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成人童话也是个儿童童话,两者都能在这书中找到一些共鸣

这是个成人童话也是个儿童童话,两者都能在这书中找到一些共鸣

可能下雨天是最适合白日做梦的天气。窗外下着雨,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朦胧一片,听屋外雨打落的声音。呼出的气息隐隐在窗上抹上一层白雾。这是读完《梦想家彼得》后最贴切的感想。这是一个以孩子的胡思乱想为题材的故事。童话?或许是。但什么是童话呢?如果童话仅仅是给孩子聊以慰藉的产物,那何必写的如此有深度。故事中的孩子,喜欢沉浸于幻想之中。

或者说,他通过幻想种种,逃离惨白的现实世界。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呆着,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他不说所以无人能明白。开篇说,人们总是要试图了解对方,如果不能掌握对方的想法,特别是孩子的念头,那就会觉得不安与恐惧。同样的,这样的孩子比较自闭,拥有两个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前行,而另一个则在不知道的世界中游走。现实中可以做很多事,而在不知道的世界他也在做事,并且在任何一个节点都能进入自己的臆想而忘记一切。比如文中的彼得,在第一次带着自己的妹妹坐车上学的路上臆想自己和妹妹遭遇了狼群的攻击,而他在臆想中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彼此却在现实中将她忘记在公车上。也会这样,在抽屉里面寻找东西时候忽然臆想出自己拿到了一瓶能够涂抹就抹除被涂物品存在的药膏而将自己的父母妹妹都消失。就是在这样的片段,一个很寻常的场景中,忽然就会白日做梦。

这是个成人童话也是个儿童童话,两者都能在这书中找到一些共鸣

我最喜欢的是关于那个猫的故事。故事中他臆想自己和猫互换了躯体,然后他体验了猫的一天,并且在那一天,帮助那只年老的猫打败了自己的敌人。而故事最后,他们换回了身体,猫死去。离开的时候,他听到猫对他说,谢谢。其实这个故事没有让我有臆想的感觉,在处理上,这个故事更有一种魔幻的意味,相信在所有的故事中这个是作者最模糊现实与臆想界限的。这个故事表现的是一种逃遁,彼得试图逃避日复一日的生活,于是变成了猫。变成猫,帮助猫完成了生命最后的一次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举动,是完成了别人的心愿,也就是说对于某人生命的尊重,从他和猫最后的对白中可以得出,这传达的是一种彼此的默契与了解。所以这本童话虽然是童话故事,但远非童话那么简单。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国家,本书依然以严肃的成人姿态来面对读者。在童话的疆域它所产生的衍生,不是儿童能够了解的。在一个故事中彼得认为世界是个梦,他认为生命都是梦。所以任何都是假的。这个命题的提出已经将文本拔高,特别是从孩子的口中说出,别有一种意味。梦,所以都是假的。所以我闭上眼就可以逃遁。在面对别人的挑衅时候,我可以告诉自己,是梦,所以再重的拳打在我身上也不会强过一个影子给我的打击。所以我可以说,你是不存在的。就是这样的一种逃遁方法。而这样的方法并非孩子的专利,很多成人都会这样,将这个生命,这个生活的世界看成是个梦,于是我们得到暂时的安宁与愉悦。

这是个成人童话也是个儿童童话,两者都能在这书中找到一些共鸣

这个故事最后还是两个孩子的和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于现实的和解,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来坦然面对,先前的那些矛盾与分歧都可以忽略。同样,孩子讨厌一些东西。文中的彼得讨厌大人,讨厌婴儿。对于他来说,他无法接受。但是他要明白,婴儿是他经历的,而成人是他必须将要经历的。所以通过臆想他转化角色,当次婴儿,也做回成人,以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在臆想中感知现实,了解那些无奈,从而宽慰了现实也解脱了自己。再次回到现实的他已经变了。因为已经了解。能够接受。这种宽慰的方法与其说是教育孩子怎么样换个角度看人不如说是在指导成人怎么样来与现实和解,并且在无奈中找到可以微笑的细节,在沉闷中发现鲜活。

这是个成人童话,也是个儿童童话。两者都能在这本小小的书中找到一些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需要一些天气,不用做什么,就是白日做梦。来宽慰现实,面对或者逃避。

这是个成人童话也是个儿童童话,两者都能在这书中找到一些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彼得   成人   童话   臆想   宽慰   这个故事   共鸣   婴儿   讨厌   现实   妹妹   生命   儿童   孩子   方法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