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作者 / 乔苗儿


能搏击浪潮的,是大船还是礁石?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启航:当风起时》的主人公萧闯(吴磊饰)、裴庆华(侯明昊饰)在夜幕里的思辨,于言谈中展现出二人不同的志趣追求,以及共通的属于90年代青年创业者的理想主义情愫,同时将这部青春励志年代剧推向高潮。


正在腾讯视频播出的《启航: 当风起时》由企鹅影视、小糖人联合出品,张娜、朱振华担任总制片人,刘畅、马一鸣执导,卓越泡沫担任总编剧,吴磊、 侯明昊领衔主演,毛晓慧、向涵之、王新军、高海鹏、张晓谦等联袂主演,讲述了90年代初期,以萧闯、裴庆华、谢航、谭媛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下奋力逐梦、不断成长,一起书写热血青春的故事。


当年代与当下碰撞,当理想和现实交锋,这样的青春故事如何实现丝丝入扣无缝衔接,怎样引发现实共情?《启航:当风起时》有新意,有章法。


回望:丝滑的年代感


《启航:当风起时》开播后,剧中对90年代风土人情、时代特质的精准还原随即在社交网络引发热议,年轻观众发出「这部剧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的感慨之余,纷纷掏出「放大镜」,将嵌套进情节发展中的细节翻了个底朝天。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年代感的深度还原,离不开先声夺人的场景。极具上世纪90年代质感的燕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贴着《最佳损友》海报的录像厅、尚未普及的台式电脑、作为身份象征的「大哥大」一下将观众置身于特定的戏剧情境,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90年代初,正值香港电影风靡内地,因而剧中也出现了大量体现时代氛围的港片元素:萧闯是周润发的影迷,叼着牙签模仿《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神态,他和谢航(毛晓慧饰)结缘,也是因为《秋天的童话》影片录像带。这种将时代文化风潮作为坐标系融入故事的处理方式,愈发强化了背景的真实性,令观众信服的同时,为全剧增添了别有一番韵味的怀旧气息。


除此之外,《启航:当风起时》的怀旧年代感还源于其中的背景音乐。虽然用音乐烘托时代氛围在年代剧中是常见的叙事策略之一,该剧还是做出了创新。剧中,裴庆华南下广州推销康朴电脑时,谭媛(向涵之饰)托他购买的磁带《巴比伦河》也是90年代的流行金曲,此前却并未在其他同类的影视剧中出现,熟悉又新鲜的感觉令人眼前一亮。另外,剧中音乐也参与了叙事,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在剧中数度出现,而这首歌在当年的走俏,也与重商轻文、重利轻义的时代症候相关,是时代背景的隐形书写。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当然,该剧的片头片尾也不乏年代感十足的巧思设计。每集的片头都设计了与该集主题相关的标题,同时以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呈现,连画面质感都精准地进行了还原,是记忆中模糊又带着些许晃动的模样。


上述种种,以回望的角度生动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对于同龄人来说是「爷青回」,对于未曾经历过的Z世代,是全景的呈现和代入。扎实的氛围营造,是取信于观众的第一步。


凝望:浓郁的时代性


取信观众之后,如何令观众共情,又如何消弭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跨度长达30年的「时差」?《启航:当风起时》不吝笔墨展现的青年创业者理想主义精神和拼搏奋斗精神是打通过去和当下敲门砖,更是缔结戏剧和现实的精神纽带。


《启航:当风起时》塑造了以萧闯、裴庆华、谢航、谭媛、许洋(张晓谦饰)、满欢声(方文强饰)、徐一婉(邹元清饰)等为代表的时代青年群像。尤有典型性的,是萧闯、裴庆华两位生活环境不同、处事方式不同、人生选择也不同的青年人。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人的观念和选择,从到底是要「做大船」还是「做礁石」已经有了方向性的差异,表面上看是性格使然:前者敢想敢做,后者稳步前行。究其根源,个人性格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时代的影响,《启航:当风起时》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融为一体,以小见大,可见功力。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从平素衣着打扮和行事风格不难看出,他穿皮夹克、留半长发,性格里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一面,捅了娄子就把责任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对同龄人视作铁饭碗的「编制」也不以为意。与之相对的是裴庆华,父亲早逝令他比常人更早承担起家庭重担,母亲的期许、在大城市扎根的目标、对计算机领域科研的热爱,都让他的顾虑和心结更多一些。他们二人是90年代青年的代表,也是不同群体的镜像缩影。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令人惊喜的是,《启航:当风起时》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两类领导形象:偏向保守,稳重求进的所长郑寿光(王全有饰)和眼光长远支持年轻人创新的主任谭启章。在是否代理康朴电脑这件事上,两位主管领导在意见上发生分歧。深挖开去,这二人所持观念同样是体制内能否进行「下海」的尝试,代表着当时理念风潮的思辨与交锋。


再者,《启航:当风起时》将目光对准计算机领域,更加深了个体与时代的勾连和羁绊。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IT领域飞速发展的十年,民用、商用领域对计算机的巨大需求推动了计算机相关科研、商业单位的崛起。


剧中,燕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宣传栏就是时代发展的「窗口」,萧闯、裴庆华等人刚因私制、私售汉卡而遭到研究所开除的处理,不久之后宣传栏上就贴上了民营企业家到人民大会堂赴宴的新闻,两人的去留因而有了转圜的余地。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从大而化之的的时代风向,落在了具象而微的个体境遇上,观众对角色命运感同身受的同时,更加真切的触摸到时代的脉动。


展望:敏锐的当下性


《启航:当风起时》的格局高妙之处在于,不仅有对90年代年轻人生活、工作、情感的还原,还有站在当下的视角的反思,具有相当的进步意识。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剧中,谢航因将股票认购证转送萧闯,牵连男友雷岷,令其筹备三年的晋升计划落空。雷岷对谢航的责难可谓是「字字诛心」,称她是「累赘」「拖油瓶」。这种不平等的情感关系,激起了观众的「公愤」,纷纷在弹幕中希望谢航赶快脱离这种情感的PUA。观众的反应实际上代表着的是不同时代情感观念的变化。


如今的年轻人追求的是平等、独立互相尊重的情感关系,因而能够相当敏锐地察觉这种「问题关系」的存在,对不平等情感关系的抵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当下年轻人面对情感的进步和超越。


不仅如此,剧中也不乏对工作中陋习的抨击。裴庆华为了完成卖出55台电脑的任务,取得留在研究所的机会,不惜将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作为观众,看到这一幕也不禁捏紧拳头。放眼望去年轻人对此陋习的抵触情绪可见一斑,「不喝酒不成事」的积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渐渐得到改善,可见年轻一代要将改变落在行动上的动力和信心。


《启航:当风起时》观察:个体与时代交相辉映,回望青春照见当下


透过《启航:当风起时》的字里行间和镜头所至,我们也能看到创作者对富有激情的青年创业者们饱含理想主义精神的关切和鼓舞。时代浪潮下青年人面对的不同抉择和挑战,跨越时空,与当下互文,唤起亲历者的记忆,激起后继者的情怀,因而令全剧在怀旧的年代质感中,具有了现实关照的意味。


回望、凝望和展望,在《启航:当风起时》的三重视角变化中,立于潮头奋进拼搏的青年群像轮廓样貌渐渐清晰,他们踌躇满志的身影,他们已经经历的和即将接受的挑战汇于当下,共同奏响一曲激昂的创业者之歌。对时代的描摹,立足当下的共情和反思,这部剧开了个好头,我们也期待后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燕京大学   时代   交相辉映   创业者   剧中   质感   个体   观众   年轻人   现实   年代   领域   关系   青年   代表   青春   计算机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