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作者 / 周燚

“软悬疑”叙事,在美、英、日、韩都市题材电视剧中,一直是较为主流的大类,如美剧《大小谎言》、日剧《我的危险妻子》、韩剧《迷雾》等。近日,正在“芒果季风”剧场播出的12集精品电视剧《婆婆的镯子》,用多维度、新视角的家庭情感切入,以及多个意料之外却合乎情理的戏剧反转,创新了都市家庭剧的表达模式。


都是镯子惹的祸!90后沪漂刘茵(蓝盈莹 饰)与上海男人石磊(牛骏峰 饰)走入婚姻,却意外发现婆婆(邬君梅 饰)作为彩礼送她的翡翠玉镯“由真变假”,进而引发一场家庭信任大战。随着镯子的秘密揭晓,围绕两个年代,三组女性的故事徐徐展开...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逢电视剧《婆婆的镯子》在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之际,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专访了该剧的编剧许璐艳、储敏,与之交流《婆婆的镯子》剧本创作细节,探讨编剧方法论。


《婆婆的镯子》剧本定位:伦理情感+女性话题+悬疑翻转


电视剧《婆婆的镯子》在题材类型上的核心定位可总结为:伦理情感*女性话题*悬疑翻转。


在剧本创作上,编剧许璐艳、储敏向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表示,她们着重体现了:“轻喜调性、单场翻转、生活共鸣、每集有话题、结尾有悬念钩子等特点。”


美剧大多是周播,很多美剧单集结尾都会设置相应的“钩子”。电视剧《婆婆的镯子》中,编剧许璐艳、储敏、朱紫薇也精心设置了诸多有悬念的“钩子”,比如:第1集,刘石两家已商定好婚事,婆婆李霜清也将玉镯交给了刘茵,刘茵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第1集结尾:刘茵半夜回家忽然发现房门大开,玉镯凭空消失!拿“单场翻转”来讲,比如第2集结尾:刘茵趁李霜清照顾醉酒的石舟欣,拿起真镯子反复检查,其实刘茵根本不打算拿走真镯子,结果突然被身后的李霜清吓了一跳,导致她误打误撞带走真镯子。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电视剧《婆婆的镯子》剧本紧扣社会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包括:结婚致贫、家人之间是否要算账、家庭边界、吸血鬼父母VS吸血鬼小夫妻、家庭食物链等等。编剧许璐艳、储敏向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表示:在剧本创作时,电视剧《婆婆的镯子》力争每两集包含一个主话题,而每一个单集均有一个小话题作为支撑。


人物是剧本的定海神针,人物关系是剧本的脉络。电视剧《婆婆的镯子》编剧又是如何处理人物成长和人物关系的?编剧许璐艳、储敏向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表示,剧中的女性人物关系要突出“新”, 要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婆媳关系、母女关系的概念,《婆婆的镯子》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抓牢了2021年代新婆媳、新夫妻、新妯娌、新闺蜜、新母女关系。”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婆婆的镯子》用“N次调包”推动了人物关系的数次大翻转。谈到创作《婆婆的镯子》剧本时,剧情推进和人物情感变化两者之间的联系,编剧许璐艳、储敏总结为:“悬疑为引线,情感为主轴。高能翻转、调包镯子悬疑等,提升剧情的节奏感,但本质上还是要夯实每一组角色间的情感缠绕。”每一次调包镯子后的人物关系、人物内心活动的揭示,是《婆婆的镯子》很大的看点。


“编剧妹妹档” 搭档合作超十年


电视剧《婆婆的镯子》编剧许璐艳、储敏二人是合作超十年的老友和搭档。据了解,在《婆婆的镯子》之前,许璐艳、储敏这对“编剧姐妹档”参与编剧作品还包括:《十五年等待候鸟》、《因为遇见你》、《只为遇见你》、《温暖的弦》、《你是我的命中注定》,策划作品包括:《旋风少女》、《浪花一朵朵》、《陪你到世界之巅》、《亲爱的翻译官》,以及最近播出的《上游》。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据了解,编剧许璐艳的从业背景除了影视行业外,还有金融和法学领域的学历背景,且在相关领域上过班。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历背景和职业背景,使她成为了编剧界里比较少的“异类”。编剧储敏在成为职业编剧之前,一直在从事影视改编权引进、策划工作,这为她培养了重要的“市场思维”, 对行业前沿风向捕捉灵敏。


就从业经历来看,笔者对这对“编剧搭档”身上的“综合型特质”充满好奇,试图探究这种“综合型特质”对剧本创作带来的影响。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采访编剧许璐艳、储敏,二人分享了过往项目经历、创作方法论等细节。以下是采访实录(本文选取实录部分)


新剧观察:和其他科班出身的编剧不一样,许老师之前学的是金融、法律专业,而储老师在影视行业也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历,这对剧集创作起到了什么样的辅助作用?


许璐艳:会进入这个行业(影视行业),其实非常地偶然,因为我本科学的是金融和法律双专业,周围的同学、朋友也都是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但我从小很喜欢看电视剧,可以说有个写电视剧的梦,所以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给克顿投了简历。最初是从事电视剧收视评估的工作,那段时间积累了大量的阅片经验,而且完全是从观众的角度去分析一部电视剧成功、失败的原因。非常感谢当时的经验积累,让我在之后在创作中,始终会从市场、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此外,刚转型编剧时候,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会很努力地去学习编剧理论知识。后来发现,写剧本是一门系统性综合工程,除了要有理论,还需要大量的生活积累。这个时候,我很庆幸自己本科时接触了大量金融、法律的知识,又有多多年的工作经历,所以能在创作中给予非常多的素材捕捉,同时对上班族、行业生态的理解相对来说会比较敏锐。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编剧许璐艳


储 敏:我是十多年前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克顿传媒,当时是从事影视改编权引进、策划的工作。我进入克顿的时候,公司正好处于从咨询业务往影视制作转型的变革期,整个公司围绕影视的各模块已经逐步完善。这样的系统可以高效培养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也可以时刻去捕捉行业前沿的消息。另外在这样一个大公司推进项目,你就需要去跟多个协作方沟通,了解大家的诉求。这其实就是一个观察人的过程。你每天在职场环境里,去分析每个人说话的潜在逻辑与喜好,去了解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特别有趣。我们写剧离不开写人物,多年的上班经历给了我非常多观察人物的机会。


新剧观察:从策划转编剧,这对之后的剧本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一般从什么角度去评估剧本?


储 敏:个人觉得做策划与当编剧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我现在主要做编剧,同时也在兼任策划的工作。当你做策划时,你需要站在公司、市场、观众的层面,以一个比较客观角度去看待剧本。你可以赞赏编剧才华展露的部分,也需要挑出剧本中编剧创作时迷失的部分。在做策划阶段,我每个月都会针对手头的项目进行同类剧分析,用方法论去拆解它受欢迎的部分。策划的工作经历会让我在创作一个项目之初,围绕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剧情中有意识去植入观众想要看的东西。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编剧储敏


许璐艳:一个项目的评估、策划,无非是:选点、人物、结构、桥段、人物关系、风格气质这几个方面,但我觉得不是每一点都占据同等重要的比例。最重要的是“选点”,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决定了一部剧未来吸引人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创新,那么再符合戏剧理论也不过是匠气十足。另外,评判一个作品更建议用“长板理论”,找到作品的核心看点后,不断去加强,而不要力求“木桶理论”,想要把每一块板都补齐,最后很容易磨平、搓圆、四不像。


新剧观察:相对国产剧,美剧、韩剧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去海外调研或者学习时,觉得他们的创作体制先进在什么地方?


许璐艳:14年的时候,我参加过一个由政府部门发起的高端影视人才培训项目,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整个培训包括美剧的制片、策划、编剧等相关内容。美剧从选点、创作到拍摄,一直走在行业前沿,很多人都会想要学习他们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我也是在近距离接触后,才真实了解所谓的流水线生产,本质是“分工明确”、“权责分明”。编剧的职责在于创作剧本,尽最大可能让内容吸引人,而导演在于拍摄,演员是表演,制片人是通盘保障一个项目向前走。互相配合,但又互不越权,所以,最后哪个环节是成功、还是失败,究竟谁加分、谁减分,一目了然。当时接触过一些有名的美剧编剧,发现他们非常强调作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从最初项目概念发起,到最后的成片播出,基本能保证个人表达的一以贯之。“所想即所得”,如何让成片不偏离初心,这或许是我们编剧,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努力的地方。


储 敏:2010年左右,我开始从事影视版权采购的工作,当时集中研究了大量的经典韩剧。纯从剧作的角度来说,韩剧确实有一定的套路。我说的套路不是那些车祸、癌症等,而是大部分韩剧它在故事编织上能够非常精准勾着观众的观剧情绪。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剧作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有编剧对生活细节的体察与创新。这一点在后来我去上一个韩剧培训班得到印证,课上的老师坦言韩剧确实是70%戏剧理论基础+30%与时俱进创新。创新的点基本是围绕人设、人物关系、题材切入点等,在主题故事结构上,其实有着章法可循。当年在改编顺玉老师原作《来了张宝利》时,我们第一个想法就是所有的大设定不动,但是整体故事气质到核心情节的表达都需要落地化。此外,现代剧是要与时俱进的,结合当时策划《亲爱的翻译官》、《旋风少女》等经验时,我们在男女主关系的处理上,算是比较早的用“甜宠”这种模式。事后《因为遇见你》播出在核心观众的基础盘外,又拉动了不少年轻观众,这应证了我们当初的改编思路。


新剧观察:都市生活剧的创作,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尤为重要。二位老师都已婚已育,那么家庭生活为创作提供了什么样的素材、灵感?


许璐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最喜欢写的是古装题材。当时比较年轻,觉得古装靠想象就可以了。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特别是结婚、生子,发现生活剧真的很有魅力。生活永远高于艺术本身,最有意思的人和事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可以说鲜活的素材源源不断。创作《因为遇见你》的时候,里面有婆媳、妯娌、母女、养母女之间的复杂关系。想要让创作落地,就要在身边去找原型。我会比较多代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再有意识的去采访一些身边人的故事。在《婆婆的镯子》里,男女主办婚事掏空家里钱包,女主就想着事事要省,最后老公还是悄悄送上一袭华丽婚纱作为惊喜。这个情节就是我本人身上遇到过的,所以写起来也会特别有感觉。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储 敏:我和另一半都是在“他乡”的沪漂。围绕我的家庭生活不一样的是,如何让远在家乡的老人支持我们结婚并过来一起参与育儿。在与家人相处过程中,我逐渐开始学会从长辈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联合改编《你是我的命中注定》时,针对刘琳老师饰演的西施这个角色,我就掺入了很多母亲对女儿远嫁的复杂心态。西施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她有她所处环境的认知局限,比如她会认为女儿怀了别人的孩子,那最好的结果是结婚。可在她朴素的观念里面,她也意识到门不当户不对未来嘉欣要忍受多少委屈。所以在女儿临行前,她借着一碗面的机会告诫嘉欣凡事不要再忍要争。刘琳老师最终完美演出了一个有些愚昧但又深爱孩子的母亲,当时弹幕量都在刷很感动,说实话我也看哭了。


新剧观察:人物关系对剧本作用是什么?


许璐艳:利用人物关系讲故事,这是我们非常擅长,同时也是中国观众非常喜爱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创作主要是面向女性观众,她们尤其喜爱获取人物关系翻转所带来的观剧体验。而我们特别喜欢去挖掘关系翻转的层次,并以此来构建故事的结构。以《温暖的弦》为例,这是一段关于十年破镜重圆的爱情,所以,在故事大结构上很清晰能划拉出:初见、尴尬、转机、误解加深、往事前情、破冰、核心矛盾、分离、关系黑夜、向上结局……这几个层次。而在《婆婆的镯子》中,更加融入了软悬疑的概念,通过一次次镯子的流转,带来一家人与人关系的逐层变化,如同石子投入湖面般传导剧情。


《婆婆的镯子》“编剧姐妹档”许璐艳、储敏:用新视角解构新婆媳

新剧观察:一些作家或编剧习惯凌晨写作,你们是怎么安排创作时间的?


储 敏:我们不提倡熬夜,而是按照上班族状态来安排工作,基本可以总结为“985”。每天早上9点准时进入工作状态,每天写作和开会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并且一周会留出5个小时用来业务交流。有搭档的好处是可以起到督促效果,每天写什么、写多少都会有人“竞争”,所以不敢不努力。另外,我们特别要留出学习的时间,可以是看小说、看最近播出的剧。同时也要坚持跟圈内外的朋友讨论剧集,以确保自己对市场的感知。至于提高灵感的办法,同样还是靠沟通,自己想不到的,其实通过团队开会、聊天的方式可以互相启发。在创作《婆婆的镯子》时,也会融入新鲜血液,团队伙伴朱紫薇主笔了民国部分,很多新鲜的视角都是由她提出来的。我们自认为写作速度还可以,而能保持速度的核心原因是功课要做在前面,把落本过程的疑问在分场阶段就解决掉。同时,每天学习也非常重要,不断积累素材是确保自己有源源不断灵感的好办法。


新剧观察:未来想挑战什么样的题材和类型?


许璐艳:这次创作12集70分钟的剧集,我们挑战了一种新的创作结构。希望未来的剧集也能保持这种挑战意识。随着长视频市场被挤压,观众的审美一定越来越严格。除了有长篇上的结构翻转要求,单集内的三重乃至四重翻转也会越来越讲究。而在单集独立有主题之余,每集的主题还要能承上启下,这种很“自虐”的创作要求,会是我们希望能继续挑战的。至于具体类型,我们会坚持去做一些原创题材,除了话题剧,也会尝试一些软悬疑、软科幻类型,从而把我们所擅长的情感题材进行更风格化的包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镯子   编剧   婆婆   都会   婆媳   新剧   悬疑   题材   剧本   观众   姐妹   电视剧   关系   人物   新视角   项目   情感   行业   储敏   许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