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甘愿陪死,吴用和花荣在坟前自缢身亡,他们为什么如此决绝?

李逵甘愿陪死,吴用和花荣在坟前自缢身亡,他们为什么如此决绝?

凡读过《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李逵是个没有脑子的粗人莽汉,平生除了打打杀杀没什么优点可寻。他对宋江忠心耿耿,发起火来照样大声辱骂。他能把水泊梁山的杏黄大旗砍倒,杀性起来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这样一个没心没肺没有定盘星的人,当宋江告之已喝了奸臣送来的毒酒,不久既将死去的时候,他竟然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按理说,面对奸臣陷害,死期将近,凭李逵的鲁莽性格,不应该俯首贴耳,甘愿等死。他起码应该大闹一番,闹得惊天动地再离去,这似乎才符合他的性格。

军师吴用,被封授武胜军承宣使。小李广花荣,被封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他们在官位上本来没什么糟心事,偏偏无缘无故地心情恍惚,寝寐难安,不约而同地梦到宋江给他们托梦,诉说喝了朝庭御赐毒酒,现已身亡,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高原之上,望他们念及旧情前去探望。二人先后来到宋江坟前,痛哭之后,又一齐自缢而死,追随宋江去阴曹地府相伴了。

吴花二位的死亡,其死因似乎也值得推敲。他们在任上活得好好的,并没有受到迫害。既使对宋江旧情难忘,也不过来坟前吊唁一番,哭诉一通,抒发悲戚之情,如此而已。无论如何也不至于非得上吊身亡。粗略看去,他们二位的死去难免也有生硬雕琢之嫌。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作为一部古典名著,《水浒传》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必有其不同凡响之处。而作为经典作品的收尾,作者也必然会慎之又慎,不可能轻易出现败笔之嫌。那么,李吴花三人的悄然离去,究竟深藏着哪些值得探讨的奥秘呢?

李逵甘愿陪死,吴用和花荣在坟前自缢身亡,他们为什么如此决绝?

水泊梁山气数已尽,凭李逵一个既无韬略又无甚武功之人,是闹不起什么风浪的。与其让他胡乱杀几个人再死掉,莫不如赚个好名声追随宋江而去,反倒衬托了宋江的“忠义”之心。

宋江死前,卢俊义已先期饮用了御赐毒酒,落水身亡。也就是说,水泊梁山武艺最强的头领已被陷害死掉,这就已经损掉了一半东山再起的资本。同时,宋江事先也不是没征求李逵的意见:贤弟不知,我听得朝庭差人送来药酒赐与我吃,如死,却是怎地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吧!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都分散,如何反得成?

可见,宋江对当下形势是有清醒估量的。接着他继续做李逵的思想工作: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庭赐死无辜,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意思是说,这宋江这辈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改变忠义之心。你如果闹起来,岂不坏了梁山的名声。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梁山的气数已尽,已经没有什么资本再去折腾了。宋江这是拿梁山作挡箭牌,目地无非是怕坏了他宋江的名声。所以才劝慰李逵,干脆你也随我去吧,跟着我落个忠义之名。

由此可见,李逵并非无缘无故地转变了鲁莽性格,而是在宋江苦口婆心归劝之下,才决定不再造反,跟随宋江而去。这样安排,是符合情理,符合逻辑,顺应了《水浒传》大局的需要,应该算得上是神来之笔。

李逵甘愿陪死,吴用和花荣在坟前自缢身亡,他们为什么如此决绝?

花荣原本是个小小的清风寨知寨,是宋江把他带上了梁山。作为宋江的心腹,他上梁山后一直追随宋江身边,很少上阵厮杀,最多在关键时刻射出拿手的神箭,解救一时之困。作为宋江的保镖,他不具备扬旗举义干大事的韬略。

花荣由于和宋江的特殊关系,当来到宋江坟前时,他无法掩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绝望之情。他人生的精神支柱倒了,他的精神也随之垮了。什么报仇血恨,什么富贵荣华,什么美好前程,到这个时候都已随风散去。花荣的自缢与李逵不同。李逵之死是用生命保全宋江的名声。花荣之死是对自身命运和精神无处安息而亡。李逵死的不过是一口气,花荣死的是绝望和无助。两相对照,花荣死得才更加令人悲叹!《水浒传》这样安排花荣的离去,等于是用精神陪葬宋江,由此更加具有精神震撼的力量!

李逵甘愿陪死,吴用和花荣在坟前自缢身亡,他们为什么如此决绝?

吴用本来是晁盖阵营的人。上了梁山后,他看出了宋江不仅名望远在晁盖之上,而且是个必能大展宏图之人。于是他在晁盖还是山寨之主时,就投向了宋江的怀抱。他与宋江的结合,不仅是精神的相通,而且是人生目标上的契合。

吴用不同于其他梁山好汉。他本是个私塾先生,作为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是他最大的不平。所以在劫取生辰纲时,吴用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其目地无非是想改变自己卑贱的身份,闯出一条出人头地的道路。上山后,他之所以抛弃晁盖转投宋江,是因为他看出了宋江日后必走招安之路,而晁盖不可能投靠朝庭。事情的结果也正如他所料,宋江在晁盖死后,马上把聚义厅换成了忠义堂,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招安之举。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正是吴用这个知识分子终身追求的目标。他和宋江一唱一合,配合默契,终于走通了这条所谓的光明大道,被封授了武胜军承宣使的官位。

而宋江之死,又使他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变。因为他看清了,所谓的招安,不过是一场昙花一现的悲喜剧,那种梦想一招得势,荣贯终生的夙愿,无非是一厢情愿的一枕黄粱。宋江的今天,无异就是他的明天。既然如此,莫不如早早结束这场悲剧,一了百了,岂不快哉!事实上,只有吴用才是宋江最坚定最契合的精神伴侣。吴用的陪葬,也最符合逻辑情理。

总结:

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是宋江生前选定的归宿之地。这是《水浒传》结尾一个最为重要的灵魂圣地。宋江,李逵,吴用,花荣四人埋葬于此,象征着四个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文武不同,身份不同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分别是:在义气上最忠于宋江的人,在情感上最依赖宋江的人,在精神上最契合宋江的人。让他们归宿在一起,也象征着那场轰轰烈烈的替天行道的大旗,折倒在了蓼儿洼这块高地上。蓼儿洼,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其山秀丽,松柏森严,甚有风水,和梁山水泊无异。虽然是个小去处,其内山峰环绕,龙虎踞盘,曲折峰峦,坡阶石砌,四围港汊,前后湖荡,俨然似水浒山寨一般。

说来说去,无非是另一个水泊梁山。宋江等四人,整天做好梦去吧!蓼儿洼,真乃一个美妙无比的归宿啊!

李逵甘愿陪死,吴用和花荣在坟前自缢身亡,他们为什么如此决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李逵   忠义   水浒传   梁山   气数已尽   韬略   替天行道   官位   奸臣   毒酒   山寨   名声   归宿   性格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