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01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人物的这篇稿子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在微博疯转,在朋友圈刷屏。


如果你们没看过,可以点上面的链接进去看一下。


文章写得很好,内容扎实,传递的信息其实并不复杂:


和以前相比,外卖骑手现在送外卖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三年前,3公里长的配送最长时限是1个小时。两年前是45分钟。去年是38分钟...


这种“精准计算”,让顾客收到外卖的效率更高,让平台能赚更多钱,但也让外卖小哥越来越没有喘息的时间。


他们只能不停超速,不停不遵守交通规则,只为了不要迟到一分钟。


乃至于有骑手写道:


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外卖骑手成为高危职业,在上海,每2.5天就有一位外卖骑手在工作中受伤。不但对他们危险,对马路上的每个人都危险。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但是平台是冰冷的,系统和AI也是冰冷的。


科技公司引以为傲的算法,规定好了每个骑手送外卖应该用的时间,规定好了一整套游戏规则。


按时到达有奖励,超时有惩罚,仿佛一场大型真人游戏。


他们没有办法。


只能不停加速,不停违反规则,不停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


所以"人物"发表感慨:


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


02


我们的网友,其实共情能力并没有那么强。


如果你只写外卖骑手不容易,很多时候会出来很多杠精,说他们工作不容易但收入高啊。会说这就是他们的职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什么不容易的。


所以那些单纯只是写外卖小哥不容易的文章,大多只能停留在一些共情能力强的或者非常左的人中间传播。


然而人物这篇文章,破圈了。


我朋友圈什么人都在转。


金融圈的、广告圈的、游戏圈的。

写代码的、做方案的、做装修的。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总之每个人看了都有感触,都想说点什么。


为什么?


因为这个故事,或多或少都会让我们想到自己。


文章里讲述的那一切,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体会。


越来越短的送餐时间,和越来越短的ddl没什么本质不同。


外卖小哥的种种奖励体系,和各行各业越来越精准的游戏规则一样,其实都非常“美丽新世界”。


报道里说,本来外卖小哥可以用一个小时时间,相对宽裕地完成一个三公里的订单。然而因为有一些外卖小哥可以在45分钟里送完,还有一些小哥可以在38分钟内完成,所以最后逼着所有骑手,都必须在38分钟里送达。


这我们太熟悉了。


就像一个公司,当一个拼命的员工开始996,剩下的员工就只能跟着996,否则就是“不上进”。


——当所有员工都适应996之后,某个资深员工开始带头007了。


一样一样的。


这个,在一些论坛上被称为内卷。


其实万事万物,都可以内卷。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然而那篇报道,除了让正在奋斗的大多数以外,它还有一种未来正在逼近的感觉。


报道中,最恐怖的其实并不是送外卖的时间紧,而是ai和算法下,每个人的每个行为都会被计算到,都会被精准规定。


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规范。


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叫


AI确实能帮助我们提升效率,但是AI却不会把它提升效率中的我们,当作人。


这当然不是快递、外卖等少数行业的问题。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所以,大家一开始,都是带着同情的状态读这篇报道的,心里想的都是“以后要对外卖小哥好一点。”


但不少人读着读着,读出了自己的影子。读着读着,一拍大腿,说这不是我吗?


于是乎。


共情起来,不要太容易。


03


事实上,从很久以前,许多文艺作品里,就反复在提这个问题。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1931年写过一篇小说,叫《美丽新世界》,里面预言了2532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故事世界里,近乎全部人都住在城市,并说同一种语言。在那个世界里,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接受着各种安于现状的制约和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被标准统一化,人的欲望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完全满足,享受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带来的痛苦。


然而,每个人的生活却也被规定好。甚至于所有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已经被划分成五个阶层:


“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阿尔法和贝塔要成为权贵领导,伽马能成为市民,德尔塔和厄普西隆只配从事体力劳动。


总之每个人都被一套规则和算法规定好了人生的每一条路。在这样机械文明的社会中却无所谓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灰飞烟灭。


听着是不是很恐怖?


类似的讨论,我们在《银翼杀手》里看过;在《黑客帝国》里看过;在《攻壳机动队》里看过;在《饥饿游戏》里看过...


但更恐怖的是,这些讨论正在逐渐从科幻作品里,逐渐变成现实。许多我们本来只能在科幻作品里看到的东西,现在渐渐能在新闻里看到了: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当科幻照进现实,科幻电影就不再是科幻电影,而变成真正的恐怖片。


就拿马斯克在做的这个脑机接口为例,如果人类真的能以某一种方式永生,那紧接着一定就是绝对的阶层固化,再下一步,可能就是真正的“美丽新世界”。


在一种艺术风格“赛博朋克”中,有一个概念,叫“高科技,低生活”,指的是未来世界,虽然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但那些科技,并不会让大多数人的生活更好。


反而因为科技挤压了大多数人的生存空间,很多人生活还变差了。


因为我们至今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


科技,到底是为富人服务的,还是为所有人服务的。


要骑手们打卡的“微笑行动”和要司机时刻注意的录音设备或者能分析每个程序员工作状态的算法系统,确实让整个社会的效率变高了,但它让每个人都更幸福了吗?


我们很难回答,只能说人被异化了。


别忘了一个眼前的大问题。


我们的科技还没发展到让系统自己运转,让算法自己控制自己的地步,所以不要只甩锅给算法。


很多时候,作恶的并不是算法,而是在用算法的人。


04


现在还是说人的异化,还是算法和人性的博弈。


如果未来真的出现可以代替人力的机器,真的出现仿生人,那可能就是另一个恐怖故事了。


失业的普通劳动者怎么办?


失去上升渠道的体力劳动者怎么办?


世界不再需要这么多人怎么办?


再继续往下想,又是恐怖片的范畴了。


诚然,现在的AI还是人工智障,离代替人类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但最近这些年,全世界范围内,科技公司的市值都在以很夸张的速度上升。


苹果一骑绝尘,最近更是突破了2万亿美元,现在形容他已经不用billion了,而该用trillion: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其余这些公司,也基本都是科技公司: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怎么说呢。


其实这也代表一种趋势和共识吧。


很多问题,我们知道是发展不成熟,都会对自己说,等未来富裕了,等未来科技发达了,就好了。


但这个问题不是。


这个问题我们都明白,科技的发展无法解决它,只会让它更无解。


我们今天转发文章,替外卖小哥发声。


但发声又有什么用呢?


外卖小哥身困系统,身陷囹圄,这是看得到的。


然,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呢?


-END-


和外卖骑手共情,不要太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骑手   外卖   小哥   阿尔法   新世界   都会   科幻   精准   算法   效率   员工   未来   时间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