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01


如果一定要给有史以来所有音乐节排个名的话,1969年夏天的那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绝对排得上号。乃至于莫里斯·迪克斯坦在那本著名的《伊甸园之门》中这样说:

只有一次,音乐拯救了世界,那就是伍德斯托克。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60年代晚期,全美国上下对越南战争的反思非常强烈,那会儿他们经济高速增长,长辈对年轻人有许许多多的期许。


那些原本听话的年轻人,所谓的美国梦,是赚大钱,住大房子开大车子。但现在他们看到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最后导致的反而可能是惨烈的战争。于是他们纷纷迷茫了。


年轻人有许多想说的却一直得不到主流发声渠道的重视,去表达他们对人人平等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做选择的诉求。


他们认为俗世所看重的那些金钱权力并没有那么吸引人,反而是理想世界,一个梦要更为有趣一些。


奈何梦无法长久,也难以在世俗中互相倾诉。所以69年8月份,四十万年轻人趁着这次机会,以音乐的名义,聚集在了伍德斯托克这个小镇上。


他们发疯般地跟着音乐喊叫。


破坏掉一切代表禁忌和束缚的东西,比如说门票或是铁栅栏。


长发束带,穿着喇叭裤或褴褛的衬衫,或是脱掉所有衣服。


所有人都不分身份,不分种族,不分性别地抱在一起。


他们说这个世界本来就荒诞,我们所有人最终都会死去。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那为什么要按照大人说的那些游戏规则走?


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要赚钱升职买房子


为什么要去侵略别的国家,又为什么要做本来就不属于我的梦的美国梦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我们暂时不想考虑那些有的没的,也不想考虑那些大车子大房子,精致世界里的精致生活。


我们现在想要的就只有三天的完全自由。


这群年轻人正处在一生中最自由的阶段:


刚刚脱离幼稚,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又涉世未深,没有被社会中的条条框框,方方面面洗脑,保持着自己活在世界上的初心,相信没有谁生下来想着的就是“我是为了赚很多钱才活着”或者是“我是要实现我的美国梦”活着,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因为好奇,为了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才生活长大。


其实抛开一切去看,他们想要的并不只是不工作也不只是狂欢,他们想要的其实是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是想自己为自己做决定。



02


虽然现在的时代背景和1969年的美国完全不同,但其实同样的困惑,也存在于我们这代年轻人中间。


你看,这次五四青年节,各大品牌都出了关于青年的宣传视频,一个一个都在给青年打鸡血,要青年努力要青年上进,结果多半收到的都是来自青年的嗤之以鼻:


“难道我们卷得还不够厉害吗?”


“难道我们还不够焦虑吗?”


确实。


甲方爱给你打鸡血。


打完鸡血他们就希望你不收钱还要耐操,他们要五彩斑斓的黑你也能立马给出来。


父母爱给小孩打鸡血。


他们恨不得小孩能同时上12个补习班,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某些导师爱给学生打鸡血。


希望学生能不打扰他自己把研究做得又快又好,还能把他安排的其他活也给干了。


老板爱给实习生打鸡血。


他们希望年轻人能像他一样996,同时按照955拿工资。


收音机里、电视中、网络上,到处都在传递一个信息:


青年人好,青年人牛逼,吃苦耐劳还不图回报。


当你鼓足勇气打了5升的鸡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走到了今天,结果抬头看看新闻,发现他们已经捧起98年的小女孩: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再把她狠狠抛下: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这是2016年,同一个媒体同一个作者时隔半年写的两篇报道


有人把焦虑症称之为中国这一代人的时代病:


看电影只能去电影院,不然就只能快进;玩社交网络一分钟要刷新十几次,每次刷新看不到别人回复自己就浑身难受;评论要抢沙发,创业要一夜暴富。就连结婚也最好是有车有房,什么都不用烦。


之前中青报做过一项针对青年白领的调查,调查称百分之34的人经常焦虑,百分之62.9的人偶尔焦虑,而只有百分之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


是啊,我们错过了淘宝皇冠店铺、错过了博客名博主、微博KOL、微信朋友圈大V、错过了2001年加入阿里巴巴、2002年去做房地产房地产、错过了做手机游戏、股市神话、创业大潮、比特币、抖音——而且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错过什么。而且看看周围,上司比你年轻,新来的同事都是95后。打开朋友圈好像所有人都创业成功了,再跑去书店看到每一本书都像在告诉你应该怎么成功。

好像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比你有钱,比你帅还比你努力。这些人生赢家就在你身边,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你:

“你已经被社会淘汰,是个失败者!”

“你已经被社会淘汰,是个失败者!”

“你已经被社会淘汰,是个失败者!”


正如小红书新发的这视频说的: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生活好像处处都是需要年轻人的地方。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然而,社会好像又在快速前进,试图把每一个没跟上节奏的人甩下来。因为这个时代,每一分钟都在比我们更年轻: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生活中好像处处是机会,但是我们似乎永远要等到机会已经过去才能发现它们。当“如果当初我xxx就好了”这样的句式多起来的时候,又怎么能不焦虑呢?


有科学家用老鼠做过实验,说给大鼠一定的焦虑刺激,它会活跃,但是给大鼠太多焦虑,只会让它放弃。


人也一样。


996屡禁不止,于是有些年轻人出了个“糊弄学”: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内卷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又有人想出来一个躺平学,那位贴吧老哥,已经在家里躺了两年了: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唯一的工作是去横店演尸体,一边能躺着一边还把钱给赚了: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你让他们来玩这个游戏,你给他们加压,你告诉他们不打鸡血就无法牛逼,你说周围人都成功了。


你要加速、加速、再加速。


结果他们直接敲出“gg”,20投了,不玩了。


你怎么办?


所有人都希望年轻人指哪打哪,但有没有人想过,他们也是普通人,并没有那么牛逼?


他们也会累,也会不那么想成为人上人,不那么想一直前进把自己逼到极限?


同样,抛开一切,他们最重要的也是希望可以自己做选择。


我们知道,前行的方向是星辰大海,但更渴望知道,如何停好自己这艘小船。


成为更好的一代之前,我们应该先成为更好的自己。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说直白点说俗气点,就是很多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谁又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呢?


真的,不要再鸡血了,不要再加压了,压力已经够了。


让这代年轻人自己做选择吧,这样他们才能好,而他们好了,这个时代才会好。


下次打鸡血之前,建议先发个红包。





03


说回到开头的音乐节上。


事实上每年五一我都会去草莓音乐节玩一趟,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草莓音乐节手机没有信号,于是我可以顺理成章地不看手机,包括现在年轻人爱玩密室,我觉得一大原因也是密室要把手机存起来,让我们得以有几个小时的喘息时间。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5月2号玩密室前我带着愉悦的心情发的朋友圈


音乐节那天,手机没有信号,我在地上铺上野餐垫,手上拿着买来的掺水啤酒,边听音乐边晒太阳,就这样躺了一下午——周围也布满了这样平躺着的年轻人。


在最后一场新裤子出来的时候,全场年轻人跟着音乐无拘无束地跳着蹦着,好像俗世的一切压力都被他们抛之脑后。


别再给这代年轻人打鸡血了


那一刻,我觉得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精神共鸣。


迷茫和压抑之下的释放,是大家共同的情绪阀门。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由。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年轻人   音乐节   密室   美国   失败者   焦虑   朋友圈   所有人   青年   年轻   机会   社会   手机   世界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