵着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刘邦和项羽曾经拜过把子,所以刘邦说:“我爹也是你爹,你要是想煮了他的话,也分我一碗汤吧。”这心态已经远低于正常人类的底线,所以在那个乱世里他能成功,最终打败爱美人、要面子的项羽。

这类人最有可能成为乱世枭雄,刘邦和曹操都是这样的人。

这类人如果做生意,在法制不健全的“野蛮生长”时代很容易赚到钱。但是到了社会秩序良好、法制健全的正常环境中,他们的下场往往不怎么好”。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第三类人是“无追求,有底线”,这些人是庸人、普通人。底线很高,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以至于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敢,没有人生的追求,成不了任何事。

第四类人是“有追求,有底线”,这是真君子。在社会秩序良好、法制健全的情况下,我们真正应该赞赏、鼓励、追求的是这第四类人。

其实,看到这里,我其实是悟到了很多精髓的,感触最深的是两个核心:

“底线”和“环境”。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能力也不错,但是就是没做成什么事业,竞争不过别人呢,就是因为底线太高了,被传统的思想文化、道德舆论给束缚的太多。

比如我一个同事,在公司做了n年,可是还是没有得到晋升,为什么呢,因为他总觉得君子就要谦让他人,所以有晋升的机会,他都抹不开面子去争取,不好意思。

包括很多人为啥追女朋友追了大半年,一转眼功夫就被其他男人给得手了呢,就是他们觉得爱是需要真诚的,是不能玩套路的,那些不是正人君子所为,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用手段抱得美人归。

这就是底线问题,做人做事的底线太高,缺少很多行动中应有的“武器”储备,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有限,可能一个小问题,就搞的无法应对。

特别是你的底线很高,但是对手的底线很低,那你往往会特别吃亏,因为对方底线越低,往往行动更有力,更强大,手段更多、更老辣。

项羽对阵刘邦,其实就是很好的说明。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另一方面,比较值得探讨的是另一个关键因素:背景环境。

是不是底线越低的人,就越容易成事呢,这很多时候要取决于背景环境,假如社会形势上面,法制不那么健全、江湖和商业规则混合在一起,就好比是一个乱世,那底线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人成功的概率大小。

刘邦、曹操都是这类人物,也都是生逢乱世、底线低、手段多,所以才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换个情景,假如在公平、法治的环境中,这个时候底线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因为有了矛盾、出了事,都有相关的条例去依照着解决。

如果这个时候过于玩弄手段,不讲底线,那不是要往医院跑,就是往法院跑了。

冯仑:一个人想成事,这2点思维很重要,搞懂了,能帮你少走弯路

所以各位,你想要成事,你就得明白这其中的逻辑,根据背景环境、根据对方情况,注意研究对方的底线,考虑对方可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

如果对方的底线不断放低,那你就要有所提防,甚至要有所反击,来制止他继续拉低底线。这样的话才能够遏制对方,才能够让对方知道,必须依照法律和规则办事,不许胡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项羽   刘邦   走弯路   成事   乱世   底线   君子   战术   法制   矛盾   思维   道德   事情   竞争   环境   社会   商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