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毛主席少有壮志,用当时湖南一师校长武绍程的话说就是:品学兼优且有鸿鹄之志。

毛主席上学晚,离开韶山时17岁,考入一师时20岁了,但他少有大志,且矢志不移,勤学不辍,深思切问,照样后来居上,成为一师品学兼优的学生领袖。

读一下他离开韶山冲不久的仿诗,就知道早立志立大志何等重要。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写于1901年,仿的是清末郑正鹄的诗,读来令人顿生敬畏之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赠父诗》据说是仿宋代月性和尚的,此诗的志向比上首清晰了些,立志“学成”,而且视死如归,一个气宇轩昂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这只是朦胧的个人心志。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而写于1915年的题《明耻篇》则不同。这一年5月7日,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最后通牒,袁世凯为当皇帝,基本照允。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毛主席更是激愤地在《明耻篇》一书上写下此诗明誓: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这首四言诗字字泣血,力透纸背,全诗语言明快,感情激愤,表达了作为时代学子强烈的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我觉得和周总理的那首《千古奇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

都是为国为民,两个伟人的诗境和胸怀,令人景仰。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此时是毛主席进入一师的第二年,从中可知,他的宏伟志向就是救国救民。

也正是在一师的五年学习生涯中,他完成了从一个单纯的爱国青年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走出一中时,他不仅是学生领袖,而且已成为全国各地早期革命活动家之一。

在这五年里,毛主席秉持着“修学储能”的座右铭,励志奋斗,为今后长期而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四大基础,即学问基础、身体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

没有大志焉能如此?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逐一看过来:

修学,读书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他的《心之力》曾得过105分。

学生寝室,是难以免俗的八卦堆——但毛主席却和室友们确立了“三不谈”室规:“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而是学习、修身,砥砺学品,为今后打基础。

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全方位地培养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为此坚持冷水浇身,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坚持到闹市读书,闹中取静,独立思考……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此外,毛主席在一师学习还有三大特点,就是“关注时局、关注社会、关注下层”。

他关注时局,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天天看报,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和世界,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为此,他省吃俭用,却把省下的钱大方地用来订报纸、买杂志和书籍,这为他把握时代脉搏,增强社会思辨能力,以及促进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提供了莫大的助力。

记得在长征后期,侦察参谋梁兴初化装进城搜罗了许多报纸回来,毛主席如获至宝,研究了好一阵,还为红军找好了落脚点:陕北。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在一师第二年,他就初步展示出活动家的风范,多方宣传,发表对时局的看法,主动出击,积极结交志同道合之人,显示出远见卓识的睿智。他曾以“二十八画生”发出倡议(征友启事),发给了当时的二十多所学校:现在国家正在危亡之际,现邀请性格刚毅,能够为国献身的有志青年,共同寻求救国之道……

他坚持联系社会现实深入思考,坚持走出校门,游学、调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附近的工农群众中走访调查。他还主办了一个工人夜学,免费教书,提高工农的觉悟和知识水平。这都属于毛主席的早期革命实践活动。

能想象吗?此时此刻,他还是个学生啊!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他励志奋斗,并终身实践。1917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首口号式抒情诗,成为毛主席青年时的人生箴言。

无论是社会调查,还是外出游学,都很苦,不只吃饭要靠“化缘”,而且有时候为赶时间,常常会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于是,露宿成为他们的常态。但每到这个时候,毛主席却十分开心。他曾和萧瑜“化缘”后露宿河边沙滩上,并赋诗一首:“沙滩为床,石头当枕。蓝天作帐,明月为灯。”据同窗回忆说:这是毛主席锻炼自己随遇而安的一种方法。

想想后来的长征,觉得这种露宿颇有先见之明。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后排左四为毛泽东

1918年4月14日,毛主席、蔡和森等13位有志青年组织成立了革命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受其影响,全国各地青年进步团体也纷纷成立,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为党的成立提供了帮助。

成立伊始的新民学会“以天下为己任”,不空谈,不怕苦……他们积极运作留法之事,大胆实践,力担重任,一心探索救国的新路。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毛主席与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合影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学会积极响应,7月,毛主席创办《湘江评论》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1920年5月,他拜访了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和陈独秀,开始回湘创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一时期,按毛主席自己的评价说:“在理论上,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主席少有壮志,青年时期尤为如此

不久后,毛主席参加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重游橘子洲,发出天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没有凌云之志,焉能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韶山   壮志   新民   奇冤   青年   活动家   爱国   品学兼优   时局   其乐无穷   激愤   大志   少有   时期   基础   社会   国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