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在”9·18“事变中,东北军在关外兵力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10万人,而日本关东军连警察在内约3万人。这至少说明,日军想轻而易举占领东北应该不大可能。

而且,东北军海陆空皆备,还有强大的炮兵……但结果却一边倒,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了沈阳。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1931年9月19日早6时30分,奉天城全被日军占领。全城张贴“日军布告”。图为日占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

90年前的9月18日,沈阳北大营首战,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的命令很奇葩: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于是日军胆子壮起来,径入营房,见士兵就挑——真是挺着死了。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图为被俘虏的东北军士兵。

于是北大营西侧陷落。

东侧620团团长王铁汉组织了抵抗。19日凌晨3时,北大营陷落,近万人的东北军精锐被500人左右的日军轻松击败,世间少有的奇迹——或是耻辱,出现了。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日军入城

同时,日军第29联队也兵分三路进攻沈阳城……东大营没有抵抗。反倒是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怒不可遏,亲率警察部队阻击野战部队,够悲壮!黄显声真英雄也!此人后来以警察为核心组织了东北义勇军,还做过东北军53军副军长,后来被蒋逮捕(罪名是剿匪不力),成了“小萝卜头”的老师,49年被杀。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不过一天时间,沈阳陷落——张的部队除了王铁汉和黄显声有所作为外,其余就是撤——跑……很快,日军占领整个东北。

当晚,蒋正在永绥号军舰上写日记,他离开南京前往南昌,目的是督剿江西境内的红军。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张在北平养病,当晚正在中和戏院观看梅兰芳的戏。

反观日军,为这次入侵已经准备了很久,无论是驻沈阳还是驻长春的日军都已经箭在弦上了,他们的目标是整个东北——他们应该想不到会如此轻易,他们原本是乘虚而入,先试探性地进攻,没想到张少帅这么配合……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9月18日夜,日军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为由,炮击北大营……这是他们以枕木、军帽、枪支等做伪证。

盘点一下大致损失:飞机260余架,坦克60余辆,轻重炮3000余门,轻重机枪4000余挺,步骑枪12万余支,汽车2300余辆,火车5000余列,以及可供10个师使用的弹药。东北军的兵工厂一天可生产一个营的武器装备,也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为日军源源不断的生产枪炮。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沈阳重工业基地之一

好大方,罪过呀!

更大损失还是白山黑土沦陷了,几千万同胞做了亡国奴……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为什么不抵抗?谁下达的命令?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通常无非是两个结论:

一,张请示蒋,蒋下达不抵抗的命令。

二,张不顾中央抵抗命令,为保存实力,擅自做主。

我觉得都不对,蒋应该没有在当日下达不抵抗或抵抗的命令,下令的是张,但张并非擅

自做主。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理由有六:

1、1928年东北军易帜后,张唯大哥之命是从,尤其是外交方面的交涉、办理,无不听命于中央,他敢在这等涉及国际争端问题上擅自主张吗?

2、蒋不重视日本“危机”,认为只是肘腋之患,这是事实。不仅如此,他还在1931年7月发表通电,公开提出“先安内后攘外”的国策——这为后来的“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他这一套理论有鼻祖,就是宋朝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此人重文治重仁德重修身,忽略国防,歧视武将,认为外患绥靖即可,安内才是根本。

想想吧,即是国策,宣传少得了吗?贯彻必须的吧?所以张遵照执行也讲得通——当然,他是拿国策做了挡箭牌。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3、以蒋惯有的推诿和预防责任的思维和手段,在张的请示到达之时,他不会命令抵抗,那与国策不符,亦不会说不抵抗,那就是授人以柄了——背锅的事老蒋不会做的。

都说蒋发过一个“铣电”,明确表示:我方应予不抵抗……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云云,但此电未见原件,而且后来张学良还多次否认过——估计没有,即使有也被蒋迅即收回,无法证实了。

4、蒋对日军有预案,那就是外交手段——通过国联逼日本就范。

所以一个月后,“9·18”炮响,张做出的反应是布置东北军“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就顺理成章了——那时没有联合国,但有个国联。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1932年1月,国联——李顿调查团访溥仪。33年,通过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不承认伪满洲国,但日本无视。

等待国际间调停,这是老蒋惯用的手段,他以为外交上自己很有心得,很懂政治。这也是后来他在台湾得知解放军炮击英舰,顿时心花怒放,觉得机会来了,觉得英美要介入了,其实他不懂外交的真正实质就是实力和胆气。

这对双方都是个理由。

5、当天的命令是张下达的无疑。

他在1990年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军会那么做,我认为只是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类似的话说过多次。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1929年时期的张少帅

6、蒋属意不抵抗,想抵抗自然会下令,不想抵抗倒不会下令。显然,张也倾向于不抵抗,这方面,二人十分默契。

所以,蒋不是当日下令者,但却是间接下令者,二人都难逃罪责。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我们多年来过于纠结于谁当时下的令——这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责任,要想想他为何敢下这个令?而且,之后张仍被重用,仍是副司令,并被调到陕北“剿匪”前线——这说明,他下的令蒋心下甚慰,这也是我们一直宣传是蒋下的令的内涵所在。

至于张为何能抛弃国恨家仇选择了跑,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此时他被苏联打怕了,只想保存实力,也不想再被老蒋暗算。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苏军指挥官——曾担任北伐军顾问的布留赫尔 1938年被斯大林下令枪毙

为夺回中东铁路利益,张在蒋的怂恿和允诺全力支持下,于1929年7月和苏联远东军开战,斯大林为保住从前俄国手里得到的利益,迅速组织远东集团军,以海陆空加上大炮坦克等协同作战的高规格战役模式,打得张吐血——在四个月内损失惨重,人员死伤被俘近2万人,其中包括一名旅长,战舰三艘,捣毁无数要塞,其他难以计数……收获呢?零!


东北军不抵抗的前因后果

1929年的苏联轰炸机飞行员

张被打怕了,也领教了蒋的借刀杀人计,于是不顾南京反对,单方面和苏联达成和解。

此战暴露了张本人政治上军事上性格上的诸多缺陷,以及东北军的外强中干、军备松弛、互不支持……还有中央和地方的相互倾轧,于是,日方认为机会来了,他们开始了全面备战,全国动员——事实上机会真的来了。

日军冲来了,人数不多,于是张和蒋都认为是挑衅行为,肘腋之患,于是一个下令一个默许,十分默契地完成了东北军的全线撤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东北军   斯大林   肘腋之患   调查团   远东   苏联   铁汉   少帅   国联   前因后果   日本   国策   日军   外交   北大   命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