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心态,摒弃奢望,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读书笔记之二


端正心态,摒弃奢望,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读书笔记之二


《聊斋志异》里有一篇《王六郎》,简炼缩写如下:

家住淄川的老许以捕鱼为生。他酷爱喝酒,每晚去河边捕鱼都带着酒,先把酒撒一些,边撒边说河里的淹死鬼请喝酒了然后才开始捕鱼。奇怪的是,别人捕鱼总是很少,他却总是满载而归。

一天,有位少年来到河边,自称叫王六郎,老许便与他聊了起来。过了一阵,六郎站起来说,我去下游帮你赶鱼,说完就走了。当天老许又捕到很多鱼。有一天,六郎来和老许告别,说他其实不是人,而是醉酒不慎掉进河里的淹死鬼,以前是感谢老许祭奠的情义,才帮他捕到很多鱼。如今他在阴间的期限已满,明天中午就要到人间投生,以后就不能见面了。明天中午会有一个女人来代替他。

第二天,老许特意在中午来到河边,果然有个女人抱着孩子,一时不慎掉进了河里,孩子被抛到了岸上哇哇大哭。女人拼命挣扎游上岸,抱起孩子就走了。老许很是纳闷儿,觉得六郎说得不准确。

晚上,六郎又来了,说他可怜那个孩子,不想一次害两条命,就放了那个女人。可是,没过几天,六郎又来告别,说他的好心肠被天老爷知道了,提拔他作招远县的土地神,老许以后可以去看他。老许说,你成神了,我也看不到你呀?六郎说,这你不用管,尽管去就是了。

回到家里,老许打点行装准备去看六郎。他老婆说,那么远的路,你去看一尊不会说话的泥像,有什么用呢?老许没听劝阻,跋山涉水来到了招远县。当他打听土地庙在哪里时,人们立刻围上来问他,你是不是姓许,从淄川来的?老许说是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人们说,土地神都给我们托梦了,说你要来,让我们替他送给你礼物。

老许很是激动,来到土地庙里祭祀了六郎。临行前,人们送给他好多礼物,有一股风也跟了他好长时间。老许知道这是六郎在送他,他也说了好多感谢的话,俩人恋恋不舍地分开。

老许回到家,不再捕鱼了。他辛勤劳作,日子很快富裕起来。

有个叫林下的人,家里非常贫困。见到老许富裕了,便想起自己童年的朋友在京城做了大官,本已生活拮据的他,竭其所有置办了车马衣装去见朋友。没想到事没办成,只好卖掉衣着车马,骑头小毛驴回来了。



端正心态,摒弃奢望,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读书笔记之二


初读《王六郎》,觉得没啥稀奇的,不过是朋友之间相互来往而已。细读几次才觉出,这里面学问深着呢!按照世俗的理解,六郎当了神仙,老许肯定会借光,偏偏六郎既没承诺什么,更没有给老许物质上的资助,而老许却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涉及到作品的主题了。

001

优秀的文学作品,最忌平铺直叙讲大道理,总是通过微不足道看似平常的小事,透视出其间蕴含的真谛。《王六郎》就是通过人鬼相处,人神对话等看似平常的过程,潜移默化地阐明了其中的奥秘。

六郎和老许相识相处,让老许看到了六郎宁可不投胎转世,也要救出女人和孩子的精神闪光点。当六郎做了土地神后,又不忘之前的友谊,嘱托当地人送他礼物感谢他远来看望之情。综合看,是六郎高尚纯洁的友谊打动了老许,使他不再酗酒捕鱼,实现了踏实勤劳过日子的转变。也可以说,打动老许的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是精神富有,促使老许过上了好日子。

由此想起闻名遐迩的格林童话里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渔夫贪得无厌的妻子有了别墅还要宫殿,有了宫殿还要当国王,当了国王还想当皇帝,当了皇帝还想管天管地管日月星辰。最终又回到了原先的破房子里,重新过上穷困潦倒的生活。

而六郎虽然当了神仙,却没有给老许荣华富贵。相反,老许也没有向六郎提出任何要求,二人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朋友相交。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六郎》与《渔夫和他的妻子》相比,其立意更加高尚,更加纯洁,更加意蕴深远。

端正心态,摒弃奢望,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读书笔记之二


002

林下本是个穷苦人,他误以为老许是借了六郎这个朋友的光才发的家,于是便竭尽全力置办车马衣装,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富人,不远千里去找已当了大官的童年时的朋友,梦想从朋友那里得到好处。结果,不仅梦想没有实现,反而赔掉了车马衣装,丧魂落魄地骑着个毛驴回来了。

林下的问题,一是不想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梦想依靠他人不劳而获的发家致富,这不是傍大款又是什么?二是不切实际爱慕虚荣,家境贫寒还硬充门面,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猥琐行径,可卑可笑至极。他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失魂落魄,一败涂地。

老许和林下两人的所作所为,在现实中有着鲜明的典型意义。老许有神仙作朋友,却不依不靠踏实肯干自食其力。他长途跋涉去看六郎,并非图谋利益,而是纯粹的友谊之情。这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相形之下,林下这种不肯吃苦耐劳,又想依靠关系升官发财,甚至花钱买官的人物,在当下的现实中可谓比比皆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六郎》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端正心态,摒弃奢望,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读书笔记之二


003

当然,说老许和六郎没有任何来往也是不准确的,六郎帮老许赶鱼,是报答老许每天都祭奠他的友情。六郎宁可自己不投胎人世,也帮助落水的母女平安,是舍己为人的真情。六郎既使做了神仙,也念念不忘与老许的情意,依然恋恋不舍地相邀相送,这是感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与六郎洁白无瑕的心灵相知相通,老许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升华。双方互赠互惠的,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种精神上的富有,胜过金银财宝,胜过任何物质利益,是无价之宝,也正是这无价之宝,才使老许勤俭持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联想当下,这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知相交则显得格外珍贵,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事例不胜枚举。远的不说,就拿头条号写作而言,为了一点小钱,不惜抄袭别人的作品当文贼。这种卑鄙无耻的小人之心,与王六郎相比,真乃天地相差,人神共愤。由此足以说明,鲁迅先生对《聊斋志异》“出于幻域,顿入人间”的解析,真可谓一针见血,入目三分。蒲松龄先生在二百多年前就已倡导阐明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是点石成金,恰如其分,非常适用的。

端正心态,摒弃奢望,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读书笔记之二


004

作为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的短篇《王六郎》,同样是以小见大,以短见长的典范。无论是主题立意,还是情节结构,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人物刻画,都做到了近乎完美,无懈可击。

在情节上:六郎从暗中帮助老许赶鱼,到真人出场与老许相会,再回到暗中相救母女,又当面与老许告别,直至当上土地神,在曲折迂回,百转回肠,迭宕起伏,悬念迭生的情节中,作者以简练至极的笔墨,使读者随着情节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完全融入到了故事当中去。具有相当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谓经典,莫过于此吧!

在语言上:真正做到了言简意骇,精炼异常。特别是对林下这个反面人物的塑造,只有寥寥数笔,就把一个试图不劳而获,又虚荣浮躁,盲目攀比的小人物嘴脸,刻划得淋漓尽致,入目三分。在老许和六郎的塑造上,同样既细腻真实,又贴切自然,使人物帷妙帷肖,栩栩如生。《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够成为古典名著得以流传,与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在谋篇布局上,作者以冷静平和的笔触,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只是客观表述,不做任何评价。把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髓,完全交给读者去自行分析判断。不仅节省了大量笔墨,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氛围,真正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许和王六郎这段佳话,其情、其义、其理、其真、其纯、在做人做事上,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端正心态,摒弃奢望,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读书笔记之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林下   聊斋志异   招远   航船   衣装   车马   友谊   渔夫   河里   富裕   奢望   神仙   情节   心态   土地   精神   生命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