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据说写史这档子事里,属当代史最不讨好,因为众说纷纭,许多问题即使盖棺也难定论,因为离现实生活太近了,纤毫毕现,怎么看都难以崇高。

一部当代史,没有圣人。

但是中华五千年,却是圣人频出啊,老子孔子管子孙子孟子鬼谷子……诸葛亮也是,关老爷也评上了……看来,只能让时间来说话了——当当代史成为隔代史,不,成为几千年后的历史,那么圣人一定很有几个吧?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懂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就知道,圣人一说是比照“圣人之学”而论,指的是那些大贤大德之人,他们开一代先河,创一世伟业……

有时我也会做些穿越时空之想:千年之后,毛主席会不会也被后人看作圣人呢?很可能。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算了,扯远了,还是回到胸襟和气量上来。

主席为何有这样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容世事的气量呢?

我觉得除了个人学识修养品行外,最重要的还是八个字:雄才大略,一心为公。

一心为公才能无欲则刚,无私无畏。一个胸怀五洲,一心为民的人,心胸如何能不辽阔?气量如何能不恢弘?

有时我也想,毛主席就没有私心吗?

这当然不可能,只不过,他的私心在常人眼里实在算不上什么。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他喜欢吃辣椒,每到一处,总是让人搜集一下辣椒。遇到前线打了胜仗,他兴奋之余会提个要求:来碗红烧肉吧,庆贺一下。贺子珍执意出国,他追到路口,苦苦挽留,后又写信相劝,是私心吗?

毛岸英牺牲了,在是否把遗体运回来的问题上,他犹豫了——这是私心吧?但第二天,他还是决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伟大,自不待言。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毛主席重感情,哪怕是他骑过的大青马死了,他都要仔细埋葬,为它流泪……

他爱抽烟,他的锦绣文章都是烟熏出来的。所以,前线的将士们一旦缴获了好烟,总会捎些来……这是私心吗?怎么觉得好感人!

其实,这都算不得什么,人之常情虽私何妨?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伟人如果丧子不痛,忆爱妻而不伤,那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冷酷无情,又怎么会感天动地呢?

私心杂念不好找,相反,伟人的胸襟气量,相关的事例可是俯拾皆是,随便说几个。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活捉了蒋某人,但主席为了全国的抗战大计,不计前嫌,放蒋回南京,这才有了国共合作统一抗战的局面。可是这个不计前嫌意味着什么呀!

那是1936年,红军经过了五次反围剿,跋涉了漫漫长征路,十年对抗,红军和民众血流成河!“草要过火,石要补刀”,凡是红军经过的村寨,十村九空,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不假吧?这时候抓了蒋,谁会放?

何况,主席的家人九死一生……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可是在主席眼里,个人得失不算什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只要蒋调转枪口一致对外,则血海深仇,既往不咎!

不仅放蒋,还要联蒋抗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尤其是张学良。想想吧,为了保存实力,为了不再被蒋的借刀杀人计算计,他一枪未发,放弃东北——这也是他毕生的耻和悔。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这个感觉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晚年接受采访时还说:一生最佩服的人有三个,第一位就是毛主席,第二位是周总理,第三是他爹。佩服主席什么?自然是雄才大略——还有胸襟气量!

例子太多了,再说几个。

王明路线肆虐党内时,毛主席屡遭排挤,不仅一度成了闲人,还差点被取消长征资格,但是他从没有想过要报复这些打击他的“同志”,而是积极争取他们团结他们,一切都是为了红军为了中国的前途。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王明、博古和周恩来

博古和李德我们很熟悉了,他们犯了严重错误,但他们对革命的信仰没有变,毛主席仍然尊敬他们,重用他们,包括那个在遵义会议上公开唱反调的凯丰同志——他后来成了坚定地维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同志。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还有许上将。当时他想不通,主席允许他带枪来见,还允许他压上子弹——许深感主席大仁大义,他从此跟随主席打江山,再无二心。

对待被俘的国军战犯,主席想的不是报复而是改造,不审不判不强迫劳动,而是学习改造重新做人,并分批释放,这份恩德,这等胸襟气量,堪称盛世之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杜聿明被俘时

换做蒋某人,全杀掉还不止啊!徐海东参加红军,大家族六十多口子被屠杀殆尽。还记得西安事变中那个杨虎城吧?不仅被残酷处死,他的妻子、小女儿,都被特务捅死……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特赦时的杜聿明

对起义将领,毛主席一视同仁,绝不二待。曾泽生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他的50军在朝鲜打出了威风,被称作从前的60熊,现在的50凶。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曾泽生

还有陈明仁,他曾大败林彪于四平,因此很担心受到报复,但主席不仅告诉他“各为其主,不必多虑”,还任命他为兵团司令,授予他上将军衔,至于以往恩怨,一笔勾销——只要为党为人民,一切不在话下。


伟人胸襟气量,深为叹服

……

还有什么?其实伟人的胸襟气量,不过是其波澜壮阔人生中的个性魅力体现而已,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我们又能知道多少?仰视罢了,视作永远的丰碑而已。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启两岸关系的时候,曾有一句话被反复吟咏:

“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这句话大有来历,是毛主席当年通过中间人给蒋某信中的一句话,奉化自解放的那一天起,蒋家宗祠和墓茔就一直被保护被修缮着,其中善意,不言自明。

关于胸襟和气量,就说这些吧,有些挂一漏万,见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气量   博古   胸襟   西安事变   伟人   奉化   血海深仇   雄才大略   军衔   前嫌   私心   圣人   红军   当代   主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