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01


我们来看个前两天的新闻。


哈尔滨一所艺术学校教室内,一名女生因为上厕所问题和男班长发生口角,之后男班长冲过来殴打女生,最终女生被推倒。


从监控视频里也能看到,这事情完全是这个男班长从后面冲上来殴打女生,女生之后做的一切都只是还击和回手而已:


https://v.qq.com/x/page/f3233ge1a5n.html


然而,事后男生被罚了500元,女生也被罚了200元。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让人困惑不解。


类似的事情,我们还看到过不少。


比如这位医生,被患者儿子打了之后受伤,不接受警方调解,最后被认定互殴。对方拘留7日,他拘留3日。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还有这个,也有视频: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我看了视频。


被打的男子,在狗冲过来的时候下意识抬了一下脚,于是就被狗主人殴打。


狗主人第一次往他脸上吐口水,他没还手,躲开了。第二次狗主人冲上来,被打者也基本没碰到狗主人,全程被按在地上打,结果最后也被判“殴打他人”拘留。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近期,中国新闻周刊也报道过更夸张的一件事,说韩先生不堪忍受楼上邻居夜晚噪音,敲墙提醒,结果被邻居追到家里暴打。


追到家里打你,总归算正当防卫了吧。


最后居然以互殴为由,把韩先生行政拘留了8日: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此外,也有患者妈妈打护士的: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一对情侣一起打环卫工人的,视频里环卫工人坐在地上无助地看着一对高马大的男女,那对男女下手都很狠,猛抽环卫工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结果最后环卫工人也要承担责任。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这揭露的,是基层懒得担责任,不敢认定正当防卫的事情。


双方打架了,最后鉴定出来是轻伤以下不是大事情,于是不去管谁先动的手也不管中间发生了什么,就按照伤情进行调解。


伤得重的罚得少一点,伤得轻的罚得多一点,总之“各打五十大板”,事情就结束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事情,毕竟基层警力不够,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又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在并不严重的冲突中,往往只能不那么细致地处理问题。


可我还是希望对于这种有监控有视频拍下全程的,基层警方可以稍微多一点点心。


毕竟最高检前几天专门发了一则新闻,表示自从昆山龙哥被反杀案之后,2019和2020年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800余人,是之前两年的2.8倍。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虽然这和上面那些例子不同,这是轻伤以上的案例。但总的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大趋势,相信我国渐渐会明确公民防卫权,以后类似“和稀泥”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这事情,在微博上评论是什么样的呢?


你猜对了,因为这里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性别,网友自然而然把它分类到了性别冲突中去,并表示:


警察之所以“包庇”打人男生,是因为警察也是男的,所以和打人男性共情。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屌屌相互”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实在无法理解这些人的脑回路。


02


事实上,现在网上有一群人,特别爱拿这些案例,用来证明“女人更惨”或者“男人更惨”。


比如上面这个“男生教室内殴打女生”的新闻,正常人看到会觉得判罚不合理,继而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然而一些“男权群体”,硬是要把这事和黑龙江发生的恶性事件联系在一起。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把这事和安徽发生的女性霸凌女性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然后说之所以得不到一样力度的报道,是因为“施暴者也是女性,不利于女性形象”。


???


这是主要矛盾吗?


再比如这几天一直删了发发了删的北京同性恋男孩被校园霸凌事件。


男孩被严重霸凌,四处求助无果,说现在男的侵犯男的还不太好管,绝望中对自己母亲倾诉说“如果我是女孩子,会不会就不会被这样无视了。”


这本来就是受欺负的男孩的一句吐槽,当时很多TAG都挂了,只剩这个TAG(现在这个TAG也挂了),结果被一群人上纲上线,说这男孩也不值得同情: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乃至于有人说一句我看来完全正确的话,也要被人集体骂: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


这又是什么脑回路?


乃至于,这种把把女打男、女杀男的新闻全部搜集起来,证明女性更坏的微博。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乃至于现在,无论说什么的新闻,最后都能变成和性别有关的新闻。无论说什么的议题,最后都能变成性别议题。


这当然也不能都怪网友,主要是我们的媒体,基本就是在这么暗示的。


03


举个之前说过的例子。


去年12月,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潇湘晨报”发了这么一条新闻: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看新闻里说的,这一家子给弟弟打疫苗不给姐姐打,最后导致姐姐狂犬病发作脑死亡。


是不是一个舍不得钱,故意想把女儿害死的恶毒家长形象跃然纸上?


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往重男轻女的坑里带了?


确实,评论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愤怒地评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还有更狠的,最高赞评论希望女儿回来找这一家人索命: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还有自以为很“聪明”的网友,觉得这都是冠姓权惹的祸。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看这几万几万的点赞,可以看出网友们真的非常愤怒了。


然而后来再点进去细看这新闻,会发现这一家人根本不是舍不得给孩子花钱打疫苗。


医院说家长为了给女儿治病已经倾尽所有: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家长说就算卖房也会给孩子治病的: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关于家长“重男轻女”所以不给女儿打狂犬疫苗,几乎所有和这家子有过接触的人,无论是平时熟识的街坊邻居,还是不认识的医院工作人员又或者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可能”。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那为什么没有及时给孩子打狂犬疫苗呢?


其实不用去猜,对家长的采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孩子妈妈三月份从外面捡回来一只流浪狗,出现了乱咬犬笼的现象,但是爱狗人士给他们打电话分析说这狗不是狂犬病,所以他们就把狗给放了。


五月份,他们又领养了一只刚生下来的小狗,他们看到儿子被狗接触了一下,被抓伤但没有出血,所以带儿子去打了狂犬疫苗。


这时候,女儿才告诉他们,自己7月份也被这只狗舔了一下指甲缝边上的倒刺。


注意,是舔了一下,并没有被咬。


要知道,狂犬病有一个“十日观察法”


即被狗咬了之后赶紧去打第一针狂犬病疫苗,然后观察咬你的那只狗,如果它在十天后还活着,说明你没得狂犬病,就不需要打接下来的几针狂犬病疫苗了。(狂犬病疫苗一般要打五针。)


因为得了狂犬病的动物,只有在狂犬病发作之后才有传染性,而狂犬病发作的动物,一定会在10天之内死亡。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说回杭州这件事。


9月份的时候,女儿告诉家长,自己在7月被狗舔了一下指甲缝边上的倒刺,家长看到狗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还活蹦乱跳的,并没有死亡,自然会觉得女儿没事,也就没去打狂犬病疫苗。


这是完全说得通的。


你可以说这一家人,在狗疑似狂犬病的情况下还把狗放了不负责任,但说他们重男轻女看着自己女儿去死就过分了。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既然女儿是7月被舔的,一直到女儿发病好几个月过去了,狗都活蹦乱跳的没有事,那为什么女儿还是被感染了,是不是所谓的“十日观察法”失效了?


我认为不是,毕竟十日观察法是很多国家无数个病例总结出的结果,如果没有切实可靠的证据,一般不考虑它会失效。


而家长的说辞以及现在的诊断结果,还远远没到要怀疑“十日观察法”的地步。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因为家长只是在转述女儿的话,说七月份的时候被狗舔了一下。萧山区的流行病调查结果也只是在转述这句话。


但没有人说女儿患病就是因为七月份的时候被第二只狗舔了。


也有可能是被第一只狗伤了,也有可能是在外面和其他有狂犬病的动物有接触,只是大家都没注意到。


要知道这第二只狗,是5月份刚刚生下来的小狗,而且是女儿从朋友家带回来的: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刚出生的小狗,如果被带有狂犬病的疯狗咬了,基本当场就被咬死了,再加上这又是家庭饲养的宠物狗,没什么得病的环境。


综合这只狗一直到11月都还健康活着没发病,所以我觉得这只狗可能从头到尾都是健康的,女儿的狂犬病根本不是它传染的。


而妈妈带回来的第一只狗不一样,它是流浪狗,携带病毒的几率大。而且在家里还出现了乱咬狗笼的现象,这也是犬类狂犬病发作的一个症状之一。同时女儿会从同学家里领养小狗回来说明本身也比较喜欢小狗,所以平时和这第一只狗可能也会有互动。


所以我认为第一只狗把狂犬病传染给女儿的概率比第二只狗大得多。


再者,狂犬病传染不一定要狗咬人,破损的皮肤或者开放性伤口被动物分泌物污染也算是三级暴露,染病的风险一样很大,而且还容易被人忽视。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如果这一家人有一定狂犬病知识,而不是只能靠网上“爱狗人士”的乱教,可能就会给孩子及时打上疫苗,也不会把第一只狗放生,酿成更多悲剧。


作为专业媒体,明明可以科普“十日隔离法”,可以多说说狂犬病疫苗在什么时候应该打,去哪打,怎么打。


作为读者,明明可以给这一家子多点支持,可以多关心关心如何预防狂犬病,防止更多悲剧发生。


作为讨论者,也可以讨论为什么狂犬病在不少国家已经近乎消失,而在我们国家却没有,该如何规范养狗,如何处理流浪狗和人的关系,如何强制给狗都打上狂犬病疫苗。


(狗打总比人打要好。)


说白了,这件事和性别本来就没啥关系,根本不是男性和女性间的问题而是人和狗之间的问题。


然而,我们再回头去看潇湘晨报的报道: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看里面报道的语句。


再看这个总结的标题:


【杭州姐弟先后被狗咬,姐姐未打疫苗脑死亡,弟弟及时打疫苗无大碍】


无一不是在把整件事,往性别节奏的方向去带。


最后,这样一篇带节奏的微博,大几千条转发,数十万个点赞,不但高出该报纸平时微博内容几千倍。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同时也比同一时间大多数用正常新闻语言报道的新闻互动率高得多。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而且潇湘晨报在很多人提出质疑之后,依然不编辑微博,加入实情信息。


不但让这一家子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也浪费了科普狂犬病防治的好机会。


本来可以做科普做好事,现在全在骂家长骂男人。


这既是看新闻只看“男女”的推手,也是看新闻只看男女的恶果。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周都要在网上重演一遍。


写到这的时候,刷到一条吐槽,正中我心声: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04


性别议题重不重要?


重要。


但是把所有新闻都变成性别议题,所有话题都往男女斗争上去靠,是病态的。


希望有一些人不要像个二极管一样,看新闻永远只看“男女”两个字。然后把新闻简单分类为“男害女”、“女害男”、“男害男”、"女害女"四个种类,仿佛全世界就只有男性女性两种人,全世界就只有性别这一个话题。


这不但烦人,也会让许多同样重要的信息,被埋没在无止尽的争吵与谩骂中。


就像杭州萧山这件事一样。


鉴定这一家人是不是“重男轻女”,和传播和狂犬病有关的知识控制流浪犬数量,到底孰轻孰重,我相信有点逻辑的人都明白。


但网友就是忍不住要给别人做“道德鉴定”,就是喜欢把人打成“蝈蝻”、“国女”,就是喜欢简单的道德判断,然后说一个符合他们想象的压迫故事。


因为这不用动脑。


就拿之前在美国轰轰烈烈的women`s march来说,可能你们都知道了,有一群女权主义者在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大喊口号,宣传他们的平权思想,然后被某个只想好好学习的韩国小哥怒斥“This is a library”。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小哥怒斥完回去后,他们完全没有想散掉的意思,甚至从视频的杂音里还能听到好像是“Go back to Beijing”的声音。


显然,这些人就和我国互联网上的公知与五毛一样,认为自己坚持的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从而试图在任何地方宣传自己的思想,纠正反对他们的人。乃至于在纠正的时候忘了自己倡导的是种族平等,性别平等,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滚回北京”。


不分场合,不分情况,只要你反对,就是他们的敌人,就应该被打倒。却忘了这世界上其实还有很多人根本不关心这方面。


对他们来说,这世界上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博士论文或是他们在图书馆看书的安静时光,你不能强求他们觉得在大街上游行,大喊很重要。


那不但蠢,也和你们说的平等,包容不符。


现在,“女拳”和“蝈蝻”在所有问题下面对骂,把所有问题都变成性别问题。


而我们的媒体又因为有KPI变得越来越媚俗,导致网友爱看什么,他们就怎么写,反正同一件事截取一段信息报道不算造谣,有的是办法把所有事情都报道成网友爱看的样子。


“女拳”和“蝈蝻”正把所有地方都变成他们的战场


网友越爱看,媒体就越报道。媒体越报道,网友就越爱看。


于是乎,某个时代,好像全世界都是右派。就像现在,好像全世界都是“女拳”和“蝈蝻


但事实上人是复杂的,世界也是复杂的,能做可以思考的人,为什么要做二极管呢?


我真不希望这世界变成“女拳”和“蝈蝻”的战场,因为那对其它的一切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观察法   重男轻女   狂犬病   狂犬   疫苗   小狗   战场   性别   家长   女儿   事情   男女   女生   女性   网友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