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关于对《水浒传》悬疑问题的探讨分析

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关于对《水浒传》悬疑问题的探讨分析

我2019年读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书却几乎翻烂了,那就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水浒传》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在民间并没有异议。只是对此书的某些观点总有些不同声音。而那些不同声音到底哪些才更贴近实际更加合理呢?今天就把它摆出来,分析探讨一下。

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关于对《水浒传》悬疑问题的探讨分析

宋江

一、 宋江到底是好人还是坏蛋?

对宋江这个人物定性,恐怕是争论最强烈的问题。正反两方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头头是道。

1、好人的理由

扶贫济困,仗义疏财。宋江做慈善绝非作秀,更不图任何回报,哪怕街头偶遇素不相识,他也能毫不犹豫慷慨解囊。而且资助的大都是身处下层且有危难的贫苦人。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资助阎婆惜母女,因此还惹来杀身之祸。而这杀身之祸的缘由,则是因为搭救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不被捉拿所致。所以宋江的声望极高,江湖中人不管认不认识他,只要听到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一律纳头便拜。


2、坏蛋的理由

费尽心机非要走招安那条路,直到把水泊梁山弄得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不仅断送了绝大多数梁山好汉的性命,自己也被奸臣毒死,落得可悲可叹的下场。

为了招降朝庭军官或豪强,采用的手段有些欠佳。比如,明知秦明的家眷在城里,依旧派人假扮秦明趁夜去攻城,致使秦明全家被杀,秦明媳妇的脑袋被人家挑在城头上示众。

为了哄骗卢俊义上山,让管家回去报假信,害得卢俊义连媳妇带家产都归了别人,自己也被屈打成招。


3、好人坏人的区分

本人以为,区别好坏人的方式,不应只看一时一事,应站在大局的高度,得出的结论才能更接近真实。

首先,宋江做慈善不分时机场合,随时随地不图回报,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硬把人家做慈善说成是沽名钓誉别有用心,是没有道理的。

其次,宋江招安并非为了自己荣华富贵。在封建社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是人生追求的普世价值。把108个兄弟从被朝庭认定的流民草寇中解救出来,既报效国家又博得功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唯一最佳的选择。

再有,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关键要看其出发点是什么。宋江为了整体利益,为了大局,牺牲秦明和卢俊义的家眷,是以小家换大家,以个人换整体,以局部利益换来全局胜利。手段低级,目的高级。

最后,文学作品塑造人物,是要塑造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真人,不是每句话每件事都无比正确十全十美的完人,那样的完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在文学作品里也就更不允许存在。在紧要关头说了过头的话做了过火的事,是每一个掌权者都可能做的事情,只要它符全局的整体利益,就应该被理解和正面评价。那种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方式,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当然,把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本身就是天真幼稚的事情。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宋江无论如何也不应划入坏蛋的行列。

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关于对《水浒传》悬疑问题的探讨分析

晁盖

二、 梁山到底是农民起义军还是土匪窝?

这个问题在史料中是不成问题的——宋江领导的这支队伍,就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农民起义军。

但在其队伍构成中,往往让人难以认同。比如张青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比如矮脚虎王英等人的喝人心醒酒汤,比如时迁的鸡鸣狗盗挖坟掘墓,比如李逵的青红不分滥杀无辜,比如杀人越货醉生梦死的某些山大王,这样的人也算农民起义军,是不是有些牵强?

其实,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还是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上存有偏差。

1、宋江领导的起义,与明末李自成和清朝洪秀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政权的起义不同。他们不夺取政权,不攻占地盘,只是占据水泊梁山一隅,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何况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等领导人本身就是逃犯。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在这样的政治纲领下,只要有人来投奔,他们是不问出身的。

因此,说他们是农民起义军未尝不可。只是起义纲领与别的起义军有所不同。如此而已。

2、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必然会带有那个历史背景下的烙印。如果用今天的价值观去审查,梁山108条好汉恐怕没一个好人。如果过去杀过人,今后也必须杀人,不准做好事,作了好事也不算好人,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文学作品是要通过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展现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山好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作法是正面的,是积极的。说他们是农民起义军是行得通的。

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关于对《水浒传》悬疑问题的探讨分析

卢俊义

三、 梁山好汉有几个是真正逼上梁山的?

梁山108条好汉,上梁山的缘由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被奸臣陷害逼上梁山的。

2、吃了官司逃上梁山的。

3、被哄骗不得不上山的。

4、当了俘虏归顺梁山的。

5、为了出路主动上山的。

面对以上五种情况,若回答这个问题,似应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讲, 108人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因为不管是哪种原因,既或那些原有的山大王,也是因为各种缘由被逼无奈才走上梁山之路。如果在家里衣食无忧过好日子,谁也不会愿意戴上落草为寇的帽子。

从狭义上讲,纯粹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冲一人。林冲被奸臣迫害,一忍再忍,但人家还是追着要他的命。走投无路之下,他才奋起反击逃上梁山。在林冲身上,生动而具体的表现了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道理。而其他人尽管也有难言之隐,但与林冲相比,都不能同日而语。

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关于对《水浒传》悬疑问题的探讨分析

吴用


四、 招安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关于招安是正确还是错误,似应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从长远考虑,招安是水泊梁山的唯一出路。不难设想,在蔡太师和高俅等奸臣把持的朝政下,梁山被朝庭剿灭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任何一个封建统治集团,都不可能任由造反者长期得势。尽管朝庭的几次围剿都没有得逞,但那只是暂时现象,以水泊梁山弹丸之地与庞大的国家机器相对抗,其军力财力物力都不成比例。从梁山排在最前面的五虎将都是朝庭命官这个现象就足以说明,真正强大的力量在朝庭,梁山并不占有天时地利人合。而被朝庭招安,求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又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意愿。

其次,梁山被招安后,派去攻打南方起义军方腊,这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因为既然接受招安,就是要报效国家。而既想封妻荫子又不想出工出力,天底下哪有那样的道理。至于损兵折将,那是被高俅等奸臣使用以毒攻毒的阴谋所害,与招安是两回事。至于宋江最后被奸臣毒死,则更是奸臣们排除异己的卑劣伎俩。所以宋江在临死前还依旧坚持: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可以说宋江的思想观念是始终不变一脉相承的。

所以,认不清朝纲混乱的形势,一味地相信皇帝,这愚忠思想才是导致梁山失败的主要原因。

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关于对《水浒传》悬疑问题的探讨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水浒传   封妻荫子   梁山   青史留名   山大王   除暴安良   起义军   替天行道   各抒己见   奸臣   众说纷纭   缘由   好汉   悬疑   文学作品   好人   农民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