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现在是碎片时代,人们不耐烦深入阅读,不愿意沉下心来认真看完一本书,常常是看了题目,然后飞速地指尖一滑眼光疾扫,瞬间阅读完毕,然后就觉得自己有发言权了,就可以或褒或贬了。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其实,这样得出的结论常常相反,因为作者写法不同,有的观点如同新闻导语,一目了然,可有些杂文,思维跳荡,非认真读完不能领略……小而言之,仅今日头条上,这种现象就很普遍,哪怕只是“微头条”,只要稍长些,也不是几眼之下就能了然于胸的。

碎片阅读的确很误事,有些事情以讹传讹就不奇怪了。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比如我写了三体问题:《为什么三体不涉及抹黑呢?》,有个伙计就气呼呼地指责我:“别这么带节奏啊,挺好的一本书啊,这不是让人来砸吗,怎么就抹黑了呢?”我哭笑不得。

我的观点恰恰是:本体不腐,如何下蛆?即使《三体》获了国际奖,照样没人怀疑有抹黑问题,因为人家写的实事求是,更因为人家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还是基于爱——爱人类,爱家国,这不是朴素的爱国者吗?你砸他什么?你砸得起来吗?

就算我恶意引导,几人响应?身正不怕影子斜(作品正),这就是了。

所以,要尽量让自己读完,至少不要读错。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实在不行——我知道要改变碎片式阅读习惯难于登天,那就请把握要点,把握大节吧。

比如人们现在对爱国者的点赞,这是我非常敬佩的,因为大节把握得很准:对那些弃国、辱国、叛国等行为的鄙视和痛斥,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

有些行为,一票否决没问题,无可争议,比如留学后辱国、南京路上穿和服、抗疫情时要求中国道歉、要求我们无条件支援美、狂赞人家空气香甜……那些公知,那些疑似内奸,那些邀宠献媚者的恶心操作,这个不需要精细阅读,碎片即可,不冤枉他们,因为大节错了。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我挺司马南,不是因为多喜欢这个人,而是因为他在尽心尽力地宣传爱国,解读红色经典,传导正能量,这就该支持,其他小节都不重要。

比如对杨振宁,他和翁帆如何,我不关心,我只在意他真的爱国吗?我看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特别是他写的关于邓稼先的文章,我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爱国激情,所以,我不再非议他什么,我理解了一个赤子的心。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看人要看大节,看书也一样,都有一个大节问题——比如三观正确与否,揭露合理与否,导向是否客观实际,存心是否良善——至少不是恶意吧?

想了解一本书的主旨所在,读懂作者的大节所在,还是要争取把书读完。

碎片化真的影响我们的判断了。

我们现在的互联网经济走在了世界前列,连消费都可以网上支付了,的确快捷时尚,但我们近几年的纸质阅读的确落后了……人们离不开手机,即使拿本书坐下来,那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手机上……何来深入思考呢?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这样获得的信息难免支离破碎,难免导致主观臆断,如果再遇上心术不正的,或是过于强调什么“控”的,那就很难言之成理,于是就剩下抬杠和乱喷了——

一本好书,常常是掐头去尾找找精彩处浏览一下就算读完了。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许多人也就是看看开头,觉得枯燥,然后就开始狂翻,于是很快就云里雾里不得要领。特别是,书中写了一个习俗:后辈用前辈的名字——想想吧,随意翻,什么感觉?人都认不清!于是结论就是:什么玩意!

唉,暴殄天物了!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白鹿原》熟吧?好吧?其实同为写家族盛衰史的经典,《百年孤独》才是前辈,而且,毋庸置疑,陈忠实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

其实对莫言小说,许多人的做法也并不公平——因为没大读,有的是随意翻了翻,那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毛主席早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是在仔细阅读过之后,才从莫粉转成客观的批评者的,因为我读出了他的恶意——这可不是什么百花园里的不同声音,而是毒草!

但有趣的是,这个碎片阅读现象虽然对莫言作品不公平,但大家得出的抹黑结论却没有冤枉他,为何呢?靠猜就行吗?不是,是那个《颁奖词》彻底出卖了他,所以,许多没读过的人只要读了这个就能得出客观结论了。

算是什么网恢恢,疏而不漏吧。大节一丧,哀声一片。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但我不敢评价贾平凹的书,不是对他多感冒,而是因为我看得不多。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寓意深刻,选入课本和练习册的也不少。据说他最好的作品是《秦腔》和《古炉》,2020年还写了《暂坐》和《酱豆》,我打算找时间看看。无论谁说如何烂或是如何精彩,我都不敢出声,因为没发言权。


碎片时代,请把握大节

说这些,是深感碎片时代阅读判断的无奈,所谓江河奔流,泥沙俱下,其实这种现象也属正常,并非洪水猛兽,不过我还是想做个提醒:请把握大节,无论对人对事对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大节   马尔克斯   碎片   难于登天   掐头去尾   百年孤独   爱国   发言权   爱国者   前辈   恶意   结论   客观   现象   时代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