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两天前在微头条上写了几个字,阅读量两万多。这个流量在微头条上不足挂齿。让我关注的是下面的评论,有朋友提出不同观点,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我写的几句话是关于诸葛亮的。说他不负托孤重任,积劳成疾活活地累死啦!朋友的意思是,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那么,它到底偏颇在哪里呢?想来想去,大概是指明知条件不具备还要强行出征这个因素上,于是便有了探讨一番的欲望。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001

有史以来,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历朝历代都是有共识而无异议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中唐时期的杜甫在游览成都武候祠时,有感诸葛亮的博大胸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这句千古佳句。而《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作,中唐时期的杜甫是看不到这本书的。那么他根据什么要这样说呢?所据史料只能是陈寿写的《三国志》。

陈寿是晋代官员,而晋是承接魏而来,也就是说,陈寿写书的年代是在曹操开创的魏国和司马家族掌权的晋代。于是,他在《三国志》中便把曹魏尊为正统而大书特书《魏书》,这和《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主旨恰恰相反。在这种情况下,陈寿仍旧把敌国的诸葛亮写得光彩照人并且使杜甫砰然心动,充分说明诸葛亮的正面形象是世人共识的。

另外,陈寿本人曾经在蜀汉后主刘禅的朝庭里做过官,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极有可能见过当朝丞相诸葛亮。他写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不是后人补写,自然也更有条件搜集史料,很多史实显然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所以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三国志》与别的史书相比,真实性的比例会相对大一些。

还有,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是不容置疑的正史史料,说明诸葛亮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他临表涕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肺腑之言,与他的实际行动相对照,足以证明并不是空喊漂亮的口号。

其实现代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据史料记载,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敌人杀害,解剖后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树皮草根。即便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他仍然在冰天雪地里与敌人周旋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此连敌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

相形之下,诸葛亮何尝不是如此。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002

北伐屡屡受挫,使诸葛亮身心俱疲精神倍受打击,在双重压力下,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导致最后崩溃则是必然的结局

1、从公元181年到207年,在这27年里,诸葛亮修身养性立志用世,取得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量和胸襟。刘备三顾请其出山,正值他二十七岁的大好年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夸赞周公瑾的词句用在诸葛亮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时间到了公元234年,诸葛亮已经54岁,在古代年过半百的人,依然厮杀在战场第一线,应该算高龄之人了。而这个时候,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五虎上将都已不在,马谡等后起将领的能力已无法与之相比。加之连年征战国力空虚,后主刘禅也并不急于北伐。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具备的形势下,作为军事家的诸葛亮之所以仍旧一意用兵,无外乎一是白帝托孤的重任无让他法轻松,二是年过半百的他已经时不可待,此时再不出征,恢复汉室的大业恐怕就得由别人来完成了,如果造成那种局面,先帝的白帝托孤岂不是白托了么?这应该是他急于北伐的主要原因。

2、街头失守被迫撤兵,给本已身体虚弱的诸葛亮精神上造成巨大打击。尽管他挥泪斩马谡,尽管他上书自贬三级,但是对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说,面对用人失察和组织不力这一低级错误的严重后果,没有亲身体验是无法感同身受的。这无疑是导致诸葛亮身体状况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另外,对魏延提出的出奇兵急袭子午谷,大军从斜谷出击,双头并进使敌方顾此失彼,这种急功近利的冒险计谋,被向来谨慎用兵的诸葛亮断然拒绝。可是,诸葛亮坚持祁山用兵的策略却屡屡受挫。面对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诸葛亮是有苦难言。这种战略战术上的失败,对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说,其打击也是无法言说的。

3、最要命的是遇到了司马懿这个死对头,他看准了蜀军长途远征、粮草难济无法持久作战这一短板,采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战术,死活就是不出战,从而起到消耗蜀汉战力、涣散军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效。这一招等于挫到了诸葛亮的软胁。可想而知,不到万般无奈,诸葛亮怎么可能使出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的招法。面对羞辱对方的激将法,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受不住了。但司马懿却看透了诸葛亮的心思,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穿上女人的衣服哈哈大笑:诸葛匹夫休矣!

事已至此,诸葛亮在精神上就已经输了!但是让诸葛亮认输,他死也不会甘心。一个大人物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其心情已糟糕到极点,而糟糕的心绪对身体伤害程度是何等严重,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003

在君臣关系上,刘备与孔明是否有“鱼水关系?”“白帝托孤”是那么简单么?某些学者的疑问是否有道理?

刘备确实说过:“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在以后的征战杀伐中,刘备也确实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十分信赖。在一系列战役中,诸葛亮也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针对诸葛亮白帝托孤以后的种种表现,有不同声音指出,事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刘备白帝托孤,之所以说出若是刘禅不争气,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的话,只是一种无奈之举。一是因为刘备最信赖的法正和庞统都已不在,而在夺取四川的战役中,诸葛亮一直驻守荆州,是庞统法正在起着谋士作用。在夺取汉中的战役中,担任军师任务的是法正,诸葛亮也没有参与。也就是说,这个鱼水关系并不是那么紧密,关键时刻也有疏远的时候。另外刘备并没有把大权都交给诸葛亮,还有李严总管后勤一大摊子事。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其次,让关羽驻守荆州,虽说是刘备的主意,但诸葛亮明知关羽刚愎自用,却不加制止和提出异议,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掉了脑袋。紧接着,刘备急于为弟报仇出兵伐吴,尽管诸葛亮提出异议,但刘备不仅不理会,而且也没有让诸葛亮随同出征。结果刘备大败而回。诸葛亮哀叹:若法孝直在,此役则不能存在,既使存在,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啊!诸葛亮的这番感叹,说明他心里明白,法正在刘备心中的份量是超过自己的。

再有,诸葛亮的兄长诸葛谨在东吴身居要职,在孙权面前非常得势。而诸葛亮与兄长关系又非常密切。所以刘备对联吴抗曹不太上心。而这与诸葛亮初出茅庐《隆中对》的三分天下战略构想是相违背的。由此说明,刘备与诸葛亮那种鱼水关系,无非是刘备当时的一种怀柔策略而已。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实难苟同。

第一、白帝托孤,刘备是全权委托给诸葛亮,李严不过是个辅助角色。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口头买卖,人家刘备还有留给儿子刘禅的遗书呢,那里面已讲得明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是打不成马虎眼的。同时刘禅也真把诸葛亮当义父对待,大权都交给诸葛亮,并没有不信任的地方。至于法正和庞统,他们都是有真才实料的人,是人才就要发挥作用,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怎么可能心生醋意呢?这等于是低估了诸葛亮的格局。

第二、刘备对联吴抗曹不上心,不仅不是对诸葛亮三分天下战略构想不感兴趣,反而是极为感兴趣。早日入蜀为王是刘备做梦都在想的好事。只是在战术层面刘诸两人有分歧,这在君主与臣子之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刘备又不是阿斗刘禅,没有一点自己的主张,何谓试图兴复汉室大业的一代枭雄。至于关羽的败走麦城,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在这方面,硬把刘备和诸葛亮说成是关系疏离,无疑是把他们二人都看成了心胸狭窄的小肚鸡肠之人。纯属于乱点鸳鸯谱,是不切实际的。

第三、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已经在东吴供事,这层关系刘备清清楚楚。之所以还要三请诸葛亮出山,皆缘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士子为主效劳是不分彼此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只要能够施展平生所学,不负终生所愿,是不考虑那些针头线脑的小事的。那种在复杂的人事关系羁绊下所衍生出来的苟且之事,在那个年代并不盛行。同样如此,蜀吴交兵打得热火朝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在东吴孙权手下也并没有受到牵连。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004

为了实现远大抱负,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放弃希望,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形势下,诸葛孔明之所以百折不挠一往直前,宁可丢掉性命也绝不放弃,恰恰说明他看清了形势,才急于再三北伐中原。

不难设想,在曹操这个乱世枭雄已死,儿子曹丕新政,司马氏虎视眈眈曹魏政权的形势下,魏国朝纲混乱,人心浮动,此时伐魏,应该是一个大好良机。前面所说的天时,是指蜀国自身的天时不利,并非指向敌方。事实上,司马懿也并不急于决战,他的目的是先把兵权在握,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早日拿下曹魏政权取而代之而韬光养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早已说明了这一点。但诸葛亮等不得呀!诸葛和司马在战略思维上的南辕北辙,为诸葛孔明北伐中原设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真是天命不可违呀!

所以,杜甫感叹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多么形象又逼真!

不知我的粗浅分析是否能和那位条友一致,诚望不吝赐教。

明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蜀汉   白帝   东吴   荆州   祁山   司马   败走麦城   中原   天时地利人和   鱼水   军事家   杜甫   史料   政治家   天时   诸葛   异议   关系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