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从不回避人性的深邃

作者 / 周燚


时逢重大的宣传节点,相关部门都会部署相应的片单来“献礼”,指定制作经验相对成熟、制作实力相对雄厚的团队或单位来完成创作,俗称“任务剧”。


一堆“任务剧”除了少数几部成为精品,大多数陷入了“伟光正、假大空”的困境。尤其是重大历史革命题材,人物的创作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出来的角色脸谱化、扁平化。


一旦人物塑造受到了制约,视角切入得再独特、剧情编织得再精彩、形式再花哨、导演的视听技法再高明,最后出来的成品,终究是不好看的。


很多人想拍毛泽东,姜文想拍毛泽东,奥利弗·斯通也想拍毛泽东,当年相关领导找刘和平写电视剧《毛泽东》,刘和平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从刘和平的创作风格来看,显然,他的设想是“没法通过”的。


远离“歌功颂歌”,这是很多小说家、戏剧家的坚守。


当下国产剧最普遍的症结,是人物干瘪片面。至于,大量的情节撞车、桥段重复,倒是其次。毕竟,西方戏剧家早就统计出来,世上一切戏剧不外乎36种剧情模式。福楼拜曾夸下海口:“十九世纪后将再无小说”。福楼拜觉得所有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都已经被十九世纪的那些大作家写尽了。(想必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现代小说重点不再关注情节,而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复杂内心的刻画)。


事实上,人性的冲突,永远是有吸引力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创作者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作品的品质。


从近些年的国产剧说起


赛尔乔·莱昂内的《黄金三镖客》又译作《好·坏·丑》,三个主角分别对应人性中的“好”“坏”“丑”。当然,《黄金三镖客》里的“坏人”,不是那种样板戏里的坏人,《黄金三镖客》里的“好人”,也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好人,不是“活雷锋”。


《权力的游戏》不仅挑战以往美剧的叙事(人物故事线多达14条以上),更是挑战了传统美剧的价值观。在《权力的游戏》里,“好人没有好报”, 奈德·斯塔克第一季就被砍了头,后来中途挂掉的一些人,很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权力的游戏》并不是用“好”和“坏”的界限去区分人物。


好剧,从不回避人性的深邃


近些年,兴起了一个词叫“贩恶”。引导观众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是不对的,但从艺术创作而言,人性中的“恶”是不能回避的。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极大地颠覆了过往影视中的“父亲形象”,《都挺好》之前,观众对“父亲形象”的认知多停留在“严父”或者“慈父”的形象,比如中国传统社会四世同堂里的“老父亲”形象,比如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那种父亲形象。


《琅琊榜》常常拿来和《基督山伯爵》作比较,梅长苏“复仇”的爽感点燃了观众(虽然正义战胜邪恶本就天经地义),而到了《延禧攻略》,魏璎珞就更放荡不羁了,绝不示弱,绝不低头,有仇报仇,受恶还恶。


《欢乐颂》不怕争议,直面“五美”的缺点,直面都市女性的真实欲望。《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文佳佳在电影的前半段显然是个“坏”女孩。《蜗居》其实和《色戒》有点像,探讨一个女人在什么的情况下会“沦陷”?


《亮剑》里的李云龙、《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性格中都有很多缺点,但这样的“草莽英雄”亲民感却很强。


笔者个人感受,2021年迄今为止,屏幕上出现的最好的三个剧本是《觉醒年代》《大江大河2》《理想之城》。


《觉醒年代》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觉醒年代》主题很大,但是写得“不假”也“不空”,尤其是龙平平的台词,极富文学美感,有些段落如听散文朗诵一般沁人心脾,如听演讲一般鼓舞人心。


《理想之城》是批职场外衣的权谋剧,比很多古装权谋拍得更接近“权谋的本质”,故事架构、人物、台词,都让同行称赞不已。


《大江大河2》的剧本自然是要比《大江大河》要好的,《大江大河2》开篇就提出了“矛盾”,第二部的“厂斗”继续升级,故事结构更加紧凑严密了,更难得是“宋运辉”这个角色在奋斗中、在打拼中,形象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第二部里的宋运辉,更圆滑、更事故、更懂得反击了,更懂得释放心中的“恶”了。“宋运辉”这个角色,足以载入中国电视剧史经典人物谱。


从涉案剧看“人性”


优秀的涉案剧,往往能挖掘到人性深处,也往往过审难度大。


《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这两部剧,有的观众喜欢《沉默的真相》多一点,《沉默的真相》主题比较大,讲的是揭露真相维护正义的故事,笔者则喜欢《隐秘的角落》多一点,《隐秘的角落》的人物和对人性的刻画,相对《沉默的真相》要复杂一点。《隐秘的角落》原著名叫《坏小孩》,从小孩的视角来看世界,而《隐秘的角落》实际上是群像,张东升、朱朝阳、朱永平、周春红等人物,都要面临两难的决策和人性的挣扎。


《隐秘的角落》缓缓展开了安分的数学老师张东升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他本身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命运捉弄他,他杀人的过程又被几个小孩意外拍在了相机里,他没有了回头路,于是,在罪恶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通常美剧里的第1集很重要,要给人物设置“压力”。《绝命毒师》里的高中化学老师沃尔特-怀特是怎么变成“绝命毒师”的?首先,家里环境给了他压力(叛逆期的儿子、怀孕的老婆、加上自己内向的性格);然后,他查出自己患上了肺癌,还有两年的时间存活于世上;另外,意外地遇到毒贩,自己的命运和毒贩纠缠在了一起。


好剧,从不回避人性的深邃


美剧《冰血暴》亦是如此。第1集交代,莱斯特是个一事无成的中年保险推销员,在家里被老婆瞧不起,在外面受到老同学欺负,之后出现各种意外巧合,尤其是小镇警察局长的死使他的命运不由自主了。


涉案剧的重点,重点在于拍摄犯罪分子走上犯罪道路之前的“心路历程”。


犯罪题材里,警察形象写得再与众不同,也不会比罪犯迷人。《追凶者也》里的“追凶者”刘烨不是警察,不是剧情推进工具人,自有人物的亮点,但光彩还是被张译这个“凶”完全盖过。


审查还很宽松年代,很多警匪剧都是把犯罪分子写成男一号,比如《征服》里的刘华强、《黑洞》里的聂明宇、《黑冰》里的郭小鹏、《中国刑侦一号案》里的白宝山等等。04年开始,对警匪剧管控严格起来后,反派的塑造不能像之前那么“亦正亦邪”了,但很多有血有肉的反派角色还是大受观众的喜爱,如近些年《无证之罪》里的李丰田、《破冰行动》里的林耀东等。


港剧里人物的欲望


香港的影视作品,受大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影响较小。港剧巅峰时期,几部经典之作对人性的刻画是比较深刻的。


电视剧《上海滩》的编剧,受了电影《教父》的影响。无论是主题还是人物,《上海滩》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大时代》通过股市的搏杀刻画了深刻的人性,挖掘出了人性中美好与邪恶共存的特质,并且从中找到了平衡点。“丁蟹”这个人物可谓经典,有一种说法叫:真的坏人是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坏,“丁蟹”就是这样的人。


好剧,从不回避人性的深邃


《创世纪》中的叶荣添、许文彪、马志强、张自力,都是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在商海中沉浮,性格也在遭遇中裂变。


《金枝欲孽》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在人性深度上,都是要比《甄嬛传》高出一个段位的。虽然《金枝欲孽》情节曲折,但它的着重点在于写人。“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在《金枝欲孽》中被打破,每个人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耍心眼,演绎着阴谋与谎言,虽然各嫔妃为了争宠而使尽各种阴险手段,但她们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金枝欲孽》是一出女性陷在“欲望围城”里的悲剧。


历史人物的“千面”


官场小说,曾风靡一时。


刘和平用历史题材来写官场,周梅森用现代政治对象来写官场,都可归为官场剧。


官场剧一般写的都是一群官员的政治斗争,人物的形象通常是:高情商、高智商。《人民的名义》热播期间,高育良、祁同伟、沙瑞金、李达康这些官员的睿智和城府,引发热议。


《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康熙王朝》等电视剧,偏人物传记色彩多一点,《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是重要人物,《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是重要人物。当然,这些历史人物也都经过了艺术的加工。


历史剧《走向共和》通过艺术加工,塑造了和“教课书上不一样”的李鸿章、慈禧、袁世凯,引发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很多艺术创作者,喜欢写曹操拍曹操。曹操是“千面枭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观众心里也有一千个曹操。


好剧,从不回避人性的深邃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曹操这个人物也写得很好,关羽也写得很好。鲁迅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庆余年》陈道明饰演的庆帝,表面宽厚,实则杀人先诛心;吴刚饰演的陈萍萍表面狠辣无情,实则犹有温情。这两个角色,堪称近些年古装剧里的惊喜。


京式“痞子”


王朔的作品,和伍迪·艾伦有点像。


伍迪·艾伦批判伪知识分子,王朔也批判都市中产阶级。


王朔作品里的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虚伪。王朔开创了“痞子文学”,“痞子”自然通常都是不虚伪的。


好剧,从不回避人性的深邃


当然,这种“京式”风格非王朔独有,叶京的很多作品里,也有这种“痞子”,如电视剧《贻笑大方》《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梦开始的地方》。


姜文、冯小刚和王朔有交集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王朔的特点。《血色浪漫》也带有类似的特点。


《余罪》里张一山饰演的“余罪”,则是把“痞里痞气”附加到一个警察的身份上了。


金庸的千态人物


论人物塑造,绕不开金庸。


金庸说:我写作后期,在技巧上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技巧并非最重要,我更看重的还是人的性格和情感。


金庸评莎士比亚时说到:莎士比亚剧作的故事情节全部取材于别人,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他的伟大。莎士比亚所以成为文学上百世宗匠,决不是由于他作品情节的离奇曲折,而是由于他对人性深邃的了解与刻画。


金庸在谈论《驯悍记》这部剧作时说到: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分三个时期,《驯悍记》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其中充溢着精神勃勃的人物,那个时候距离他那几个悲剧的创作时间还很远,他的才能还没有发展到巅峰,可是在《驯悍记》中已充分显示了他的天才痕迹,在更早一些的《错误的戏剧》中,主要点还在情节的错综复杂。


好剧,从不回避人性的深邃


《笑傲江湖》中公认的写得最好的角色是“岳不群”。一提到“伪君子”形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不群”。《笑傲江湖》在《明报》连载之时,西贡的中文报、越文报和法文报有二十一家同时连载,南越国会中辩论之时,常有议员指责对方是“岳不群”(伪君子)


《鹿鼎记》中写得最好的角色自然是“韦小宝”。《鹿鼎记》是金庸最具先锋意识的小说。韦小宝的品德,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违反。金庸说: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造人物;好人、坏人、有缺点的好人、有优点的坏人等等,都可以写。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典型。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罗亭能说不能行,《红字》中的牧师与人通奸,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水浒》的读者最好不要像李逵那样,赌输了就抢钱,也不要像宋江那样,将不断勒索的情妇一刀杀了。林黛玉显然不是现代妇女读者模仿的对象。韦小宝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并没有贾宝玉那么多,至少,韦小宝不像贾宝玉那样搞同性恋,既有秦钟,又有蒋玉函。鲁迅写阿Q,并不是鼓吹精神胜利。


《射雕英雄传》笔者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是黄药师和杨康。黄药师行事不拘一格,视世俗为无物,又对其妻一往情深,爱女狂魔。杨康聪明机警,诡计多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神雕侠侣》笔者最喜欢的角色是杨过、小龙女。小龙女天性淡泊,杨过至性至情,二人冲破了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


《倚天屠龙记》笔者最喜欢的角色赵敏。赵敏精明能干、直率豪爽、雄才大略、行事决绝,在事业和爱情上,都具有主动性。


《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有点像贾宝玉,《天龙八部》处处流露了佛学的思想。有红学家称,贾宝玉是释迦牟尼的化身,像佛陀一样的慈悲与包容,视众生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福楼拜   莎士比亚   镖客   大河   人性   帝国   近些年   官场   隐秘   深邃   坏人   好人   角色   形象   人物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