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由汤唯和梁朝伟主演的《色戒》,自2007年上映之后,褒贬不一,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中的大尺度激情戏,传汤唯为了艺术而献身,不惜“假戏真做”。

但它真的只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吗?汤唯的牺牲又为了什么?如果只看床戏,那就亏了。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一、故事发生的背景值得关注:

《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时局动荡,岭南大学学生邝裕民因为无法参军,报国无门,于是铤而走险,怂恿王佳芝(汤唯饰)在内的五个同学,计划色诱当时的汪精卫政府汉奸易先生并伺机将其刺杀的故事。

易先生是汪手下一名冷酷阴暗的情报工作者。而王佳芝正值豆蔻年华,是大学学生,从未体验过爱情,他们原本无法相遇,却在懵懂的爱国热情的激发下,在一场密谋的刺杀行动中相互邂逅。两人在隐藏的矛盾中擦出了爱的火花,而注定没有结局。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国家的危难,青春美好的女大学生又怎么会走上危机四伏的刺杀道路,出卖色相,潜伏在狡诈的情报汉奸身边呢?她的命运又将如何?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文学本身为我们可以深入,形象地了解一个时代提供了窗口,电影的改编亦然,我们只知道历史的骨架,却难以看穿那个时代人的命运和生存。而《色戒》,正是通过这样的切入点,为我们关照那个时代开了一扇门。

首先是电影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热血青春,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形象。刚开始,邝裕民在大学剧团表演抗日话剧时,邀请王佳芝表演女主角,从未演过戏的王佳芝却和邝裕民配合得很默契,一句“中国不能亡”感动了台下的无数观众。

也正是这个细节,为她后来扮演贵妇时卓越的演技埋下了伏笔。话剧表演这个场景将大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展露无遗。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接着,电影在描绘大学生的慷慨激昂时,也刻画了他们年少不经事的懵懂状态,他们的计划虽然看似周密,但在和深藏不漏的敌人周旋时,却处处透露着稚嫩。

比如他们以为色诱不太理想的原因居然是王佳芝没有性经验,因此让同学中唯一有性经验的胖子和王佳芝发生关系,来熟练男女之事,而邝裕民与王佳芝早互有好感,无奈中,他们的情感被这样的方法毁灭。

悲剧的是在关键时候,警觉的易先生却因故离开香港去了上海,导致他们的青春热血,在计划的失败中散落尘埃。

王佳芝作为妙龄少女,邝裕民是爱国青年,他们的爱情值得期待,最终只留下了遗憾,正如王佳芝后来感慨:“三年前,你本可以。为什么不?”

通过电影上半段的讲述,我们可以体会到,时代会影响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命运,年轻人最富有朝气,在他们踏入世界的时候,时代会在他们的足迹上打上深刻的烙印。时代可以造就邝裕民这样的爱国青年,也可以毁掉像王佳芝这样的女大学生的命运。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二、独特的女性视角,人性和情欲的漩涡

张爱玲以女性视角下对女性爱情观人生观的独特思考而称著。电影中,王佳芝的选择,反映出女性在那个时代下归宿不定的迷惘感。她的第一次选择,在邝裕民发表刺杀易先生的看法时,作为动荡时代下刚开始思想觉醒的女性,她期待爱情,也想报国,为了支持邝裕民而选择支持他的色诱计划。

第二次发生在计划初期失败后,她辗转来到上海,遇到邝裕民时,再一次答应继续色诱易先生的计划,因为她世上的亲人抛弃她,生活没有依靠,故人相见,当年未尽之事又起,况且她心里似乎还惦记易先生,因此只能接受。

第三次,在邝裕民一伙即将实施刺杀计划时,他正在和易先生买钻戒,这时的她,已经对易先生有了感情,也感受到了易先生对她的爱,她选择提醒易先生逃离。也就在这一刻,她或许成全了自己的爱,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在三次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脆弱,首先是王佳芝对于他们同伙的忠诚,这种忠诚感带给她归属感。其实这种忠诚是经不起打磨的。王佳芝在来到上海后,电影给到她的镜头是一个蓬头垢面,穿衣朴素的落魄女,完全没有她扮演贵妇时的高雅美丽。她第二次答应色诱计划,无奈中为生活所迫占了百分之七十的原因。重新扮演麦太太的她,又恢复了当年的贵族气质。

后来,在易先生的圈子里,她的脆弱的忠诚慢慢消磨殆尽。易先生从事非常隐秘的情报工作,他是一个情场高手,有很多情妇,三房太太,他熟稔撩妹的套路,对于那种风姿绰约懂得攀附勾搭的女人已经看厌倦了,王佳芝的美好和一丝稚嫩纯洁给他眼前一亮,但他也十分警惕。

他借机会约王佳芝出来,第一次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她,享受着征服的快感。

王佳芝焦虑起来,催促邝裕民他们动手,显示出她的焦灼,也许自己都不知道的是,她想见到易先生的感觉。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扮演麦太太的她,也许看到了这个男人的孤独,阴暗,期待自己被占有吧,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吧。爱情的美好体验,不就是两个人心与心的接近吗?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就是王佳芝在被易先生粗暴对待之后,在一次茶局上故意说自己要离开上海,她试探性的想知道易先生是否会挽留。

不经意的举止,暴露了王佳芝的内心变化。她一开始对易先生的惧怕和与之周旋的劳累变为一种微妙的期待。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性是善变的,穷困的忠诚难以抵抗物欲的诱惑。而坚守需要极大的毅力。

正如美国电影《桃色交易》中的男女主,他们面临经济压力时,以为富商答应给他们一百万借用女主一晚。虽然富商答应什么都不做,但那一晚,女主做着富商的游轮,喝着上等的红酒,富商展示着他的绅士和优雅,女主的心也产生微妙的变化,男主则因为自卑产生了猜疑。最后,女主和男主分开,选择了富商。

相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了王佳芝的身上,换汤不换药,故事的内核都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它很脆弱。不同的是,王佳芝是没有选择。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最后,易先生和王佳芝都对彼此产生了爱意。他们的情爱场景也变得温柔,这也是其中备受讨论的镜头。汤唯因此还遭到封杀。忠诚沦落了,情欲占了上风。

食色,性也。性的欢愉是人类的原始欲望。人想超脱原始的性欲,把它规范在社会的秩序中,实际上,情欲无法被规范。女性则尤其容易沉迷其中。在缠绵过后,王佳芝也许体验到了爱情的热烈,也因此对易先生心生爱意。

乱世之中人心惶惶,命运沉浮,一场放下身份回到身体本身的欢乐的情爱又带给王佳芝怎样的体验,我们只能猜测。不过一定是有欢愉的哪怕是短暂的。《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作品,无不挖掘着情欲的美和恶。

三、消亡是爱情的赞歌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大部分人都活在结婚生子的“围城”里面。李银河说:“爱情的本质就是一瞬的激情,它来得很快,消失得也很快。爱情就是生命一瞬间的花火。”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看《色戒》,也许正诠释了这样的观点。因为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爱,才让后来的一切戛然而止又是必然发生。他们的爱情,注定破灭和消亡,一是世道使然,二是作者想表现的,本就是一场悲剧。

电影中,他们最后一次在一块,是易先生进入首饰店的埋伏圈,他看着王佳芝戴上自己为她买的大钻戒,面带微笑,王佳芝呢,在乱世中,没有人能给予她什么的时候,易先生却愿意给她漂亮的钻戒,物质微不足道,心意是重要的,他想让王佳芝穿上定制的旗袍,戴上他买的戒指,让她美丽。

这让她心头为之一怔,“他是爱我的。”她把女性柔弱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她嘴角抽搐着低声喊着“快走。”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易先生逃离了,她还在幻想能见到他。无奈而凄凉。因为各种原因,易先生只能选择处决王佳芝和他们的同学邝裕民等人。王佳芝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影片没有结束,在最后,镜头里的易先生满怀疲惫,走到了王佳芝的房间,在阴影里,眼神里一丝空洞,一丝冷漠。他确实怀念她了,但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之爱,即真正热烈的爱情终究会走入平淡,为了使它不灭亡,用生命来终止,让爱情停留在激情阶段。也就是我们最常说的爱而不得。

比如电影《三少爷的剑》里,那个想要杀死三少爷的山庄女主人就是爱到极致,却又不允许三少爷爱别人的极端行为。

《色戒》原著里有一段极其震撼的描写:“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也许就是爱情的凄美赞歌。唯其凄凉,更愈发美。

《色戒》:如果只盯着汤唯的“假戏真做”,会漏掉很多精彩之处

很显然,电影的床戏,不论是否“假戏真做”,都是整个故事内核的装饰,如果只盯着床戏,就忽略了很多细节和电影的血肉,而这些细节,才是电影真正打动观众的地方,才是导演李安和张爱玲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裕民   假戏真做   爱国   富商   情欲   钻戒   上海   忠诚   人性   细节   命运   计划   女性   时代   爱情   精彩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