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在中国近代的百年血泪史中,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这样一位军中骄子,他虽未登将军之位,行事作风却处处体现着将军气度。

在他英勇就义前,向兄嫂写下托孤信,并嘱咐自己的爱人一定要将孩子抚养长大。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但是由于他所托孤的爱人已经先他一步为革命牺牲,所以这几封迟来的托孤信,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在《信 中国》这部电视节目上再次浮出水面,才让世人看到那个乱世中真实的一暼。

将军风范——临刑气度,泰山崩而不改色

刘伯坚是一个很有将军风范的出色政治工作者。他早年在欧洲半工半读的时候,接触了当时十分火热的共产主义新思想。

1921年参加了由赵世炎,李立三组织的劳动学会,并组织领导多起共产主义运动。

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少年共产党”,随即转为共产党员,从此终身为共产党事业做贡献。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毛泽东评价刘伯坚是早期共产党革命优秀将领,是我党军队政治工作第一人。

刘伯坚在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狠抓稳打,确实是杰出的政治工作代表。他最著名的政治工作主要有对西北国民军的整肃和收编。

红军长征后,他留守在被包围的苏区继续展开斗争工作,1935年突围作战时不幸腿部中弹被捕,被敌人折磨但拒不合作,最后壮烈牺牲。

1926年,刘伯坚随冯玉祥在绥远地区进行军纪整顿的时候,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和国共合作纲领的指导下,帮助冯玉祥整肃队伍,严明纪律,废除旧习,提出“革命政治化”,“军队与民众相结合”的口号,还亲自拟写《五原誓师词》,使西北国民军脱离北洋军阀政府,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有生力量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国民军队伍中恶习积重难除,鱼龙混杂,这样一支难以管理的队伍,刘伯坚愣是把全军治得服服帖帖。

他在军队整肃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工作勤勉,帮助士兵改善生活条件,开设军事培训班鼓励士官学习,为官兵及下属作出优秀的榜样,许多国民党将领纷纷与刘伯坚交为挚友。

虽然9个月后,因为蒋介石的反动政策刘伯坚不得不被礼送出境,但是他在西北军内积攒下的人气与威望牢固不可动摇。

刘伯坚一生气度从容,有号令三军之威仪。广东军阀抓到刘伯坚之后,让刘伯坚身负镣铐从闹市走过,想要瓦解他的审讯决心,那时刘伯坚虽腿部受伤,仍然气度从容,气宇轩昂,使围观百姓无不敬佩。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他在临刑前写信给诸兄嫂托孤,还特意嘱托他们务必不要前来营救他,也不要对外张扬他被抓的事,事实上由于早期的国共合作经历,刘伯坚在国民军内部积累了很高的人气。

国民党高官邓宝珊与刘伯坚是至交好友,冯玉祥还多次邀请刘伯坚担任国民军内部高官,但是刘伯坚拒绝让家属托关系在国民军内部找关系救他。

在他看来,生死事小,如果为这事而求助国民军,是有辱他共产主义者的名誉的,他坚决不能丧失了革命者的人格。

如果因苟且贪生而受人病诟,他宁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就义。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将军风范——托孤子女,超前的教育理念

刘伯坚与妻子王叔振共育有三子,分别以虎,豹,熊命名,寓意三子都能茁壮威武。

但是在乱世之中,战火连连,大人尚且难以度日,有今天没明天的,小孩子跟着大人总是要多受罪的。

刘伯坚和王叔振因为工作调动,常常不能照顾孩子,三子刚出生的时候,王叔振就接到中央的临时调令,为使孩子免受战争之苦,刘伯坚只好陆续将三个孩子都寄养在普通百姓家中。

分别时还宽慰孩子,盼望着战争胜利之后能够家人团聚,熟料这一别之后便再无相见。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在临刑前,刘伯坚不忍看孩子寄人篱下,流落在外,就写信希望兄嫂帮忙将寄养的孩子都找回来,托孤信中详细地记录了三个孩子寄养的家庭地址,收养情况,以及收养人的人品,足以见刘伯坚为人行事顾虑周全。

对于孩子的寄养也是千挑万选,确保对方是一家好人家,不会亏待孩子,尤其是教育上,反复打听过后,确定寄养人忠厚老实,断不会教坏孩子。

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刘伯坚的许多观念即使在今天看来,都是十分前卫的。

首先是对于孩子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刘伯坚并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只希望孩子能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就行。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对于孩子想要成为或可能成为的人,刘伯坚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机会看到了,但是其他的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孩子的人格与品格,要能甘于平凡,踏实勤恳。

其次是对待孩子结婚成家的事,这个问题要是放到现代就是一个巨大的催婚炸弹,但是刘伯坚却说:非到不能独立自主的时候,可不必成家,30岁再成家也不晚,孩子生早了累人累己。

可能刘伯坚觉得自己孩子生得有点早,生逢乱世,不能保他们衣食无忧,还得寄人篱下,与至亲离散。

所以刘伯坚觉得,只有当一个孩子可以独立自己生活的时候,当他不再是一个依靠别人的人时,当他在精神以及物质上都可以自给自足的时候,才应该去抚育下一代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刘伯坚在信中还在担忧,自己给予寄养人家的抚养费是否不够用,将来还得拖累兄嫂们大海捞针式地寻找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本该自己负起责来,如今却要事事嘱托他人代办,刘伯坚内心充满愧疚。

虽然在军事上他雷厉风行,充满干劲,但在家事上他却始终亏欠,甚至因为自己的资金不足,寄养费用给得十分之少,还担心寄养家庭的生活状况等等,可见刘伯坚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对待任何事情都考虑的十分全面。

将军风范——与妻绝书,生死契阔,革命薪火必传

刘伯坚在临刑前两度托孤,敌人问他还有什么后事要办,刘伯坚才又给妻子叔振又写了一份嘱托: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继续我的光荣事业。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并要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我葬在大余梅关附近。12时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

短短几句嘱托,生死至关的诀别,刘伯坚的字迹却同平时家书的字迹一样坦然,这等气度,连敌人看了都不禁咂舌。

刘伯坚在信里只嘱托妻子两件事:第一,不要脱离革命战线;第二,尽力将孩子抚养成人。

为什么说刘伯坚非登将军之位,却处处体现将军气度,就在于此:

第一,刘伯坚临事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是为将军气度,寻常人做不来。

第二,刘伯坚做事心思缜密,托孤寄养时看中人品,对孩子的教养也是做人为先,先能独立,踏实做事,而后才能发展其他。做事总能抓住核心要领,而不在其他小事上纠缠且顾虑周全,是为深谋远虑,有大将风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向妻子嘱托的时候,家国大义为先,革命事业不能断,叮嘱妻子要尽力抚养孩子成人,孩子就是国家的未来,是革命的延续,所以刘伯坚反复叮嘱的事情,本质上都是要守住革命的战线。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他为革命献身,却不希望妻子伤心失落,害怕妻子生活难以为继,便嘱托诸兄嫂多多帮衬。

他希望妻子能够在乱世之中坚强地活下去,所以特别叮嘱妻子要将孩子都抚养成人,唯有这样,心中牵挂孩子,才不至于伤心欲绝,活着的动力才会一直存在。我们的革命不都是为着下一代的未来吗?

但是刘伯坚并不知道,他的妻子已经先他一步为革命献身了。

刘伯坚的孩子们,后来在很多年后才重新聚首团圆,而他的三子刘熊生,寄养的人家为了他的生存,牺牲了家中的男主人,还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人,事实证明,刘伯坚没看错人。刘伯坚的三子为报养母恩,就一辈子留在山沟里当农民,再也没有离开养母家。

《信 中国》:早期优秀将领刘伯坚无奈托孤,信使王迅感动不已

生逢乱世,若非不得以,谁愿自己家庭离散呢?刘伯坚就义前心心念念着托孤寻子,是他作为父亲最后的一点私心和父爱。

所幸他的孩子历经风雨,也终能重聚。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努力学习,成为为国建设的人才,也算是继承了刘伯坚的衣钵,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国民军   兄嫂   国共合作   信使   将领   气度   共产主义   战线   乱世   风范   中国   政治工作   将军   军队   成人   妻子   无奈   事业   优秀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