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笔下的“女人和井”

苏童笔下的“女人和井”

女人的情与爱,向来是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然而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它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如此的哀婉动人。想来,能把女人内心深处沉垒着的无数梦想、躁动、怨望,能把她们曲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生动的定是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女性。戏剧化的是,驾驭这支笔的是位名字极赋女性化色彩的男作家:苏童。《妻妾成群》、《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樱桃》,哪一本作品又不是女性占着小说主要的重心呢?

在《妻妾成群》这部小说中,苏童对颂莲这位女性的心理揣摩是如此的对味,不禁让身为女性的我也不得不佩服地五体投地。你忍不住要问:为何一个男人要比女人自身还要了解女人。也许,苏童童年时总被那些个多嘴的姨娘带去走街串巷,听了不少女人间或真或假的故事;也许,苏童的身边就有那么些女性,她们的生活或坎坷或悲情,就被他拿来作为小说的原型;也许,作为

苏童笔下的“女人和井”

一名男性更能真正深入而又坦白地了解女性,毕竟女人自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或许什么都不是。

颂莲,在大学里好歹也上过一年的书,多多少少是受到些摩登新思潮的影响的,不落伍也不超前,不照本宣科,也没有独立自由的个性。她对于新时代新潮流的追求都建立在厚实的家底子上,如果顺利的话会是又一位 “新时代的女性”。父亲因茶厂倒闭而自缢身亡之后,颂莲的追求没了依靠,在辍学做工还是嫁给有钱人做小这两条道路中,很自然地选择了后者。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女性出发,后者的选择亦不失为一种对于人生的无奈,也不失为一种相对“正确”选择。苏童极其如此大胆地打破当时流行的模式,回归到了文学最原初的叙事模式,可能在他看来小事件的描写更能打动人心吧,而结果也正是这样的。在苏童小说世界是亦真亦幻的,他常常给你一点点可靠的线索,然后你就会成为他的傀儡,被他牵着鼻子走。那些模糊了准确年限的故事,那些有着稍许神秘虚幻色彩的故事,你只能随苏童的指引,打开自己可怜的想象力,进入他设下的结界。

苏童笔下的“女人和井”

在《妻妾成群》里,“井”这个意想出现了多次,每一次出现都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井,似乎从封建社会开始就承载了许多怨恨,而这些怨气又深深集蕴了女性的身影。皇帝的后宫中总有那么一口井,是某个不知名的失宠妃嫔葬身的地方,是某个绝望的丫鬟受迫害前藏珠宝首饰的地方,是某个思念情人的青年格格哭泣哀怨的地方。似乎不知是从何时开始,井的边上总是静静的,好似一个叹息声都会被咽回肚子里去,然后再化成阴霾出来。

《妻妾成群》里的那口井,笼罩着喧喧嚣嚣的愁,爬满了青苔的井口幽暗而寒冷,是陷阱,是蛊惑的心。颂莲的一生是被这口井纠缠了一辈子的一生,她多么想走近去窥探个究竟,可是,她不敢,好似一眼入内就再也逃脱不了似的。她只好在井边不停地转圈,一圈又一圈,一叹又一叹:我不下去,我不下去。“井里泛出冰冷的瘴气,湮没了她的灵魂和肌肤”,这真是一圈比一圈难捱,回头一看却又时日苦短,它消磨着颂莲惆怅的耐心,这耐心对贞洁的执着还是对封建的反抗,也许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苏童笔下的“女人和井”

在男性中心的社会文化里,对女性的认识是站在男性的角度上,以男性的立场、男性的话语来叙说女性。由此建立起来的女性范式不以女性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而是对女性的压抑,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异化。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温柔、放荡、压抑、怨望,哪一个又不是在男性的的压制下产生的?到头来,仍旧是一个男人与一群女人的故事,仍旧是一个男人的享乐和一群女人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妃嫔   瘴气   姨娘   笔下   耐心   妇女   色彩   男性   作家   形象   模式   地方   女性   故事   女人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