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昨天下班前收到了短信。

某机构很隆重地跟我说:


"大好消息!”


“你可以享受到一笔贷款!”

紧接着发现,手机里常年不翻阅的短信大多数是这一类“好消息”。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我笑了笑没去管,拿出手机准备打车回家。


没想到打车软件早就把金融贷款业务做成了一个大页面,为了突出这一页面,甚至打车服务都折叠成了一个页面: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当然,也根本不止这些打车软件,不止这些短信。


某点外卖的软件,也把金融贷款栏目放到了最显眼的位置。某生活APP,一打开就是一个“贷款”,糊我一脸。就连最常用的支付软件,也默认在用花呗付款了....


这当然也是接入征信系统的,本质上也是超前消费。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似乎所有APP都是在做XX贷、XX借的生意。

突然我意识到自己的世界在被互联网监视的同时,也被金融贷款渗透着。

这些公司和银行知道你的财富实力,知道你可能还不起吗?

知道。

但依然想让你借钱,进入网贷、透支、分期付款、贷上加贷的恶性循环圈子。

让你深陷在超前消费中,而无法自拔。

唉,这个万物皆可贷的世界。


01


先来看一个广告吧。

“忍着穷,忍着忙,忍着困,忍着挤,忍着胖,忍着糗。忍着别人,忍着自己。


但,生活不是忍出来的。最不能忍的,就是把最好的年纪,就这么忍过去。愿所有忍耐前行的年轻人,不再错过自己。”


京东白条创意广告_腾讯视频

听着很文艺,又很振奋人心,释放天性,说买就买。

猜猜这么直击年轻人痛点的广告是什么?

答案是——

某东白条。

这个广告文案很成功。

首先营造了有的人过得很不如同龄人的氛围。

接着再告诉观众,你只要畅快奔跑,就能收获自由和尊严。

那么什么是奔跑呢?

答案是——

跟白条借钱花。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广告里虽然是“诗和远方”的老生常谈,但就是这些最朴素的本能刺激最能成为打开年轻人欲望的钥匙。

它让年轻人无比相信:“因为你穷,更需要透支花钱。”

这个逻辑涉及到两个现实。

一个是穷。

在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可以说大部分90后天天拼命干活,却存不下钱。

一个是透支花钱。

现在借钱很方便,有“310”借钱模式:3分钟申请,1分钟到账,期间0人接触。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1500万人开通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用花呗消费。

然而,回过头来看,“穷”和“透支花钱”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吗?

没有。

但是网贷机构平台用植入广告的方式强行让你相信:越没钱,越需要借钱来花。

因为你不需要“忍”,能“忍”的就过不好这一生。

可广告从来不会告诉你:

越借钱,越会借下去,最后成为了贷款的奴隶。


02


后来专门出现了“隐形贫困人口”这样的用语,严格来说它没有指出超前消费的危害。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一者,高负债。

根据汇丰银行、海尔消费金融、融360的统计数据显示,90后超一半网贷负债率高达1850%,以贷养贷用户占比近三成。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在尼尔森最近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只有13.4%的年轻人零负债。


其实早年间,文章主演的电视剧《蜗居》就展示过许许多多白领的生活:房贷6000、吃穿2500、人情来往600,孩子学费,等等。

一个月下来工资很有可能还款后还会变成负。


没有储蓄,只有欠债,这还怎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另一者是非法借贷产生的利滚利,使得人深陷其中。

南方都市报曾曝光过女大学生因裸条借贷500元,周息30%,利滚利到欠款5.5万元。

还有人去抢劫还贷。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还有学生还不上高利贷,被债主非法拘禁30多个小时。

曾经校园贷盛行,只要有学生证就能轻易借贷,但是他们往往无法预料背后的高额利息,以及暴力恐吓等问题。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再者,更有当事人可能家破人亡。

21岁女孩迫于网贷还不上的压力跳楼,留给家人17万的债。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90后护士沉迷贷款消费,母亲帮着还了20多万后,她仍不能痛改前非,最终被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研究生罗正宇向17个APP借贷,欠款五万元,借新还旧,不堪重负自杀身亡……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消费一时爽,还款火葬场”,从一句笑语变成了惊悚的预言,而这样的现象正越来越多的发生在年轻一代身上。

这些案例和数据里有经不起诱惑的贪婪,也有撒下骗局之网的邪恶,没有谁是真的无辜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给你借钱的人不会让你白白借了、无息还。

他们总有一种方式能制服你,总有一种骗局能捕获你。


03


这里有一场叫做“伪精致”的深层次文化骗局,是商家们为了促销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伎俩。

比如,生造出了种种购物节。


双11、双12、618、818、301、418、419、520/521、38女神节、1225……


如今的愚人节,也大有沦陷成直播卖货节的势头。


全民被卷入“剁手”的浪潮中,不管自己用不用得上,就都放入购物车。


反正什么时间都可以是购物节,而一个购物节卖出上千亿,也不算什么太大的新闻了。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当购物节的增速逐渐放缓,直播购物又来了。


现在一场直播购物卖出几亿元的例子比比皆是。


去年双十一前,主播散打哥在某个平台的电商节上,直播带货出去1.6个亿,自称“电商小王子”。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蛋蛋小盆友,王者归来,商品总销量将近300万,全场销售额3.2个亿,直接干趴两个散打哥。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时大漂亮,没听说过没关系,直播电商首秀,总销售额5.2个亿,约等于三个半散打哥。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数字飚到5个多亿,还没有结束。


在这些主播里,带货力最强的当属辛有志,人称辛巴。


他的直播销售额像是火箭飞行一样,一路上蹭蹭蹭地往上窜,可以说,辛有志不是在打破记录,就是在打破记录的路上。


2019年,辛有志在北京办了一场演唱会,他把地址豪横地选在了奥体,不仅如此,他还请来了成龙、张柏芝、邓紫棋、王力宏、胡海泉等各路明星大咖助阵,场面非常壮观。


演唱会结束之后,辛有志进行了一场90分钟的直播,最后带货1.3亿元。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这场演唱会之后,辛有志声名鹊起,率创奇迹。


2019年双十一期间,辛有志通过直播带货达到惊人的7个亿。


前面提到的散打哥、蛋蛋小朋友远远甩在身后,这个数据比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最牛逼的事情发生在前两天,消失了一段时间的辛有志,宣布高调复出。


复出的方式,就是直播带货,重启自己的商业帝国。


6月14号晚上,全场销售额超过12.5亿,看清楚这是12.5亿。


这是直播电商行业迄今为止,最高的个人单场带货记录。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这个数据有多恐怖,12.5亿相当于超过了2010年淘宝商城双11的销售额。


要知道10年前,一共有711家店铺才合计销售9.36亿元,10年后,辛有志凭借一己之力就拿了12.5亿。


要是拿线下门店的数据对比,你会更吃惊,这相当于6家沃尔玛门店的全年销售额,或者343家COSTCO门店一天的销售额。


要知道2019年GDP排名,排在后面的省也就只有几千个亿,但这可是一个省啊。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在这样的浪潮中,所有人都在疯狂抢货,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抢到了便宜的好货。


不需要也得买。


没钱,借钱也得买。


但一个事实往往被人忽略,如果一个东西你平时想不到要买它,商家推送了你才觉得要买,那你多半不需要用到它。


无论多便宜,都不需要用到它,你的需求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


你用上的只是在参与了“剁手”的全民狂欢情绪,一种“不是要便宜,而是要占便宜的感觉”的心理。


看着今天大家疯狂的劲,很难想象9年前的双十一还是单身狗用来自嘲的光棍节,12年前的双十一还只是普通的一天。


普通到人们只会读成:11月11号。


再比如,所有的节日都可以变成情人节。

而且被商家暗示需要约会、吃饭、看电影、送鲜花、送礼品。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在花呗数据里,有八成新婚夫妻分期购买钻戒。


如果不是清明等节日太过特殊,365天可以有365个大型节日消费纪念。

再比如,所有的商品都可以饭圈化。

设置一种圈层文化,你买它用它就是我们同类人,否则你就是不走心,你就落伍。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再比如,所有的品牌都可以联名定制,万物皆可Supreme。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这些就是潮流,你不懂不参与,就OUT了。

再比如,所有日子都可以送礼品,所有旧物新货都可以收藏,炒鞋、炒手办……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所有、所有、所有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影视剧,都在潜移默化告诉你——

“女人就该对自己好一点”,“做男人要舍得花钱”。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一个精致女人被隐性规定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谁”。

你涂了百元多的口红,就代表你比用几十元货的人高端。

买了这款包,才能挤进太太们的圈子里。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然而你所主动追求的生活,不过是被消费规训成商家渴望看到的样子——

一种只能负担100块的生活,却要去硬扛1000块日子的样子。

在这场文化骗局里,没钱的人只能超前消费,只能贷款,慢慢的以贷还贷。

BBC高分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就直指当代消费文化背后的秘密:“恐惧才是我们购买的主要动机。”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恐惧的来源之一正是“朋友圈”的压力。

看看别人似乎都过得比自己好,就会焦虑,为什么我却一团糟?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为此就算余额逼近负数,依然想要朋友圈里光鲜亮丽,逼近“精致”的人生。


不过,上述这些消费真的一无是处吗?


非也。


各种消费让经济和社会发展了起来。


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未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将进一步巩固。


我们的消费在升级,商品和商品文化也在多元化。


有危害的是超前消费。


其危害就像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的一段经典分析:

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只是一个假象,所有的消费者都在生产者的掌控之中。消费者只是在不断的“趋同”,在规定的选择中,向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而那个样子本身也是被生产者规定好的。


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活成别人想要我们变成的样子,为此往往就需要借钱消费。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我们有钱时,被暗示需要享乐式消费;


我们没钱时被鼓励超前消费;


我们借钱了,被暗示再借更多钱;


最终当我们以贷还贷,无力偿还的时候,还剩什么?

也许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04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批判消费,甚至也不是批判消费主义。

毕竟消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很难用对错去评判消费主义。


它强调为了追求体面的消费,甚至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还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有钱的人自然可以出手阔绰;没钱依然可以大手大脚地潇洒,这是个人权利。

只是这其中有一些明显的陷阱,一些设置给普通人的超前消费陷阱,需要去认识。


不经意间让你成为“负翁”,让你成为卡奴、成为网贷的奴隶,时时面临欠债还钱的压力,无法过自由安然的生活。


所以说,消费是好的,但是超前消费是有危害的。


这么多年来,既然我们一直被倡导追求更好的生活,何不去尝试更高级的消费方式呢?

也许懂得拒绝小的诱惑、养成好的习惯才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比如储蓄。

不久前,《2020年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发布,2020年上半年90后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长近4成,平均不到4天要存一笔钱。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一场疫情让不少人开始自省超前消费。

一场疫情让所有人意识到挣钱是如此的不容易,花钱需要谨慎和适度,真正精致的生活并不容易。

知乎上就有一个热问:年轻人如何精致地生活?

点赞最高的回答很出人意料:

不要听京东的,不要听淘宝的……


听你自己的。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还有这些答案:

“在朴素的生活中删繁就简,远离不必要的琐事和压力,专注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正解。”

“每天好好工作,把自己没多贵的衣服叠好了放衣柜里。照顾好自己,积极乐观,少管闲事,多关心自己。”

真正的美好生活,正在于内心的安然和平静。

吃得好,睡得好,赚钱存钱,仪式删繁就简,买点喜欢的又适用的,陪陪家人朋友。

在能力范围之内,每个人都可以很好地“富养”自己。


当我写完上面这行字,准备结束这文章时,又接到一个电话。


某某贷打来说有重磅的好消息——他们可以给我贷款50万。


我在想该不该跟他说,


别人家都扬言要给我开的额度都到60万了。


我关了电话,等待明天又有人打来推荐他们更高的70万。


而窗外,一阵白茫茫真干净的暴雨下个不停。


-END-


你们这些平台到底是有多想让我借钱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删繁就简   白条   散打   超前   骗局   销售额   贷款   精致   样子   年轻人   答案   商家   数据   广告   文化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