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华灯初上,夜宴酬宾,侍女端着精致茶点,乐师奏起丝竹弦乐,舞者扬起优雅舞姿,主人宾朋其乐融融,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

这一幕出现在最近热播的古装剧《大宋宫词》中,古朴淡雅的色调、精良考究的布景、疏密有致的调度,在伪长镜头的穿梭游引之下,观众仿佛进入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感受浓浓的宋朝文化。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有心的观众惊喜地发现,这一幕宛如《韩熙载夜宴图》的现实复刻,虽然所处朝代不同,但人物处境颇为相似,都是“夜宴之意不在宴”,在于打消统治者对自己的猜疑。

这种精妙的互文关系显然需要主创团队精心设计,大抵也能看出《大宋宫词》的整体基调和美学风格。在李少红导演的镜头中,《大宋宫词》不仅是一幅荡气回肠的宫廷画卷,也是一幅细水长流的宋朝文化图鉴。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大宋宫词》以宋朝为历史背景,讲述了皇后刘娥与宋真宗赵恒伉俪情深、携手创业的传奇奋斗史。与传统的正剧、历史剧相比,《大宋宫词》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史为鉴,以今关照”,历史的现代化表达极为到位。

比如刘娥从蜀中孤女到深宫皇后的成长历程,并不是爽剧里一路开挂的大女主,而是现代女性在职场中一步步升职的过程,有贵人相助的机遇,也有职场陷阱的危险。而刘娥和赵恒治理朝堂,又与现代社会中的创业一样充满艰难。

《大宋宫词》的现代化表达也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展示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惊艳的片头设计:随着古画长轴的拉开,画中的人与场景一一再现,而剧中的人物置于画中竟毫无违和感,仿佛画中人跃然纸上。虚拟与实体、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的电脑特效技术的完美缝合,给观众以非同凡响的视听享受。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当然,现代化表达的前提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这也是《大宋宫词》剧组的初心。导演李少红在采访中曾毫不掩饰地表明对宋朝的喜爱和推崇,剧组为了还原宋朝场景,在横店搭建了北宋皇宫——大庆殿,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北宋皇宫实景场景。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大宋宫词》在服化道上也极尽考究,宋朝的服饰风格较为简约,色彩质朴而纯粹,比如在第一集的朝堂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臣们的朝服统一以红色为主色调,并没有过多的点缀,这一点是符合宋朝史实的;在海报中,刘涛饰演的刘娥身着皇后装,翟鸟花纹的深青色祎衣、珠翠环绕的凤冠,尽显华美庄重,与古画中的形象高度相似。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通过宋朝场景、服化道的还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呈现,一幅“大道至简”的宋人风貌图鉴在古色古香的宋朝风韵中徐徐拉开,宋朝的风雅气质也由影像深入人心。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深挖宋朝文化内核,绘就“宋朝之美”

《大宋宫词》对宋朝文化的展示和挖掘,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影视剧市场关于宋朝艺术的描绘。

在过往的很多影视剧中,宋朝只是作为故事背景出现,且更多的是在武侠剧中,体现风雨飘荡、战事不断,鲜有真正沉下心去深挖宋朝文化内核的影视作品。宋朝文化在影视剧的“失语”,也一度让观众感到遗憾。

事实上,宋朝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在“崇文抑武”的大环境下,宋朝的艺术氛围十分浓厚,除了观众熟悉的与唐诗齐名的宋词,宋朝在书法、绘画、瓷器、茶艺、建筑等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巅峰,国学大师陈寅恪曾高度评价宋朝文化:“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大宋宫词》在主线叙事下不忘插入传统文化的细节,表明了剧组主创对宋朝文化的深度认知。如在宋太宗约见秦王时,一段看似诡异的舞蹈进入观众视线,这种舞蹈形式叫做“傩舞”,又称鬼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安排傩舞也另有深意,傩舞的手势感强烈,渲染了当时暗流涌动的气氛,暗指宋太宗与秦王之间紧张的关系。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传统文化与剧情的深度融合,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辅助剧情的发展,还起到了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剧中经常能见到侍女点茶的场景,刘娥也是因点茶的手艺而被秦王重视,这反映了宋朝茶文化的鼎盛,而通过剧中点茶的过程,我们得以了解到宋朝茶文化的雅致,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炙茶、碎茶、碾茶、罗茶、入盏、注汤、击拂、置托,每一步都不能错,尤其是击拂,用茶筅击拂茶汤时力度要适中,否则会洒出茶汤。整个过程看似繁琐,却极具观赏性。

剧中有一段,刘娥还因擅长蜀绣被秦王夫人赏识,刺绣这门传统工艺也在宋朝大放异彩,那时的蜀绣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蜀绣技法“穷工技巧”,绣品的精美程度在当时独步天下。

从傩舞、点茶到刺绣,《大宋宫词》抓住了宋朝文化内核,它有平民化的质朴一面,也有人文性的简雅一面,不矫饰,不奢华,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浪漫,体现出“宋朝之美”。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舞蹈刺绣,在不起眼的侍女、小人物经过的瞬间,这些“宋朝之美”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打破文化传播壁垒,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宋朝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纷繁多元的艺术,然而在影视剧多年的熏陶下,观众似乎对大唐盛世、大清宫廷更为了解,而此次《大宋宫词》中,宋朝是隐藏主角,宋朝文化是潜在命题。

导演李少红深谙宋朝文化的精华,也明白影视创作应该是“故事为肉,文化为血”,因此在保持叙事的流畅度外,始终贯彻宋朝文化的暗线,让观众时不时有发现彩蛋的惊喜感。

李少红继续将细腻的女性视角、诗意的美学风格、深度的人文关怀注入到《大宋宫词》中,再加上“老搭档”曾念平精准的镜头调度、叶锦添独到的艺术指导,观众能从《大宋宫词》的画面中能透视宋朝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宋朝之美”。

《大宋宫词》的热播让宋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品类再次回到大众视野,观众对宋朝也重新有了认知,认识到宋朝茶艺、刺绣、舞蹈、音乐等艺术的全面开花。在《大宋宫词》的引领下,研究宋朝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一股“宋风热”的美学新潮流正悄然来袭。

从这个层面来看,《大宋宫词》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出赏心悦目的戏,而且让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盘活”和传承,拓宽了《大宋宫词》的现实意义。

“宋风”再掀热潮,《大宋宫词》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大宋宫词》的播出为中国文化的高速传播打开了新场域,而爱奇艺也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助推力,其平台推出的《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黄金瞳》等剧集,带动了梨园文化、国粹经典、古玩鉴宝等传统文化的传播。

随着《大宋宫词》剧情的深入,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播将再次打破壁垒,观众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秦王   传统文化   蜀绣   侍女   宋朝   鼎盛   刺绣   剧组   剧中   文化艺术   热潮   舞蹈   场景   观众   现实   艺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