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天一阁》哟

神秘的《天一阁》哟

我勉强能算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当的读书人。但只要遇到心仪的好书,总还会爱不释手地反复阅读——《文化苦旅》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而其中最欣赏的一章,就是《风雨天一阁》。

那么,《风雨天一阁》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天一阁》的由来

明嘉靖年间,27岁的范钦考中进士,开始到各地当官了。他走了好多地方,最后做到了兵部侍郎的官职。兵部,部级干部,而且有个兵字,应该是武官啊!可他偏偏喜好收藏书籍,而且是古籍孤本善本。

好书收藏的多了,自然要有个放书之处,于是便建起了《天一阁》藏书楼,专门用作藏书。

为什么要用这个名字呢?

纸张书籍,最怕的是火。不论是战火、天火、还是不慎失火,总之一把火就可把它焚烧干净。于是,范侍郎便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借水防火,祈祝他苦心经营的《天一阁》免受火焚之患。

看来,这个范侍郎虽说是武官,却也是个文化人。

神秘的《天一阁》哟

二、 《天一阁》的藏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恰恰又是发明了造纸和印刷这两大印书工具的民族。然而几千年来的藏书却几经毁灭,能够留下来的少之又少。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不管它是否属于历史真实,反正封建统治者推翻前一个朝代时,往往都是刀兵相见,玉石俱焚,谁还顾得上几本破书。因而《天一阁》能够留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作者把它归结为:有足够的资财,有极高的的文化素养,有对古籍的敏感和识别能力,有清晰的管理头脑,有对书籍布局的设计,有防火防灾的考量,有超越时间的谋划,有对后代传承的构想。

《天一阁》主人范侍郎和他的后代,无疑是具备了这种素质和能力,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无可辨驳。

神秘的《天一阁》哟

三、 天一阁的传承

古来藏书家很多,但能传承至今的却寥若晨星。《天一阁》是怎样传承的呢?

范侍郎八十高寿时,自知来日无多。他把两个子女叫到身边,拿出两份遗产任他们选择: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藏书一楼。每人只能任选其一,不得分割。

此处无声胜有声啊!这种不近情理的遗产分配方式,很快便让子女理解了长辈的良苦用心:一生为之奋斗的遗产能否得以传承,尽在不言中啦!

大儿子果断接过藏书一楼,在分文未得的前提下,自己变卖家田,对《天一阁》进行修缮保管。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这样做,父辈宁可把《天一阁》付之一炬,也不愿让它在后代手中损毁。

由此可见,接下来的范氏后人,是怎样代代相传,把《天一阁》保存传承下来,流传下来。其高尚的情操,其无私的美德,其文人的风骨,其文化的良知,不能不让人粛然起敬。

神秘的《天一阁》哟

四、《天一阁》的保管

藏书家好做,代代相传难。在保管藏书上,《天一阁》的主人们立下了铁的规矩:1、藏书一律不外借,天皇老子也不行。2、藏书楼不对外开放,就是说,这里没有读者。3、家里人无故不得进入。4、家人不得擅领外人进入。

其实无非一句话:除打扫卫生修缮整理外,任何人不得靠近。

有两件事可以验证《天一阁》钢铁般的规矩:

其一,范钦的侄子因要读看《天一阁》的书未得,一气之下,历经多年自己也建起了一座藏书楼。范钦得知后,只是淡淡一笑而已。

由于没有立下《天一阁》钢铁般的规矩,没过几代,侄子的藏书楼就无影无踪了。

其二更让人震撼。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侄女钱绣芸酷爱读书,苦心孤意要进《天一阁》读一点书,为达此目的,竟由知府作媒,把自己嫁给了范家。万万没想到,成了范家儿媳妇的她仍然不能登楼,直到郁郁而终,也没读到《天一阁》里面的一本书。

不难想见,对于《天一阁》,范家的后人已经把它视为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正是这种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超越时空,甚至让人感到冷漠,严峻,不近人情的意志力,才使《天一阁》延续至今。

神秘的《天一阁》哟

五、《天一阁》的意义

永远的不准登楼,不准看书,这座藏书楼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是啊,书就是给人看的,只藏书,不准看书,藏有何用?

但只要开出一条小缝,迟早会酿成大缝,怎么办?

这是包括范家在内所有人心中的一个困惑。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国古代一流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来了——要登楼看书。

出乎意料的是,范家各房一致同意黄先生登楼!——一具具铜锁依次被打开,黄先生长衫布鞋悄然登楼。他翻阅了楼中所有藏书,不仅把其中流传未广者编成书目,而且还撰写了《天一阁藏书记》留存于世。

至此,1673年成为《天一阁》最光彩夺目的一年,是《天一阁》几百年历史进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至此,《天一阁》有了向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当然这规矩仍旧十分苛刻,200年时间仅有十余名学者登楼,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去中国文化史的人物。

至此,《天一阁》终于显现了它存在于世的伟大意义。

直到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贡献古籍600余种,受到乾隆的褒扬赏赐。

至此,《天一阁》的创建者范钦和他的后人们,获得了伟大的成功。

神秘的《天一阁》哟

六、《天一阁》的劫难

那年,太平军攻陷宁波,有窃书者趁乱凿墙偷书,当作废纸贩给造纸作坊而渔利。

1914年,有名有姓的书偷又潜入楼中,白天不动声色,夜晚开始偷书,运到墙外河边,由小船接运到上海贩卖。连续几天,竟把楼内珍本运走一大半。

有识之士得知噩耗,出资买回珍藏。不久又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焚毁。

范钦先生若地下得知,当以捶胸顿足吧!

神秘的《天一阁》哟

七、《天一阁》的今天和未来

历史的车轮到了今天,范氏家族伟大的文化良知并没有失去光泽。《天一阁》作为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它已经不以书籍的内容而昭然若世,而是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时刻不忘那段悲怆又神圣的历史,时刻不忘我们对文化的渴求。

为此,它的意义又赋于了新的内涵。

毫无疑问,《天一阁》的今天有其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天一阁》精神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薪火相传的一支火炬,照亮历史、今天和未来!

神秘的《天一阁》哟

以上,是我读过《风雨天一阁》的笔记,它让我们记住了古代读书人的酸甜苦辣,坎坷磨难,坚韧不拔,文人的良心,文化的渊源,独立之人品,清高之人格!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上几眼,当会有益无害。

神秘的《天一阁》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武官   兵部   代代相传   知府   侍郎   藏书楼   良知   古籍   藏书   遗产   规矩   意义   神秘   书籍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